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中篇小说】海螺钥匙链

2019-6-11 10:34|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95| 评论: 0|原作者: 一面街老屋居士

摘要: 内容提要:小说叙述了下乡女知青姜秀英与农村青年李铁山相互爱慕,却不能明说的凄美爱情故事。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农民的困苦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海螺钥匙链 渝濛 第一章 姜秀英初到小 ...
内容提要:小说叙述了下乡女知青姜秀英与农村青年李铁山相互爱慕,却不能明说的凄美爱情故事。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农民的困苦生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海螺钥匙链

                   渝濛

       第一章        姜秀英初到小李庄子

        心滴血,眼垂泪,
        仰面遥望雁南飞。
        雁群回转待春风,
        何期再会心上妹。

    这是李铁山写的一首诗。
    李铁山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诗中的心上妹又是谁?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故事?
    好。请大家听老濛慢慢地说。


    闪电河从冀北山地发源,向北流入内蒙,转了个圈,又流回冀北,在山区弯弯曲曲往南流,期间收纳了许多清泉、小溪、小河。待到流入平原,已经是一条大河了。在闪电河离入海一百多里的地方,转向东南,同时分出几条分流河来,形成了冲击平原。黄平县就在闪电河的冲击平原上,东面和南面濒临大海。县城东四十多里一条分流河叫饮马河,饮马河西有一个小镇,叫歇马台。传说,张果老骑驴东游到这里,天色已晚,就找了这个较高的地方,卸驴歇脚休息。后来人们就把这儿叫歇驴台。宋朝初年,这里出了个七品官员,曾到黄平做县令。他回乡省亲时,感觉歇驴台的名字不雅,就下令改为歇马台。从此,歇马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歇马台东南七、八里有一个小庄,叫小李庄子。百十年前,这里还没有人家。从山东过来了李姓叔伯兄弟俩,到这儿骑马跑圈,叫跑马行圈。哥哥跑的是靠近饮马河的一侧;弟弟跑的是离饮马河较远的一侧。从此,他们在这里或分或合,开荒种地,铺路建房,艰苦生存下来,而后娶妻生子,越来越兴旺。随后,山东老家的侄子们来了几个,落地生根。这样,小李庄子就形成了。现在的小李庄子有百十户人家,都是他们的后代。


    姜秀英和马丽荣是六八年十月来到小李庄子插队落户的。秀英家住宁昌市青石镇,父亲是附近庞庄煤矿的一名普通干部,母亲在家照料他们姐弟六人和盲婆婆,一家九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比较拮据。秀英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从小就帮家里干活,什么捡煤焦子,拾柴禾,洗衣服等等什么活都干。而丽荣的父母是庞庄煤矿医院的大夫护士,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秀英初中二年刚上完,文革就开始了。两年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裹挟着秀英和丽荣来到了黄平县小李庄子插队落户。

    十月,有的大庄稼还没收,豆子已经割了。这天,队长分配秀英跟车装豆秸。她上了牛车刚走不远,铁山跑来也跳上了车,冲秀英笑了笑,坐在她对面。赶车的四叔李宝来说话了:“恁利索呢,我正惦着拽住牛让你上来呢,”四叔扭头跟秀英说:“他一蹿就上来了。”
    “牛车这么慢还用站车?”铁山说。
    三个人说说笑笑地出了庄。

    李铁山是当庄人,二十来岁,中溜个,身体微瘦,面皮稍白,常年在地里干活,风吹日晒的,两腮和鼻梁泛着红光,浓浓的眉毛下不大的眼睛却很有神。别看他瘦,可干活有的是力气。
    铁山原来在黄平县二中上初中。在他的同学中,有县水利局长的儿子;有农机厂党支部书记的女儿;有县医院内科主任的儿子;有县粮库主任的儿子。他们在同学中那种优越感特别让铁山反感。仗着有个好爸爸那算什么本事,自己有能力才算本事。于是铁山从不跟别人瞎跑瞎闹,就是闷着头认真努力学习,长自己的本事。不然,自己一个富农出身的人,能有啥前途。三年来,铁山的考试成绩总在前三名。那年刚毕业就赶上文革,他不能接着上学了,那学本事的想法也泡汤了,只能回庄劳动,也算个回乡知识青年吧。这两年从城市来了下乡知识青年,回乡的就不显眼了。
    铁山家里人口多,他上有哥嫂,下有弟妹。一家人在队里干活,和当庄人家一样,都是那么穷。

