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2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丽知青“情”多少?》——江湖老头

[复制链接]

1094

主题

2184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2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7: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7-1-17 17:46 编辑

《瑞丽知青“情”多少?》——江湖老头
    这个题目一出,涵盖的面儿就大了去了。我所说的“情”单指“爱情“,单指知青的爱情。这本来是知青的“禁区”。
       还得先再解释一下,我的本意是说,响应伟大领袖号召去广大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奔赴云南边疆的“北京知青”在过去的这四十一年里,到底有多少家庭里都是当年在云南生活过的知青?
      到底有多少对儿?于是,借在今年年初北京云南知青联谊会要统计一下各师、团、营、连的北京知青人数与人名做一本《杂志》的机会,我派生出来这个想法。嗨,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儿撑的。
      据统计:当年光到云南的北京知青就有八千多人呢,要不怎么叫“八千子弟”呢。哪儿数的过来呀?我也不认识呀。得,我就说说在云南瑞丽的以北京知青为主的知青吧。好家伙,光北京知青连男带女也将近八百人呢,加上成都、上海、昆明的知青全加在一起人更多,那就记得多少算多少吧,我知道这也是瞎白活儿。
      1969至2010。四十一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知青们也都变成了老头、老太太,八千子弟的彩云之南的北京知青,就有了边陲德宏瑞丽十一团的这一个分支,总的叫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十一团又以一营、三营、四营为主驻扎了八百位男女北京知青。各营各连的北京知青具体的人名都已整理的差不多了,成立的家庭有不少就都是曾在云南生活过的各地“知青”。

