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艰 难 的中 学 生 活 一 当蒙凯送女儿到旗中学报到的时候,教导主任转给她一封信。信是阿迪亚主任留给她的,信中告诉她说,由于突然奉调,他们夫妇已于日前奉调盟公署工作,没等到小清华入学。孩子小,他们不放心,如果同意,他们将把清华接到盟里上学。蒙凯心里很是感激,但是她不能那么做,她不能再给阿主任添麻烦。 教导主任对清华说:“蒙清华,你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最小的高中生,好特殊的学生啊!你的同学比你大许多岁,你能和他们好好相处吗?” “能!”清华坚定地点点头。 “好好学习,出好成绩!” “主任,能安排清华住校吗?”蒙凯忐忑不安地问。 教导主任面带难色,说:“宿舍倒不成问题,都是大通铺,挤一挤就行,只是蒙清华太小,她能照顾自己吗?” “老师,我能照顾好自己。”清华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很认真地替妈妈做了回答。 教导主任一边笑一边逗着清华说:“在妈妈身边你一定行,离开妈妈,恐怕马上就要哭鼻子了!” “我……” 蒙凯马上替女儿解围说:“主任,请您放心,清华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她不会让您操心的。” 正说着,走来一位中年女教师。教导主任指着清华介绍说:“田老师,这就是你们班新来的学生。” “是她?她上高三?”尽管主任事先告诉她新来的学生年龄小点儿,但是,田老师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她先是一脸的惊奇,而后眼睛里流露出困惑。 “也许,这个小学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田老师,收下她吧,孩子不会让您失望。” 看着蒙凯那双诚恳善良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田老师默默点了点头。 “先安排她住下。”主任又说。 “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能行吗?” “老师,我行!” 田老师低下头看了看她的这个学生,爱抚地摸了摸她的头。 蒙凯母女跟着田老师来到宿舍。这是一间很大的屋子,对面两个大通铺,足能睡下四五十人。中间的通道上架着上下三层高约一米,宽不足五十公分的白木板,下面两层放满了脸盆、饭盒、饭碗,上面大约是供学生们写作业看书用的。木板的两端不远各盘着两个砖砌的土炉子,还不到取暖的季节,没安烟筒。门的两边各有一个不大的窗户,没有多少光线射进来,屋子里很黑。顶棚糊着报纸,已经变成黑黄,有几个地方补了新报纸,大约在开学前做了修补。顶棚上吊着两只落满灰尘的电灯泡。 宿舍里没有人。田老师走到靠里一些的地方,指着一个空位说:“蒙清华,你就住这儿,挨着你们班长,她会照顾你的。” 田老师又转过身对蒙凯说:“清华妈妈,我们学校条件简陋,学生宿舍都是这种大通铺,一个宿舍住四十多位学生,冬天挤着点儿暖和。宿舍东面就是食堂,伙食费每月七块钱。你也不用多给孩子留钱,宿舍里人多,哪个班都有,免得丢了。” 蒙凯十分感激地说:“田老师,清华就交给您了。孩子年龄小,还望田老师对她严格要求,严加管教。” “你放心,我会的。你们先收拾好铺位再到班里来。”又对清华说,“你看,前面那三排房子最西面一排中间的教室就是咱们班。我在班里等你。” 田老师走了以后,蒙凯将清华的行李打开铺好。一切安排好以后,把清华拉到身边,看着女儿的脸问道:“清华,从现在起,你就要独立学习生活了,有信心吗?” “妈妈,我有!只是……” “只是舍不得离开家离开妈妈对吗?” 清华难过地低下头。 蒙凯把她拉到面前抱在怀里对她说:“清华,妈妈最喜爱的书是《居里夫人传》。