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3816|回复: 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知青一二三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1:25: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3 07:23 编辑

要谈知青,我觉得首先要说说我们这个兵团2师8团2营20连——北京61中35名同分到一个连队的特殊知青群体。
名单如下:薛福龙、郑丕绪、戴淑英、麻宝萍、杨士英、吴淑琴、孙建国、安士杰、熊宝玲、张介秀、罗振才、李亚玲、高宝泉、王秀英、梁佑祥、薛文兴、李桂兰、王嘉民、桑福印、刘羽、任立建、金涛、杨德友、尚树群、杨增力、李文敏、潘香莉 、张禄、张金、赵晓英、赵侗兰——白应新、张俊、宁春生、刘富贵四人已去世。
以上35人是我们北京61中3.3班1969年9月11日一同奔赴北大荒,分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二营二十连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称为兵团之最——北京同校、同班、同分到兵团一个连队人数最多(35人)的特例,我想这也是老三届插队知青甚至全国12支生产建设兵团所没有的特例吧。
说起1969年小69一届毕业生上山下乡“连锅端”的根本原因,我觉得老三届的知青和研究上山下乡运动的专家、学者多数没有探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真相。我觉得忽略这个重要群体对研究知青运动是一个重大缺憾!
从6.18批示组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有基层连队的人员组成来分析——以我们2师8团2营20连三类主要群体:
1.1955年转业的济南军区农建二师第五团转业官兵、58年四川转业官兵、59年山东支边青年(还有部分投靠55年、58年转业官兵的亲属)、1963、1965年北京支边青年、1965年哈尔滨支边青年。总计110人左右。老农垦家属不在正式职工之列。
2.1968来到兵团的老三届各地知青120人左右
3.1969、1970年(也是69届上海知青)来到兵团的各地知青130人左右。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1969年知青比老三届还要略多一些。
这样一个重要的知青群体我以为在几十年的知青问题研究中是一个长期忽略的问题。也是中国知青史一项重大缺憾;我以为这个问题是老三届下乡后没有经历过的原因造成的。
回想当年我们接到通知,升入中学复课闹革命时,我们69届几乎与70届同时入校。当时我们69届总计分成9个班、每个班45名学生。但是不久又将两个班拆分;合成七个班、每班50名学生。
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70届学生入校,教室不够——当年可容纳三个年级学生的北京61中,竟容不下69、70届两届学生——教室不够。
我想造成这种局面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我们69、70届学生是解放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几十年的战乱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解放了全中国,在和平环境的环境下自然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生育高峰期,而且1952、1953年是中国生育高峰期的最高峰值。
2.文化大革命升入中学的我们小69,是取消留级制的第一个“受益”者,上一年级留学的学生(基本是5——6名)几乎是过去每个班45名学生的10%——11%,而毕业时升入中学本应留级的学生(基本上也是5——6名,小学我们班当年参加完考试后老师曾私下说我们班可能有8名同学不能升入中学)。所以我们升入中学后自然而然的多了10——11%。
通过分析,我觉得当年我们小69“连锅端”面向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面向选择,根本原因就是腾出教室,才能让71届学生升入中学。
而当年我们积极奔赴黑龙江、内蒙古、云南三个生产建设兵团,就是被我在《闲说6.18》那篇文章开头所展示的场景——给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到山西插队送喜报那“今天你们给我们家送喜报,明年也会有人给你们送喜报”的感受和我们的街坊四邻和家中的哥哥、姐姐到山西、陕西插队后对家中诉说实际情况吓怕啦!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8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0:51:36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闲说知青一二三》的帖子结尾之时,我对坚决遵照毛泽东6.18批示;永远扎根边疆、对北大荒农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原兵团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8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0:3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5 18:40 编辑

在我的第75帖中,我认定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在我们2师8团兵团战士共分五种:
最最普遍的一种是生活、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54个农业基层连队的兵团战士——占我团兵团战士80%以上。他们都是努力接受老军垦官兵的“再教育”在老军垦官兵的呵护教育下成长,后期成为北大荒国营机械化大农场的中坚力量。

