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站在时光的此岸回望,那些曾被贴上 “进步分子” 标签的女干部,她们的命运如同飘散的蒲公英 —— 有的在返城潮中坠落成时代的尘埃,有的在婚姻置换里沦为权力游戏的祭品,更多的则带着满身裂痕,在改革开放的轰鸣声中默默退场。当年引发无数争议的人事调动记录,如今静静躺在档案馆的编号铁柜里,纸张边缘正在不可逆转地褐变蜷曲,像极了那些被风干的青春。 四十六载春秋流转,曾经棱角分明的往事已在记忆的潮涌中磨成鹅卵石。唯有当年贴在农场宣传栏的那张泛黄合影,仍在某个平行时空里定格着青春的群像:照片里男女知青们肩并着肩,每个人眼中都跃动着相似的理想之火,却无人知晓历史早已在他们脚下埋设了分流的暗渠。 当历史褪去硝烟,评判一代人的精神胎记,或不该止步于档案柜里的真伪辩证。那些在时光褶皱里依然跳动的脉搏 —— 被时代洪流重塑的人格光谱、困于体制齿轮下的生存智慧,或许才是打开集体记忆的更幽微锁孔。正如老知青们额间的沟壑,既刻着 “下乡 - 下岗” 的命运抛物线,也沉淀着将苦难炼成勋章的精神辩证法。 曾经沸腾的知青叙事渐次冷却成标本,此刻我却执意拨开记忆的冰层,打捞 1972 年 3 月 28 日那个悬浮在时空中的切片。东山峰的雾霭里,一千二百多个城市基因正在经历野蛮生长。这些被迫早熟的灵魂,在集体主义熔炉中淬炼出奇异的分形 —— 有人将荆棘编成桂冠,有人在茅草坡上长出松树般骨骼。而她的故事,恰似冻土下蜿蜒的暗河,折射着特殊年代的光谱位移。 春雪压弯茅草屋的第三个夜晚,柴油灯将她的剪影拓在报纸糊的墙上。北山一队的知青们裹着浆洗过的被褥 —— 那是她用冻红的双手,在除夕冰河里捶打出的温暖契约。当返城同伴的汽车鸣笛穿透山岚时,这个留守的北山一队十九岁姑娘正用算盘核对着全队的工分,算珠碰撞声与山风合奏出奇特的安魂曲。 场部礼堂的镁光灯下,她是胸佩红花的先进典型;油灯摇曳的茅草屋里,她是帮女知青缝补例假带的知心姐姐。在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民主评议会上,她遵守了听“党委的话,扎根农场一辈子”,将唯一将读书指标塞给竞争对手,却把生产标兵的名额攥出了汗。这种道德洁癖与生存本能的和解,构成了她精神世界的双螺旋结构。 我想,她的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东山峰的云雾依然在知青纪念碑前徘徊,而那些被时代选中的与遗落的故事,早已在年轮里发酵成不同形态的琥珀。有人从中打捞出理想主义的舍利子,有人却窥见制度性困局的棱镜效应。当我们在档案馆的尘埃里拼凑历史时,是否也该留一束光,照向那些勋章背面的锈迹与体温? 评价知青,不应仅着眼于其是否契合历史表象,更要深入探寻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丰盈内心,考量其是否洞见了当年真实的社会风貌。知青一代,不该抹煞自己的历史,从下乡到下岗,是这一代人含辛茹苦付出的惨痛代价。当下的一个趋势是,情绪化的思维致使知青群体容易盲目神圣化自己的过往。 曾经热议的知青话题,如今已归于沉寂。然而,我的思绪却飘然而来,只因对知青群体中发生的另一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是为了践行我曾答应撰写她的承诺。 我现在总结她,是因为,她在知青的时候,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可以夺目,可以耀眼;然而时光流逝,真正沉淀下来的丰姿卓越的女子又有多少?所以,做女人,做女知青领导,无论成否,千万不要忽视丰富自己的内心,内心的坚强、宁静、淡泊和从容才是恒久的!女人这样,男人又何尝不是呢? 由个别说到一般,又由一般探讨到整个知青史,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即认识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继而坚定了一些爱于思考的人勇于探讨起中国的命运来。不把历史驱逐于想象和政治需要的演说,尤其注意到农村与城市,知青与时代所发生大大小小的细节,以穿透遮蔽,以勘探知青事件以外更广阔,更丰富,更本质,更血肉鲜活的世界,以探索历史的当代意义。 但凡下乡经历过磨难,返城后又有事业追求的知青,无论男女,都会觉得这段经历对他们是负负得正的财富,都赞成 “知青精神” 这种提法,我以为,知青精神是对苦难的忍耐和承受,是对人的意志和毅力的赞美,是对目标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当然,知青精神还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反思和批判,是对文革毁灭教育的批判,是对阶级斗争践踏人性的批判。我们颂扬苦难,但丝毫不排除对苦难源头的追究和批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越来越形成共识。 搁笔之时,思绪仍然掩藏不住对那里的怀念,因为,那段岁月大抵和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引起无数逐渐老去知青人的眷恋和怀念,生活在山峰广袤的云雾里,每个日夜都满含青春的汁液,我怎么会不爱? 现在,我只想看到知青中最美好的状态,抛弃那些被曲解的流言蜚语。每一个知青的境遇是非常不相同的,惟一一致的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很眷恋、很不舍。只会作为一份特别的记忆停驻于此,任善良的人们去放大其中的美好。 2018.12.24草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