妈妈崇拜居里夫人,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可是妈妈的理想没能实现,只好让这部书终身陪伴我。现在妈妈把全部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你和弟弟们身上。清华,这位伟大的女性,也应该成为你的楷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会让妈妈失望吗?” 清华抬起头,用坚毅的目光看着妈妈说:“我不会让妈妈失望的!” “好!妈妈相信你。” 蒙凯掏出钱来,放到清华贴身的口袋里嘱咐说:“清华,这三十五块钱是你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保管好。” 清华从口袋里又把钱掏出来,递到妈妈手中说:“妈妈,您留点儿,家里还有四个弟弟呢!” 蒙凯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儿,忙又把钱放到清华口袋里,说:“这是你的饭钱,弟弟们有妈妈,不用你操心。”她将脸贴在女儿的头上,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 “待会儿妈妈送你去教室,妈妈就去找车,弟弟们等着妈妈,罕乌拉的学生们也等着妈妈上课呢!” 清华背过身说:“妈妈,您不用送我,我自己去。”说完头也没回走出门去。 望着女儿弱小的身影,蒙凯语气中带着坚毅和鼓励大声说:“清华,坚强起来,妈妈等你的好消息!” 清华加快了脚步,直到转过墙角再没回过头看妈妈一眼。 蒙凯扫视了一眼校园,学校十分简陋,可是,看见满校园朝气蓬勃的学生,她蓦地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让她心中一阵痛楚,她急急忙忙朝校园外走去。走在大街上,脑子里仍然想着女儿。尽管女儿从小在苦日子里长大,但她毕竟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离开家离开妈妈,在学校人地生疏,她能适应学校全新的环境吗?她忧心忡忡,脚步越来越慢。 “蒙凯,什么时候到旗里来的?” 突然,一个男人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一惊,猛地抬起头。 “万师傅!是您!又碰上您了!去送货?” “刚装完货,明天走。” “是去额仁戈毕吗?” “不是。”万师傅摇了摇头又问,“你是不是想搭车?” “嗯!” 看着蒙凯一脸的失望,好心的万师傅马上安慰她说:“我带你去边防三团找找看,他们的军车跑得勤,上车吧!” 万师傅的车刚在三团大门口停下,就见一个高大魁梧的军人从里面走出来。真是巧极了,这个大个子军人竟然是边防二连的赵连长。蒙凯急忙下车迎了上去。 “赵连长!” “蒙凯!怎么会是你!” “我来送女儿上学。” “送女儿上学?”赵连长一脸茫然。 “她来旗里上高中。” “上高中?”赵连长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蒙凯轻轻点了点头。不等赵连长再问什么就忙说:“赵连长,我想搭你们的车回罕乌拉,有车吗?” 赵连长仍然愣在那里,蒙凯又说了一遍,他才答非所问地说:“蒙凯,你女儿长了个什么脑瓜,十多岁就上了高中?莫非世上真有神童?” “哪有什么神童。我想搭你们车回去,行吗?” “没问题!” 赵连长还在兴奋中,自言自语道:“巴图其林,你小子行啊!三胞胎儿子,神童女儿,可惜啊!你没福分看到!” “赵连长,你们车什么时候走?” “下午就走。”赵连长这才认真回答起蒙凯的问题,“下午两点我和参谋长去二连参加他们的演习,你跟我们一块儿走,保证把你送到家门口。” “您不在二连了?” “去年调回团司令部,离开二连了。”赵连长恋恋不舍地说。 “哦!赵连长,我去和女儿告个别。” “快去吧!” 清华老远就看见妈妈走来,急急忙忙跑过来,“妈妈,找到车没有?” “找到了,只是走得急了些。” “什么时候走?” “下午两点。” 