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无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上山下乡50年断想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5:0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6-29 15:07 编辑

下面这份资料是上海知青“网中人”(上山下乡独立研究学人)找到转给我的,也是至今官方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毛泽东68-12-21最高指示的资料: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12册
第298篇

对《人民日报》转发会宁县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1〕的批语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
  可发。〔2〕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 指《甘肃日报》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日发表的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说,甘肃省会宁县部分长期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纷纷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目前全县已有一百七十八户、九百三十二人分别到十三个公社的生产队安家落户。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加编者按转载了这个报道。
  

〔2〕 这个批语写在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员姚文元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给毛泽东的送审报告上。姚文元在报告中写道:

  “这个材料原载十二月十日《甘肃日报》,觉得不错,经过核实,加了一个按语,整理引用了您的一段最新指示,以执行‘来一个动员’。”
  

毛泽东的最新指示,见本册第616页。姚文元送审的《人民日报》编者按指出:“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长期脱离劳动的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纷纷奔赴社会主义农村,在那里安家落户,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新风尚。他们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话说得很对。”“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热烈响应毛主席这个伟大号召,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甘肃日报》的报道中原有一段话讲到:“脱离生产劳动的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是防修反修的百年大计,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毛泽东审阅时,删去了文中的“是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一句。《人民日报》转载时,这句话改为“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正确途径”。

  

第299篇全文如下——

  

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

   (一九六八年)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
  根据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刊印。
  注 释

〔1〕 《人民日报》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为转载《甘肃日报》一篇关于会宁县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而发表的编者按中,用黑体字引用了毛泽东的这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15:4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6-29 16:08 编辑

上面这份资料很有意思,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发出的68-12-21最高指示只有两个字“可发”。那份我们这一代耳熟能详刻骨铭心的毛泽东68-12-21上山下乡动员令其实是姚文元根据毛泽东之前的讲话整理引用出来的!

“这个材料原载十二月十日《甘肃日报》,觉得不错,经过核实,加了一个按语,整理引用了您的一段最新指示,以执行‘来一个动员”。

上面这个句子中有两层意思:
(1)姚文元看中了甘肃日报报导的一个下乡的典型,是位县城“闲散居民大妈”,她的“闪亮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2)姚文元在人民日报转载甘肃日报的文章时加了一个编者按,在这个编者按中姚文元整理引用了毛泽东一段之前发出的最新指示(确切时间不详),这个姚改编后的毛语录就是针对我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68-12-21动员。


逻辑推理:
首先,姚文元送审在人民日报转载的甘肃日报文章主角是县城大妈,宣传主旨是城市闲散居民“非转农”不再吃商品粮而是到乡下靠两只手自己养活自己。在甘肃日报文章里也提到有“一些”知识青年也自动到县郊农村落户,很显然在宣传文章里自动下乡大妈是主角,几个自动下乡的知青是配角。

其二,在那天大妈是主角的人民日报转文中出现了姚文元所写的编者按,其中出现了他整理引用的毛泽东之前发出的最新指示,这个最新指示的主角变成了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其配角是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以及在农村工作的同志。而主题从“不在城里吃闲饭”转变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问题出现了!

问题一:到底谁是上山下乡的主角? 会宁县城闲散居民大妈还是各大城市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知青?

问题二: 到底什么是上山下乡的主题? 是不在城里吃闲饭还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为什么不提“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有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6:5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1 17:04 编辑

多年来学界和坊间对于文革上山下乡指导理论的探讨始终没有突破,关键因素是得不到中央关于上山下乡决策的一手档案,在我的资料库中留下了一些知青网的网友们的观点:

文革中的上山下乡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知青上海>杂志论坛的野歌总结了几条:
1)城乡结合、工农联盟的实践
2)减缓几届学生就业的社会压力
3)瓦解或分散红卫兵的政治合力
4)战争的战略打算或布署
5)缩小城乡差别,经济建设理念的战略尝试
经过反复讨论,野歌又追加了第6条,
6)教育革命教育改革的实践
《中国知青网》的龙行天下认为文革上山下乡运动决策的来源是军事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
上海知青网浦江情论坛古道游侠认为上山下乡的文化来源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文化基因,其政治来源出于《五七指示》。

68-12-21上山下乡动员的出台过程确实怪异!


其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刚刚在68年4月出台了“四个面向”的分配原则,全国各地正在按“四个面向”对老三届进行分配。68年初的“四个面向”对比文革前分配没考上大学的人们来说已经加重了面向农村,面向边疆的数额,在68-12-21突然将“四个面向”分配原则改为一个面向(面向农村),这在指导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按传统的毛泽东思想来说是要求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与工农兵相结合,68年夏秋之际出现了一个理论转变,那就是把和工农兵相结合改变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文革发动前夕的《五七指示》中毛泽东就说了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在早前他还说过“高中毕业后,就要先做点实际工作。单下农村还不行, 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这样搞他几年,然后读两年书就行了。大学如果是五年的话,在下面搞三年。”
综上所述,从“单下农村还不行”转变为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显然文革上山下乡的指导理论和文革前相比出现了重大变化。文革结束后李先念说“ 那种认为只有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才算是教育,我历来不同意,如果说只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能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那我们的党就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而是贫下中农先锋队的党。 四人帮 认为要消灭城乡差别,就要把城市青年放下去,然后把农民招进城。不从发展经济着眼,城乡差别怎么缩小?”