    到了地里,牛车留在道边,三个人把间种在高粱地里已经割倒的豆秸一抱一抱地抱出来装车。装满满的一车,四叔再赶牛车送到场上去。秀英也跟车要去,四叔说:“别去了,你跟铁山在这歇会儿吧。”
    牛车走了,秀英问铁山:“我好像从没见过四婶啊。”
    “啊,四婶死十来年了。”铁山回答。
    “四叔没再找一个?”
    “要能说上人那当然好了,没哪跟。”
    “为啥说不上?”
    “咱这穷地方,哪个女的愿意来,都是出去的多,进来的少。”铁山清了清嗓子,接着说:“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不用说,三十大几说不上媳妇的有好几个。你知道三大伯、四大伯,六十多了,那是咱庄的老光棍,再加上四、五十岁的,咱庄的光棍有十来个。”
    秀英认真地听铁山说着。
    “咱庄还不是光棍最多的,饮马河东边的耙子庄,比咱庄还小,光棍比咱庄还多。就因为穷,说不上媳妇。有模样的还好点,磕碜的就更难了。六几年就有人跑关外去了,到白头山那边找了个朝鲜族的媳妇,就落那边了。过几年,带着媳妇、儿子、闺女一大家子回家来了,耙子庄的光棍们羡慕得邪乎。”
    “从那往后,附近这片跑关外的人年年有。也有去内蒙的,内蒙红山那边。”
    “那他们的户口咋办呢?”秀英问。
    “一个庄稼人啥户口不户口的,反正到哪儿都是干活吃饭,能找着媳妇,能养家糊口就中。”
    铁山沉了沉,接着说:“倒是也有混不下去回来的。”
    “真不容易。”
    “前几年,上学上好了,能出息人。文化大革命一闹,上学这条道也没了。现在咱们这片土年轻的男的就盼着能当兵,可当兵查体忒严,好几年能走一个半个的?北边的麻各庄有一个当兵的,复员的时候正赶上内蒙的白云铁矿招工,不就落那儿了。前两年把咱庄的玉焕娶走了。”
    四叔赶着牛车回来了,他们又开始抱豆秸装车。这样,一个上午他们装了四车豆秸子。

    这天秀英跟着拔棉花秸,拔了没几棵,手上就起了泡。她看看别人,拔得那么轻松,好像不费劲。她掏出手绢垫在手上,咬咬牙,又接着拔。秀英旁边的月琴发现了,大声说:“哎呀!你们看,秀英的手起泡了。”
    “别嚷嚷,”秀英小声说:“没事。”
    “我看看。”人们围拢过来,争相看秀英的手。秀英却两手握在一块儿,不想让大家看。有人掰开她的手,只见手上出了几个泡,有的泡里还有血丝。
    “我的妈亲切,秀英打血泡了。”
    “可不是咋的。”
    “队长呢,别让她拔了。看这小手可怜的。”
    “队长上鸭子港了。”
    这时,金海过来问:“咋了?”
    金海是大队的民兵排长,在东庄小队也是青年队长。他三十出头,个子比一般男人稍高一点,二十九岁才结婚,媳妇是郑滩的,现在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小男孩。
    “让金海队长看看也中。秀英的手起血泡了,快别让她干这个了。”
    “那这样吧,秀英别拔了,把拔下来的棉花秸子抱到道边上就行了。”
    秀英开始抱棉花秸子。铁山走过来跟秀英说:“让我看看。”
    秀英伸出了双手,铁山刚要伸手接住,马上把伸出半截的手又缩回去了。秀英一看,这个人心忒细。铁山看了秀英的手,说:“回家拿针在水泡两头扎俩眼,再拿头发穿过去,头发丝留在水泡里就中了。”
    秀英疑惑地看了看铁山:“这就中?”
    “中,你试试。”
    果然,第二天,手上的泡没有再积液,可能有点水液就顺着头发丝流出来了。再往后,水泡慢慢干了,抽出头发丝,水泡逐渐变成了茧子。这个办法真不错。

    (待续)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18:42 , Processed in 0.169010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