第二种是现役军人培养、提拔起来到团机关政工、宣传、教育、体育的兵团精英——约占兵团战士的15%以上。包括我们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奉毛泽东6.18批示而来,兵团转制后悄然离开的兵团战士奇葩)。
第三种是因家庭困难(独生子女)和因身体真正不适合边疆生活、工作的病退的兵团战士。

第四种是恢复高考后被选拔、报考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工农兵学员。


第五种是1976年以前各种途径曲线返城的兵团逃兵。

而第六种是除我们团之外——兵团组建后几乎全兵团被现役军人提拔替换所有基层农业连队领导权的兵团战士精英。


当然在我们8团这其中四种兵团战士也全都存在——可能独独缺失了我所列出的第一种兵团战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7: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忆当年最让我们愤怒和不可容忍的是,在兵团转制后;虽然各农场的领导权全部重新交回到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农垦手中。但是各国营农场管理局依然牢牢地掌控在脱了军装的现役军人手中,在知青大返城之后,那强奸迫害知青;被中央军委叶剑英下达“就地枪决、立即执行的16团团长、参谋长竟被宝泉岭管理局的申诉到沈阳军区,被沈阳军区另判为:量刑过重、、、、、、。
而当年我们8团的作训股股长,也因强奸、迫害知青当时被开除党籍、扒掉军装、遣送回原籍的莫股长,也被宝泉岭管理局掌权的原现役军人们请回了宝泉岭管理局;平反并重新安排了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9: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顾当年的历史,我们20连的知青依然感谢当年老指导员的良苦用心——你想当年我们连队68年老三届的100多知青再加上69年的110多名城市知青;若不是老指导员的严格管理那二百多情窦初开的城市知青岂不是乱了套啦。
可以说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这种情况,可能也是造成作风不良的现役军人强奸迫害知青的原因之一吧。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8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3 09:43 编辑

当年我在我们连队,20连的指导员王守礼——这位优秀的老军垦政治工作者;对于我们城市知青爱面子、尤其是老三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这一情况。展开了特殊的管理方式,在我的个人回忆录里有一篇小文;形象的展示了当年对于兵团知青恋爱的我们连的有趣故事:
初恋的爱情
兵团战士的爱情歌,
记忆里好像是幻想的欢乐。
想起1975年以前,
在我们的连队还不曾有过。
当年那时的情景,
曾经有过歌谣在传说。
在连队油罐线以北界内,
是封建社会的再现,
男生女生不许交流;
就是旧时的同学、发小依然不可。
指导员严加管束,
发现后必会批评伺候。
记得我们曾经笑说
20连的油罐是世纪的分界岭,
在此界内是封建主义社会
出了油罐我们才敢,
男女正常说话交流。
来到了社会主义世纪……。
而当我们乘上探亲的火车,
那吃喝不分比一家人还要亲热。
好像乘上了共产主义的世界列车。
记忆中在75年后,
真的好像变了天日,
那知青们被鼓励交友和恋爱自由。
我想可能是政治需求,
要你们扎根和接下基层的政权。
76年除夕日的提干大会战。
是这风云变幻的缘由。
可惜啊,可惜。
兵团转制的一阵风,
那知青大返城风潮;
将这爱情之歌画上了休止符。
又使多少这爱情之曲,
幻化成无数的悲歌。
回想往事我不知所以,
蹉跎岁月的爱情歌
——我不知如何诉说......
而现今这一切只是笑说、笑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7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7: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2 17:06 编辑