其二,68-12-21动员这么大的事没有公开任何经过中央最高层讨论的记录,当时中央重大决策都要经过碰头会讨论,例如1968年9月在全国举办五七干校,毛泽东的批示如下:

“此件似可在人民日报发表。因有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以上请提到碰头会上讨论决定。”

我查了所能找到的1968年中央碰头会记录,小到一篇社论,大到一项涉及全国的运动都要经过碰头会讨论,唯独68-12-21上山下乡没有任何碰头会讨论的记录。但是根据姚文元的请示报告可看出他是在把毛泽东在68-12-21之前的一些谈话整理后变成毛泽东68-12-21上山下乡总动员,这说明毛泽东曾经在一些会议或同一些人的谈话中对上山下乡进行过讨论和决策,只是那些档案直到今天没有被公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16:1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2 16:23 编辑

本文到现在才真正触及到文革上山下乡与文革前最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理论”如果不是出于为了解决就业的借口,那就一定有背后另外的目的!或许,以“再教育“理论为号召的上山下乡是不同思路,不同理论,不同领导人在上山下乡问题上的一种妥协? 我们注意到68-12-21人民日报转载甘肃日报以及编者按出现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以会宁县城居民大妈为典型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引发出来的因为城市商品粮不足而导致的“非转农”移民, 第二个主题是毛泽东提出的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生都需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这样两个对象,目标完全不同的主题怎么会仅仅在毛泽东,姚文元二人之间谜团重重的组合出来的呢? 国务院周恩来,中央文革张春桥都说什么了?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68年4月刚刚出台了“四个面向”的分配原则,大学生,中学生正在按“四个面向”分配之中,再看当时毛泽东的批示:

一九六八年四月四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转发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报告的批示
1968.04.04;中发 [68]54号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很好,特转发给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市革命委员会、革筹小组、军管会或军管小组讨论、参考执行。
毛主席指出:“毕业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中小学。”希望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各大中小学的领导机关和负责人,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对大、中、小学一切学龄已到毕业期限的学生,一律及时地做出适当安排,做好分配工作。
一九六八年四月四日


(来源:根据《中共中央文件汇编,1966.5-1968.5 》

我们看到了68年4月毛泽东提出大中小学普遍存在分配问题,但是他没说大学高中普遍存在开学问题。换言之,如果大学,高中重开,老三届初中入高中,高中入大学,剩下的人再分配工作,还会有那么大的就业压力吗?另外,毛泽东批示原话中没提“四个面向”,而是中央文件中说"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对大、中、小学一切学龄已到毕业期限的学生,一律及时地做出适当安排,做好分配工作。" 至此,为何突然取消“四个面向”的分配而改为“再教育”?
这就出现了68-4-4 和68-12-21两个谜语,毛泽东在68-4-4 中央文件中提到小学也有毕业分配问题,在68-12-21提到大学毕业生也有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问题,特别是68-12-21动员不是以中央文件的格式下达而是直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而且姚文元还整出一个喧宾夺主不吃闲饭的会宁大妈搅和在接受再教育的知青上山下乡主题里,会宁大妈不去接受再教育却被姚文元抬出来嚷嚷吃饭问题究竟为哪般?有点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4
55#
发表于 2018-7-2 16:43:43 | 只看该作者
无声 发表于 2018-7-2 16:13
本文到现在才真正触及到文革上山下乡与文革前最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理论”如果不是 ...

    清清楚楚的事情,一点不乱,让你一分析,不乱也要乱。
    毛主席农村出身,一辈子和农村,农民打交道。所以,一说中国的事,他一定想到农民,想到农村。在他的脑子里,好青年就应该去农村锻炼。就像军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到部队锻炼一样。毛主席如果是工厂工人出身,那他一定是习惯工厂的程序,处处按工厂的程序考虑问题。包括对他自己的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他去农村锻炼,而不是去军队锻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471

帖子

48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41
56#
发表于 2018-7-2 17:42:06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然而很多矿山的孩子也要上山下乡,这不是乱弹琴嘛?不知怎么觧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234
57#
发表于 2018-7-2 20:51:27 | 只看该作者
方外山庄 发表于 2018-7-2 17:42
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然而很多矿山的孩子也要上山下乡,这不是乱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1:2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3 06:14 编辑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8-7-2 16:43
清清楚楚的事情,一点不乱,让你一分析,不乱也要乱。
    毛主席农村出身,一辈子和农村,农民打交 ...

