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要读书

[复制链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7: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要读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我要读书,这是融化在我内心深处的呐喊。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失去了许多读书的机会。在那个没有选项的年代,我被裹挟到细碎雪花泠沨飘洒的东山峰农场,那时,还只有十六、七岁,身体的勃发和心智尚未成熟呈现为一种懵懂,那时我与时髦的口号引语一样,体现着未被浓缩过的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被熏陶于理想时代,却致力于实践自己的青春构想;我们不懂得政治,却又大半生徘徊在政治边缘;我们有强烈的出世情怀,却又以最入世的姿态奔走于世俗之间;我们以共产主义为信仰,却在“中国最后改革开放的光环中落下知青人生的大幕。
回城后,就是上山下乡向城市就业转化的过程。只不过,农村与知青之间的哪次接触仿佛一个黑暗的诅咒,在未来的岁月里一直缠绕在双方的头脑之中。从单纯理想到赤裸裸的回城的人性,将成为那个年代独特的注解。
这一切,不是我那个年代的罗曼史,而是试图追问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每当回忆到我人生那段经历,声音就会哽咽,苦难的烙印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但心中仍然感受到刺痛。曾经,政治上的压抑和孤独,成为我青春的底色。匍匐在自卑中,累了歇一会,可能短可能长。最后我以自己的方式到达终点。哲学家桑塔耶纳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
人生,有时候真的需要妥协,在讲究阶级斗争,家庭出生的年代,我不得不低头哈腰,放弃“清高”,求得一份生活的“安稳”,面对现实,又不得不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身体和精神的代价。那时,内心在求知欲望中煎熬,繁重的体力劳动透支着我读书的希望,甚至于还来不及感慨知识无用的忧愁,因为我不知道明天会以哪种悲伤的方式到来,就像许多知青一样,究竟也来不及等到读大学的那一天了。躲在昏暗的煤油下,只能偷偷地看书自学,在没有书籍阅读的情况下,从毛主席著作的注解中去理解‘哲学’‘矛盾’‘辩证法’的各种慨念;从马克思著作中去读《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政治经济学》等。
回城后的经历也并非坦途,拮据的学徒工工资,依然要掐着手指精打细算过日子。我还要在清苦的生活中避免与同学、同事相遇暴露自己的不堪。或许,我只能去适应现实,向现实妥协,抱怨、牢骚并不能改变我当时生存的任何状况,向现实妥协也许是一种智慧,更是考验着自己的勇气。
其实,命运这一双手,早已将我的人生反复拨弄,即便自己纵有许多梦想被困其中,但也无人能伸出援手,唯有自己能从中走出来,像重生化蝶般决绝。
在工厂六年翻三班倒的时间中,我几乎颠倒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晚上12点下了中班回寝室后依然继续看书到凌晨5点,早上出晚班8点后回宿舍休睡到中午吃完饭,整个下午接着看书自学。酷夏寒冬,周而复始,我谪录了数寸厚的读书笔记和卡片。自学,使我拓展了自己的世界,看到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年轻时,我还是一个性格内向、拙于言辞的人, 现在不揣浅陋,将思绪试作芹献。于是,我用曾经翔实的生活碎片钩沉、分析和推断,尽可能还原感性的生活现场。乃是活泼、有趣、但也艰辛,也可见那一当时求知的深深情缘,故亦非寻常之笔可作也。
在我居住的集体宿舍里,有一个硕大的自做书柜,四方见米,内隔四层贴纸,存放我大量的书籍,这些书都是我平日省吃省用的工资购买的,大有好几百上千元,在七、八十年代应该算是一笔不非的收入。书柜中收集了‘文、史,哲类,各名人传记、名著、宗教、美学等书籍’。每当遇到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如意时,或是碰到身体困倦与失意之事,常常会让目光在书架上顿一顿,然后巡睃里面的书籍,看着喷墨的文字,嗅着书籍的香味心里就有一种美美的满足感,仿佛潮湿狭窄的寝室里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得阳光晃晃悠悠洒进来,心底不断迸发出自信来。
阅历和知识常常使我陷入思考;究竟怎样的做人呢?于是尝试着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其实,自学只是一种文化积淀的手段,终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于是我想把知识归纳收成一个系统,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选择。
每一次推窗,每一次细细斟酌,每一次扪心自问,每一次思考。就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我能够不断返回当下,重新激发出日常生活的生命力,重新拥有发问的勇气,进而真切、勇敢地面对我自己。在当下,能进大学读书,正是时候!
上大学是我一生的梦想,而且我也知道;大学(University),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我想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结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拉进我与这个世界大关系,尽可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读书,能够知道自己了解的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全部,更主要的是通过大学的平台能够挖掘自己感感兴趣的,从而选择自己职业,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选择,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变故的的时候,知道这世界上永远不会只有一条路!