清华一下子着急起来,小脸腾地变红,眼泪就要掉下来。蒙凯搂住女儿安慰说:“清华,妈妈也想多陪陪你。可是,错过这趟车,一时半会儿再不好找车。清华,你是个懂事明理的好孩子,你能体谅妈妈吗?” 清华揉揉眼睛异常难过地说:“妈妈,只是,只是没想到妈妈这么快离开我。” “清华,好好学习,照料好自己,让妈妈放心!答应妈妈!” “妈妈!”清华艰难地点了下头,再也忍不住眼泪,扑在妈妈怀里抽泣起来。 “清华,不许掉眼泪!一放假,妈妈就来接你。”她替女儿擦去眼泪。 清华止住眼泪,双手捧住妈妈的脸,小脸蛋儿上露出笑容,那笑容透出凄凉、孤独和不尽的离愁别绪。蒙凯理解孩子此刻的心情,将女儿紧紧搂在怀中。女儿更理解妈妈,她知道此刻妈妈的心里比她更难过。为了宽慰妈妈,清华强颜欢笑说:“妈妈,刚才在教室,田老师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许多大哥哥大姐姐都争着要和我同座位,他们对我可好了!管我叫小不点儿。妈妈,我不会让您失望。只是……只是……” “对妈妈有什么要求?” “妈妈亲亲我!”清华有些不好意思。有四个弟弟在下面,小清华自从懂事起就俨然以小大人的身份陪伴在妈妈身边,而妈妈从她记事起,为了养育两双儿女,整天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女儿的感情,更没时间和她亲昵。现在女儿在即将和妈妈分别时,提出这么个对她来说再天经地义不过的小小要求,蒙凯一下子觉得自己亏欠了女儿好多。她将女儿的脸蛋儿贴在自己的脸上,不住地亲着女儿,仿佛要把这十多年来欠下女儿的爱全部弥补给她。 “清华,妈妈给你买了饭票,中午妈妈就陪你在学校食堂吃饭。”母女俩依偎在一起,一分一秒都那么珍贵。 过了十一,天气就格外冷起来。老年人早就穿起了棉衣棉裤,爱美的年轻人,特别是爱酷的中学生仍然穿着衣单裤,不过里边套了绒衣绒裤,毛衣毛裤,男生女生仍然显得那么帅气,苗条。贫穷的清华既没有绒衣绒裤,更没有毛衣毛裤,除了两身单衣,就只有临来时妈妈和乌尼尔奶奶为她赶做的棉衣棉裤,还有一件方倩阿姨留下的半大棉衣,妈妈只把两只袖子截短了一些,就原封未动给女儿带了来。为了给女儿凑费用,备行囊,蒙凯咬牙卖了三只自留羊。小小的清华知道自家贫穷,更深深懂得妈妈的艰辛,妈妈给她做的新棉衣她一直舍不得穿。草原上的天气,九月中旬就十分冷,屋子里更是阴冷无比。过去家家都有一盘火炕,俗话说,家暖一条炕,烧火做饭,火炕一热,屋子里也就暖和起来。现在不少人家拆了炕换了床,屋子里安上了铁火墙,一炉子火烧起来顿时暖融融的。可是学生宿舍就没这么幸运了,不到烤火期,学校是不会给学生发煤生火的。 清华坚持不住,只好脱下单衣,穿起了臃肿的棉衣棉裤。高一二班的张琪看了取笑说:“小不点儿,瞧你圆滚滚的像只小熊猫,谁像你,这么早就穿上棉衣!” 清华傻傻地问:“天冷了,不穿棉衣穿什么?你们不冷吗?” “我们穿毛衣毛裤,再冷了就穿大衣。” “我只有棉衣棉裤,是我妈妈新做的,我都舍不得穿呢!” “吆!连毛衣毛裤都没有!小不点儿,你也太惨了点儿吧!你爸你妈连毛衣毛裤都不给你买,真是抠到家了!” “请你放尊重点儿!少管别人的闲事!”清华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她不允许任何人说妈妈不好,更不能说爸爸。 “咳!人不大,脾气不小!整个一个土老帽!” “我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当洋小姐的!” “嗬!屁大点儿个人,又硬又臭!” “行了!干嘛和一个孩子斗嘴玩儿!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高三班班长李芬芳不满地说。 “小孩儿?她可是你们高三的学生!” “走!走!打饭去!”张琪被同学拉了走。 “小不点儿,别理她!吃完饭到教室,功课压得咱们都喘不过气来,哪有闲工夫跟她磨牙!”李芬芳劝慰着清华。 “班长,你去吃饭吧,我想洗洗衣服。” 