下结论最重要的是要有依据,毛泽东是农村出身,但是他的全局观是《五七指示》的思想,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学工,学农,学军这一条是写进十六条的,成为了文革教育革命任务之一。再说,与工农兵相结合以及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是他的一贯全局思想。
资料: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关于教育制度的讲话时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事做试验,但也要接触实际。高中毕业后,就要先做点实际工作。但光下农村还不行,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这样搞他几年,然后读两年书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5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21:39:40 | 只看该作者
方外山庄 发表于 2018-7-2 17:42
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然而很多矿山的孩子也要上山下乡,这不是乱 ...

文革上山下乡被当成一种政治运动来搞,带有强制性和跟风而动的特点。文革前上山下乡是“三自愿”,比较人性化,文革中特别是68-12-21之后是一刀切,有的城镇郊县农业中学来自农村的学生也上山下乡,不过他们被定为回乡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16:2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7-3 16:34 编辑

学界有种微弱的声音说文革不但始于教育革命而且终于教育革命,这是几名中央党校年轻的博士生在1997年的博士论文里说的。他们的博士论文思路不错,正如他们所说的他们研究的教育革命与文革的关系是一处“荒地”,有关研究著作很少,人们的着眼点多汇聚在大人物的内斗上。尽管我国按毛泽东的说法将文革定义为十年(直到毛去世和抓捕四人帮为止),但国外学界只认九大为文革结束的标志,也就是人家把九大召开,刘少奇定罪,中央文革解散,“四人帮”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为文革结束的时间界限。国外学界旁观者可能看的明白,文革结束的另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红卫兵运动结束,红卫兵小将的桂冠被摘下改名为知识青年。

中央党校那篇博士论文总体不错,但是对于文革教育革命的开始只提到是“停课半年”为开端,对于为什么会提出“停课半年”和是谁决定“停课半年”没有任何探讨,这是那篇博士论文的硬伤,但是他们说文革始于教育革命终于教育革命无疑是立意很独特很有洞见。不是吗?文革初宣布废除高考停课半年在文革过程中的意义何在? 多年来学界和坊间的研究者对于文革发生原因的归纳林林总总,如果我们暂时不去追问文革发生的原因只是先去梳理文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流程,我们至少会从文革发生和演变的表面流程上看出废除高考停课半年在文革爆发上属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再回望历史,当年反右和在庐山打到彭黄张周“反 党集团”以及后来的“四清”也牵涉到教育界和大学,但是没有废除考试和停课闹革命,也没有打乱社会秩序,因此没有形成天翻地覆的社会革命运动。但是文革就不同了,文革是以“五一六通知”开始的,在“五一六通知”上明确注明该通知只发到县团级,属内部文件。因此,如果文革也按过去的反右等政治运动那样去搞,无非是打倒几个中央大人物或是再抓出一批右派那类的“反动派”,然后运动就会结束。但是文革不同了,首先刘邓的中央一线接受了庐山会议的教训,而且他们在七千人大会上依靠大多数高级干部把毛泽东“逼退”到二线,弄的老人家不得不差人去找几匹马准备用两年时间骑马去考察黄河。再回望文革之初,“五一六通知”发出,大学刚有反响,刘邓就派工作组去“镇压革命群众”了,党来领导运动有错吗? 当然有! 那要看是那一路党了。在反右时期,毛泽东和刘邓是亲密无间并肩反右,但是在文革的导火索方面,刘邓和毛之间在对待《海瑞罢官》上出现了对立,换言之,毛即使发动了文革,但是中共中央一线管控的全国社会秩序不乱毛泽东就没有办法,因为全国省以上干部都听中央刘邓的,全国各行各业都听地方省市委的。因此,中央不乱就无法按毛的意志展开他要搞的文革。
但是如果把教育革命和后来出现的红卫兵运动缝合在一起推导出发动文革的阴谋论似乎也不靠谱,我们看到了早于“五一六通知”九天发出的“五七指示”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革命”这个文革用词,以前的提法都是教育改革而没提出过教育革命。“五七指示”中提出了教育革命但只是说“学制要缩短”,并没有提出要废除高考。事实上,文革时代的教育革命仅仅表现在停课半年上,接下去就是停课近三年,教育革命完全没有内容。换言之,在教育革命旗号下搞出来的“停课半年”所达到的最大成果是“自发的红卫兵运动”杀进社会冲进中南海和各地省市委,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刘邓一线司令部彻底粉碎,这是刘邓以下的全国党政军老干部中很多人到死也没想到的! 毛泽东文革前提出的教育革命应该说不是什么欲盖弥彰的借口,我认为他也确确实实想搞他心目中的教育革命以达到他要培养革命接班人的目的,但是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实际操作和结果似乎属于“阴差阳错”的正中了老人家要粉碎刘邓司令部负隅顽抗的下怀。

最后,不论“停课半年”是否属于阴谋论,解读“停课半年”的对立观点双方都需拿出历史证据来。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9 11:51 , Processed in 0.20201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