而今,我在中国知青网《闲说知青一二三》这篇文章的头帖中就阐述了我们69届毕业生为什么被“连锅端”;三个面向全都是根据毛泽东6.18批示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必须给新入学的71届入校学生腾出教室——当年我们69、70届升入初中复课闹革命的学生每个班都是50多名学生;学校再也没有一间富余的教师让71届新生入校了。
再有毛泽东的6.18批示真正解决了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发生的问题,解除了我们69届毕业生担心的——家中和邻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探家或书信中反映的插队落户知青真实的情况与问题。
让我们毫不犹疑的积极报名奔赴边疆,投身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洪流之中——丝毫没有考虑会永远扎根边疆的问题。
在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开篇之作《奔赴北大荒》中描述的:
“在北京火车站来给我们赴北大荒送行的家人和同学心情各不相同。从开车前当时历史性的红旗飞舞,革命口号飞扬;到开车时痛心撕裂般离别亲人的哭嚎……经过短暂间的过渡,往北的列车上又呈现一片刚刚走入社会学生的好奇与幻想、同学间的玩笑与交流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氛围之中“。
当年坐上火车当心情很快平定下来,对去北大荒就好像是短期我们刚刚参加学农劳动——到北京郊区通县参加三夏麦收一样的感觉。
我的《闲说知青一二三》第二点阐述的是根据我们连队(我们8团普遍现象)58年山东支边青年、北京63年、65年支边青年和65年哈尔滨支边青年——四批人员身份的调查,认定了文革之前到达北大荒的全都是支援边疆建设的社会青年(都是具有初高中甚至大专文化)——应该是支援边疆建设的支青。他们并不是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初高中毕业生的——知青。
而我们这根据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也可以说是知青的一员。都是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相结合,永远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对象,只不过我们接受再教育的对象不是贫下中农而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官兵而已。而且也是毛泽东教导我们的”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扎根农村一辈子“——只不过我们是”扎根边疆一辈子“罢了。
当年根据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可以说并没有完全领会6.18批示的真正含义。就象我在《闲说6.18》之文所笑说的:一部真经,让和尚给念歪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2:33: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在撰写《闲说6.18》这篇文章之时;同时发表《闲说知青一二三》就像我登录中国知青网在白山黑水版块上逐步发表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一样;同时用当年的亲身经历来佐证我热爱北大荒、在毛泽东6.18批示来到兵团——我们2师8团这个真正的生产建设部队;在老军垦的关爱、呵护、教育下成长的经历和我本身热爱林业事业的情感与表现。
在我的个人回忆录里详细的讲述了我当年热爱北大荒的农垦事业的篇章《永远的遗憾,未推广的发明》《两张老照片》《梦回北大荒》三篇回忆录记载了我当年在北大荒的成就与追求;对了还有一篇没有在白山黑水版块里没有发表的一篇回忆录《一路车行一路情》(是在返城回京的路上路经我们连队客车必经的路口的感想之文)在调到团机关之后利用我学到的果树修剪知识,1977年冬季利用休息时间回连队修剪了连队果园五百多棵海棠、沙果树(从68年开始陆续种植的果树因为没有人懂得果树修剪技术)第二年竟收获了近30麻袋——1978年初已经离休的原老连长破例请我到他家吃饭的往事记忆。当然我的回忆录里还有许多篇章记录了我当年在连队老军垦教育、关爱、呵护下成长的篇章,在这里就不一一的说明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7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0:3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0 10:40 编辑

在前面的帖子里,我一直认为我们当年从一加入兵团之日起就脱离了知青的身份;就是兵团改制后也是一名国营农场的国家正式职工。
而我之所以还发表《闲说知青一二三》,就是当年我身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那及其特殊的环境——在基层农业连队近七年的工作与生活都是像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环境里(在我们8团2营20连连排甚至班长都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只是为便于开展女知青的工作,连队安排了一名女副指导员和五名女副排长。当然女子知青班的班长是由女兵团战士担任啦)呵护、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只不过是接受的老军垦的”再教育“。
所以说我才把自己称作知青——而不是当年那被现役军人提拔起来替换基层老农垦农业连队领导权的兵团”精英“。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4
7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2:5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0:55 编辑

就在几天前,我参加了欢迎一位从加拿大回国的兵团战士聚会。在会上有一位当年的兵团精英谈到回北大荒现在没人接待和搭理(只有网络上结识的兵团战友接待)。
我当即反驳他,我们二九0农场的所有原来连队的知青,每次回到第二故乡都会受到当年关爱呵护他们的老军垦像对待他们的儿女回家一样的热烈欢迎,还有那荒二代像兄弟般的热情接待。
当然,你的这种情况特像当年现役军人培养的兵团精英一样;受到的是农场的官方接待规格——五人以下概不接待!
我还骄傲的向这些当年的“兵团精英”们显佩,2013年我回二九0农场五天时间,从没自己花钱吃过饭;到最后还有两个荒二代为没请到我们而不高兴、、、、、、。我想这就是那当年基层农业连队普通的知青(我从不认为我们是兵团战士)和现役军人培养的兵团精英的区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4 22:44 , Processed in 0.18301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