清华从换下的内衣口袋里取出用手绢儿包着的钱,打开数了数,还有二十一块五毛,又小心包好,掖进被子里,端着脸盆去了水房。洗完衣服回了屋,宿舍里已经没了人,十分安静,就趴在木板上做起作业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想起晾在外面的衣服,出去取回衣服,趁着没人,将洗过的衬衣穿上,赶忙去被子里掏钱。这一掏,清华一下子傻了眼,手绢儿包不见了!她跳起来抖开被子,来回抖了几遍也没发现包钱的手绢儿。站在铺上仔细回想着早晨的情景,她确信自己是把手绢儿包塞进被子里的。怎么会没了呢?清华愣愣地站了半天才意识到钱丢了,一下子慌起来。这钱是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刚买了十月份的饭票,放在教室里,交了一块五毛钱的班费和五块钱的资料费,剩下的钱全丢了,今后拿什么吃饭?她瘫软地坐在被子上,茫然四顾清冷的宿舍,仿佛一股寒气冷飕飕从头灌到脚,让她那颗小小的心灵没了一丝温暖。 李芬芳端着饭盒进了宿舍,看见清华坐在散开的被子上发呆,急忙走过来问:“小不点儿,怎么啦?早饭不去吃,中午又没见你去打饭,是不是还为早晨的事生气?” “没有。”清华淡淡地回了一句。 “想家了?” 清华没有回答。 “别发呆了,快去打饭,一会儿食堂就关门了!” “我吃不下!” “小不点儿,想家也得吃饭呀!给!”李芬芳递给她一个窝头。 清华拿着窝头下了铺,朝外走去。 “小不点儿,你去哪儿?外面冷,风又大,就在屋里吃吧!” “班长,我想出去走走。”说着清华头也不回出了宿舍门。李芬芳看着清华的背影,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清华出了门,漫无目的胡乱走着,不觉出了校门。街上冷冷清清,街面上不时刮起一股股黄沙,追逐着稀稀拉拉的行人。街道两旁几棵光秃秃的杨树灰头土脸,孤苦伶仃立在那里,任凭寒风吹打。清华心中怅然若失,更加想家,想妈妈,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妈妈,我把钱都丢了,就剩了一个月的饭票……饭票!”她猛地想起饭票,饭票还在教室里,昨天买了就顺手夹在语文书里。清华不顾一切朝教室跑去。 进了教室,直冲向座位,翻开语文书,苍天保佑,饭票还在,心里稍稍踏实下来。抬头朝四周看看,教室后面坐着两个男生正在聚精会神看书,没理会她。她悄悄把饭票装进口袋,站起来轻手轻脚走出教室,仍然在校园里漫无目的走着。不觉走到食堂后面,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婆婆背着一个脏兮兮的破口袋在捡着什么,就好奇地走了过去。 “老奶奶,您在捡什么?” 老奶奶抬起黑皮核桃般的一张脸,木呆呆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在垃圾堆里翻拣起来,一边拣一边回答说:“拣破烂儿!” “您拣这些破烂儿做什么?” “卖钱吃饭!” “破烂儿还能卖钱?” 清华眼睛一亮,立刻问:“老奶奶,什么破烂儿能卖钱?” “废铜烂铁,破皮子,碎骨头,什么都能卖钱,连你的头发都能卖钱。” 老奶奶一说头发能卖钱,清华立刻想起自己六岁那年,妈妈为了给她交住院费,把又黑又亮又长的大辫子剪了卖掉的事。 说到这儿,那老奶奶抬起头来,用那只翻拣了半天破烂儿的脏手抹了一把脸,说:“你们这些念书人,就知道笑话人!” “没,没有,我就是好奇问问。” 老奶奶那两只灰蒙蒙的眼睛死死盯着清华手中的窝头。清华就把窝头递了过去:“老奶奶,您吃吧!” 老奶奶也不客气,用那脏手接过窝头狼吞虎咽起来,直噎得两眼流出泪花子。转眼,一个窝头不见了踪影,老奶奶伸了伸脖子,朝清华咧了咧嘴,背起那破口袋一步三晃离开了垃圾堆。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4 02:07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