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如烟往事

2016-1-19 21:12| 发布者: 技术支持| 查看: 1553| 评论: 0|原作者: 皇城龙狼

摘要: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往事总是想通过笔触倾述出来,尤其是经历过磨难、曲折、坎坷的知青一族,苦水、眼泪、痛楚伴随着无忌、幼稚、单纯,混杂着五味杂陈和说不明道不清的理由,走过了青春,趟过了中年,熬到了衰老,故事 ...
6


    在兵团的日子里,可能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文化生活过于枯燥的反衬,知青们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起初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是以讲故事打发时间的,记得在小分队,由于我们承担的任务大多是艰巨的,早起晚归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每次收工后都是疲惫不堪的,一进宿舍往往是倒头就睡,连洗把脸的劲都没有,我曾经就创造过十多天不洗脸的记录。
    一天,收工较早,我在连队小卖部买了一瓶刚从团部进的红葡萄酒,就相约富拉尔基知青李卫国喝酒聊天。乘着酒兴他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了一个富拉尔基知青喝酒出洋相的故事,说到醉酒后仰面呕吐被呛到鼻孔大喷泉般的样子时,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我被他绘声绘色的描述提起了兴致,接着他的话茬我就讲了一段“惊悚”的搞笑故事:“一个知青深更半夜拉肚子,急匆匆跑到离宿舍很远的席棚搭建的厕所,北风呼啸着像狼嚎般的恐怖,席棚摇晃着发出卡卡喳喳的交错声,他脱下裤子刚蹲下就扑嚓嚓一阵狂泻,之后的舒畅让他轻松了许多,刚想擦屁股才发现没带手纸,他就不自主的嘟囔了一句‘没带手纸’,话音刚落,只听一声浑厚低沉的嗓音:‘给你一张纸’!借着昏暗的灯光,只见席棚一个破洞处伸进一只血淋淋的苍老干瘪的大手,食指与中指夹着一张滴着血水的皱皱巴巴的手纸...哇!”我讲到这里戛然而止。
    大家被我抑扬顿挫的渲染口气吓呆了,如此的惊悚故事如同亲临其境般的令人毛骨悚然,大家几乎全部沉浸在其中,好像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已经早早躺下休息的知青也一骨碌翻身坐起来,大家瞪大了眼睛,大部分人还张大了嘴巴,一幅幅目瞪口呆的样子,整个房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显得冷飕飕的,整个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死一般的沉寂足足延迟了5秒钟...“后来呢?”“完了?”“啊...?"我狡诈的一笑,端起最后小半杯酒言犹未尽说了声:”没酒了?”...顿时大家醒悟过来了,“快去买酒来”!李卫国吩咐了一声,马上富拉尔基的知青在白力的主导下募捐出了一瓶酒钱....
    后来嘛,当然,有酒了故事就会继续下去,夜里再也没有人敢单独去上厕所了。再后来的很多年,我听说这个我即兴编出的专门吓人或者说哗众取宠的故事,在很多连队流传着不同版本并演绎着。
      从那以后,小分队一收工回到宿舍,就是听我讲故事........




    在兵团生活不过两年的我,生活自理上面远不如女生也不如那些平常不起眼的男生。
    从来没有生过火炉的我终于遇到了尴尬的境遇。
    记得冬天在查哈阳修水利大会战时,近百人居住在一间大食堂里,四墙周围搭建的全部是上下床大通铺,中间一个硕大的铸铁火炉,那是大家睡觉前必抢的唯一取暖的去处,四壁透风的窗户虽然被知青用报纸糊的严严实实,但是毕竟食堂太大,只有这一个火炉实在不能使室温升高,晚上知青们盖得棉被一觉醒来哈气的被头全部都是冰霜,冷,很冷,非常冷,让我们所有知青的取暖希望寄托在这唯一的火炉上。
    一天,带着领章帽徽的一位现役军人首长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让火炉24小时燃烧,一定不能把兵团战士们冻伤!烧火炉的任务不能只让一个人值守,要让大家轮流值守,这样每个知青都会有一整天在家烧火炉的休息时间。”这可是个大好消息,大家鼓掌的热烈性别提多高了,值守火炉一整天,那就意味着暖暖和和的在家休息一整天啊!简直是最优厚的待遇啊!
    算了一下我们整个屋子每人轮守一次的话还要有几个人会多轮守一次,就为了谁先轮守最后还会再轮守一次,几个连队的头儿们大大的争吵了一天才决定再轮守的那几天抽签决定幸运者了。就在大家争执不休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悄悄的掐算着哪天自己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而我却真真犯了大愁了!因为我实在没有烧火炉的经历经验,恐怕越烧越凉,烧不旺会挨骂的,烧灭了还很难点着...曾经在连队尝试过一次楞给烧灭了。
    当时心里斗争非常激烈,真是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假如轮到我烧,没有给炉子烧热怎么办?大家冰天雪地归来的时候感觉到屋子不热会大骂的,晚上烧火炉万一灭了怎么办?如果照实说出:我不会烧火炉。那可是太丢人了!!嗨。真的,为了这事我犹豫了很久,最终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既不丢面子又不会纠结着担责任,干脆选择了放弃烧火炉,让给我最要好的白力享受这一天的待遇,当然了他乐的直说我够哥们义气!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三团十二连的连队知青生活不到二年的我,凭借着“点滴”的记忆力和“善于观察瞬间判断”的生活习惯,凡是我亲历的事件和人物我都会永远的留存在脑海中,如计算机存储数据一样,随时需要立即调阅,或许这就是还能清晰记录下那段青涩年华故事的缘由之一吧!

    今天,专门为12连的战友们书写一篇连载忆文----点滴印象中的之最。

    我最敬重的指导员---于瑞书
    他给予知青特别是年龄最小的北京知青以慈父般的爱,他善于化解矛盾冲突,用宽容和大度包容知青身上各种“毛病”却又不失时机的严厉训斥知青“乍刺”的坏习气,如果不是于瑞书的“包庇”,我恐怕早就被当成坏分子了;如果没有于瑞书穿针引线的巧妙协助,我回城的梦恐怕还要多做几年。(这个回城的故事我会在以后专门讲诉)我敬重于瑞书的人品,敬重他的人格魅力,更敬重他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工作方法。多少年后,我被别人评价时最喜欢听到的就是“我自认为有他的影子”的评语。我离开兵团后唯一和“当地老职工”保持通信联系近二年的只有于瑞书。然而最遗憾的是我没能把来往书信保留下来,没有能保持联系到今天,至今没有了他半点音信......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上一篇:随笔遐思下一篇:雅与俗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7:48 , Processed in 0.174010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