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被排挤在大学门槛之外,失去了很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在那个被耽误的特殊年代,‘而立之年’的我,只能利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于是,《中国电视大学》是在职者利用业余时间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也成为我唯一能享受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
电大这种学习形式,是属于没有围墙、也无门派,但依着名人编著的厚实教材,大部分靠个人自学成才的大学。我亲生经历了‘电大’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留给我的印记或伤痕。这些颇具历史感的学校,至今一度是那个时代重要标志之一。
课堂上,老师娓娓道来‘古希腊文化’让我了解到西方文化的溯源。罗马与犹太、基督教文化、自西元前八世纪希腊爱琴文化发源,到西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的传承,再融合希伯来、基督教的教义文化,终於形成了古典时期的环地中海欧洲文化,又歷经近千年的演变与发展,留下了希腊神话相关的各种古代史诗、人文主义文化精神、崇尚健康自然的美学观念、以及原始的民主与共和的精神。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7 08:08:36 | 只看该作者
(接上页)教中国古典文学的老师,摇头晃脑的读着 屈原《离骚》的长诗。那种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读《史记》,深感司马迁下笔,三言两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文中不仅有中国文人必读的文化常识,还囊括了传说、段子、神药偏方等荒诞不经的内容,它就像沃土,从中能孕育出灵魂的趣味。不失“史之绝唱”般辉煌。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来朗朗上口,文中意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世人千古传颂。时至今日,这种伟大的情怀,依然作为名言警句给人以心灵鸡汤的感觉。
读‘电大’仍有些不脱产的性质,也是当时成人大学的显著特征。一个星期上几天班,读几天书是我那时上电大的真实情况。记得85年快毕业那会儿,我正忙着写论文,又赶上女儿满月。一天晚饭后,科长到我家里来通知我安排修理工去抢修车辆,当进门那一刻,正瞧见我一手抱着满月的女儿握着奶瓶在喂奶,一手端着书本在看,那种场面他惊呆了,到嘴边的话没有说出来转身就走了,几天后,科长满怀真情的对我说;‘那天看见的情况,使他非常感动,让他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我’。
回想我当年就读的中国‘电视大学’这所学校,它原始、清纯、真诚,恍如隔世。与当下中国各名牌大学好像不是一个味,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云泥之分。这或许是历史记忆的缺失,还是历史沿袭下的补充呢?但不管怎样,我依然喜欢追求那种经历,一旦有了喜欢的情绪,就连胆怯者的我都有自己的路。
中国电视大学的学习,能体会到知识的深邃和广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现代人,都在用生命体验着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贫困、光荣和黑暗、亢奋与颓靡、梦幻与绝望。而对于喜欢读书的我,通过电大学习,就多了一个文凭,多了一份职场竞争力,人生将更加辉煌!
世间之事,绝非因缘和合。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努力和苦寻的结果。做人,既不能死要面子而撑着,也不能固执或盲目的坚守。懂得什么时候该把自己的面子放下,学会与现实和解,想想责任或许比面子更重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毕业之后,我揣着国家认可的‘高等学府’毕业证书回到家里时,心情突然就像到退到十多年前的时光:农场知青住房里黑乎乎的,烟熏火燎般的茅草屋,破旧不堪。即使有家室的职工屋里面几乎都没有家当,一个地坑,四周围个圈,堆些柴枝,既煮饭又烧水。水壶是绑在一根竹筒木上,从上面往下吊着的。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原始的烧水、煮饭方式。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每家都有二至四个小孩,虽面带茶色,依然充满着深情,洋溢着初心。在烟熏火燎中,他向我回忆了他们原在西洞庭湖农场的往事,挑堤抗洪,插秧收稻。讲到高兴处,他站起来,抖抖身上的烟灰,为我们唱了一首五音不全的洞庭老歌。那一声声透骨彻心的音调,穿透岁月风雨,仿佛仍在我耳畔回响,在知青冰冷环境里体验苦难的环抱,我感到一丝明媚?
在当时,不论看到人的精神面貌还是我自己的现实状况,我的大脑都会产生一种忧郁感,这种忧郁感是当我看到焦虑之后大脑不由自主产生多巴胺的结果,也就是说,我对读书“上瘾”了,不知何日能回城,更想不到今日居然能拿到大学文凭。这种隔世之感宛如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给予我自己充足的时间在思考将来应该做什么?
毕业后,我又返回了社会,依然干着原来的那份工作。几十年生活阅历和知识使我对世态冷暖的经历知晓了,光是原地打转不行,需要一种提练和升华。一俟练达人情、洞察世事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就雅俗都赏、深浅不分了。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
穿梭于繁忙的工作与事业、家庭与人际关系之中,往来于欢声笑语与泪水悲痛之间,我仍习惯于携书前进。书不再只是喷墨的白纸黑字记叙,也不再是有钱人装饰的门面。
如今,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它驱使着人们追求更大的权益,这是人们自我提升的源泉。但在人生道路上我不得不去面对很多岔道口,我不得不让自己的人生本源、价值道德和理性思想反复斗争而做出抉择。走过之后,回望自己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回忆,我想这就是《读书》要带给我的真谛。
我这一生,总是想追求一种做人的境界,因为,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然而,活了几十年,终感觉物的存在是建立在境界的存在之上的。为此,我只能拼命读书,在书籍中品味知识,培养修生养性,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读书与做人,表面上看是两件事情。其实,读书只是一个手段,读书的目的,还是为了做人。
归根结底, 读书,更多的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以儒、佛、道三家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干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 四书、五经、皆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为此,在复杂而丰繁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我想做人的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这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础。   
我还想读书,读在以前,读在年轻时,读在退休后。
2020.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9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644
板凳
发表于 2020-11-27 08:25:5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知青下乡时初中还没毕业,所学知识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青们陆续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在新生活面前,让我们找到了差距。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知青们大都参加了各类学校的学习,他们刻苦读书,以弥补文化的缺失。为了学习,当时很多知青岁数大了,有的结了婚,只能等孩子晚间睡觉后,才拿出书本读书学习。那时可是真辛苦呀,他们各类的毕业证书里浸透了汗水与辛劳。学长的文章使我们又想到了那个艰辛的时候,真是很感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453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8 09:54: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22:18 , Processed in 0.228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