      话说2010年07月05日。星期一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得让人承受不住,暴热。
      我们几个朋友正在一起吃饭。
      席间我对春生说:“你要是能把咱们北京知青的婚姻故事整理整理,一是多、二是肯定好看。”
      春生说:
     “同意这个说法,但我事儿多、累,还真顾不上。”
      事后谁也没说什么,可我倒是动了心,我就胡乱写去,算是个闲暇涂鸦,纯属没事撑的,就是想练练脑子,不想大脑痴呆。
     当年在云南省瑞丽县,有个农场,总场叫瑞丽农场,下面分为六个分场,分别是勐卯、卡朗、贺赛、弄岛、雷允、莫里。下面又统辖着六七十个生产队,(七零年四月至七五年改建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我们靠着种植水稻、橡胶、蔬菜、咖啡、甘蔗、茶叶、和各种农作物自给自足,瑞丽农场经营出来的产值养活着老工人、家属和我们知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知青在慢慢长大,知道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知道了异性相吸,眉目传情,心中萌生了情愫。该成家了,在连队就看得到,收工回来,男女知青都往一块儿扎堆;上工的时候男的帮着女的扛竹子,干农活儿;收工的时候女的帮着男的拆被子、洗衣服;男女青年互相在生活和劳动中产生了好感,滋生了爱情。连队里处处看得见类似小家庭一样门前袅袅的炊烟,在电灯或小油灯下,不管是哪儿的知青亦或是哪儿的年轻人,都用男女的情爱演绎、充填着空虚的精神世界,在诠释着年轻人旺盛的精力和彰显着仍不成熟的“爱情”。
           当时,尤其是北京的青年们,都还是断不了想回北京的念想,他(她)们坚信“不能在这里安家”,坚定着“结了婚就回不去了,得回北京”的信念,虽然想成立小家庭的愿望如此强烈,但是仍旧把这美好的愿望深深的藏在心底,这其中有多少美好的姻缘就此夭折,又演绎了多少眉目传情柳燕传书的佳话?
      七十年代末,知青大返城开始,北京知青大都辗转曲折的回到了北京。为了兑现山盟海誓,好好为父母尽孝;为了弥补失去的年华和实现小小的“抱负”,成立一个小家的愿望迫在眉睫。
       回到北京,一是年龄也已到而立,二是在云南原本就情有所钟。于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一个个的小家庭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你看吧,知青的孩子大多都是八零后,现在大多已是近三十。
      据统计,我们云南的知青和别的地方的人结婚的不算,光我们云南瑞丽男知青和女的成家的,就有北京和北京的,北京和上海的,和四川的,和昆明的,和当地的,男(女)分别是北京的和男(女)分别是外地的这么多种搭配。这一交叉搭配起来,那又是多少种答案。
           还是说瑞丽吧。没错,就是这无数多种答案,演绎了北京知青在云南瑞丽的知青家庭生活。现在放眼望去,都是老头子、老婆子啦。可大家都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中生活着,都还“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我就展开了说吧。丑话可说在前头,我的案头调研工作可做的不够,写出来的肯定不准确。有什么出入和不对,谁都不准生气打官司,也别背后挤兑我。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就是图个“乐”。得罪了,战友。
       咱先说说北京知青和北京知青成立家的,这部分人最多:他们在云南就“暗送秋波”,“情意绵绵”。回到了北京,组织家庭理所当然。不管是北京男的还是女的,一数能说出很多很多,这绝对是主流。
           我的老大哥付之棣是四营七连的,嫂夫人是四营四连的,一对在农场教育战线上打拼的知青,回到北京也就把家侍弄得井井有条,男的仕途青云顺利,女的安排家务井然,一家人高高兴兴;
       贺赛三营的胖子乔新生和诸红两口子,我们知道当年就因为心心相印而一同去的云南,到现在起码有四十一年的感情了,说感情笃深绝不为过。到现在虽然当上了爷爷奶奶,精神却越来越好,钓鱼旅游什么都不误,令人嫉妒;
       大圣和津芬是勐卯一营同一个连队的。多少年了,津芬把个大圣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大圣还不知足也不领情,夫人累得够呛。我们都说:这纯属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圣的特点是叫干嘛就干嘛,就是不干活儿,大圣嘴甜,听话,闹的老婆没脾气;
          四营七连的王勤濂和九连的徐元美,一个是十三中男校、一个是三中女校。当知青时不在一个连队;当学生时也不在一个学校又都是男女分校;而且同为老高一,传统的观念不可谓不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奇怪的是在瑞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连话都没讲过,可回到京城却怎么就会一见如故,三下两下就成就了一段姻缘?你说难道就没有同在瑞丽的这段“缘份?”。
       三营的周凤林和一营的孙美英两口子,在云南瑞丽农场的时候虽然不在一个营,但凤林下班以后翻山越岭两地频繁,两人卿卿我我,举案齐眉。你看都这么多年了,到现在仍旧是夫唱妇随,感情依旧;
           还有四营一连的沈冀众和洪静云,就更是让人觉得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段“故事”。当年,两人在连队里就互有好感,但就因为“不能在当地谈恋爱”的缘故,两人错过了好姻缘。他们各奔东西后三十多年,没有了互相的音信。在此期间,他们也各自经历了不幸福的婚姻。就在去年,当沈冀众抱着看看老战友的想法,退休后从外地赶回了北京的时候寻旧的时候,他从小洪过去已经拆迁的故居找起,大海捞针,问了不知多少小洪家当年的邻居,几经周折找到了已然独身多年的小洪。真是喜出望外。他们泪眼相望,再续前缘,又走到了一起。现在两人的亲密劲儿,就像那青年人的新婚,哪像冀众他人已六旬?真让我们既羡慕,又嫉妒。难道这就叫“有缘有份?”
       数不过来,数不胜数了,我说了这么多,绝对还是“挂一漏万”,更何况有好多家庭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仍“雪藏”在大家的不知道之中,更甭提我了。嗨,又有什么办法?
       咱再说说北京男的和外地女的结合,那也是妙趣横生,感人至深:我的感觉就是咱北京男的是真棒,只要看上了女的,也不管这位女的是哪儿的一般都能拿下,谁让咱男的是北京的帅哥呢?整体素质鹤立鸡群。
       哈哈,我先说几对夫妇:
       先说的就得是春生老兄;当年,春生早就看上了昆明的名门闺秀,方向对了就是战术的问题;那就“无所不用其极、穷追不舍啦”;那叫一个表现好,“机关”已经用尽。“黔驴”已经技穷。好在几经多年的斡旋,终于把娇妻搞定,并带到北京安家落户。使昆明的美女甘愿一辈子在北京为春生老兄相夫教女,让春生每天乐呵呵的到现在还能半斤白酒下肚让人嫉妒。
           再有就是牛哥牛嫂的北京安家,牛哥脾气倔强,一辈子不长媚骨不会拍马溜须;偏偏成都姑娘牛嫂就看上了牛哥这一点儿“强项”。得,嫁鸡随鸡,嫁牛随牛。现在两口子在北京一个特大企业宿舍区高高兴兴过着晚年,每年出去旅游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加上参加各种级别的羽毛球比赛拿着名次,不时接待着朋友们的造访,家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宋燕生,十一团宣传队著名的北京多才酷男,即能翻跟头吃舞台表演饭,又是我们农场玩电子、搞录音,搞高科技的第一人颇为不简单。不知不觉之间,他就把上海女孩弄到手,在上海安了家,出乎大家的预料。我们经常联系,我到了上海还去拜会他;
          朱华,多老实的北京美男呀,孰料在云南瑞丽农场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美目顾盼,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把成都美女小潘姑娘搞到手,现在在成都安了家,“乐不思京”,让人衷心祝贺、惊诧不已又羡慕眼红;
       家柯、碧玉成家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月亮做媒,几经坎坷,北京男儿和成都美女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到了晚年时清醒忖度,解甲归田后能在北京、成都“狡兔三窟”,前景无忧。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曲折美艳得能写一篇小说,让人感动。他们对于真正爱情的诠释,让我们对爱情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和认识。
          最稀奇绝妙而有意思的要算是一营的刘洪鹏夫妇的故事了,让人相信了“缘份”两个字绝对是有“缘”有“份”,绝不是空穴来风。据悉:当时洪鹏已转回了北京,笸耐与当年的“她”各自回家乡,都以为天高地远一段姻缘就此重写,他无奈和成都美女分手。不料回京之后思念之情更深。有一天他独自一人闲逛于熙熙攘攘的王府井“著名景点”百货大楼之中,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川妹子的说话声,这是谁呀?这么熟悉?在人流络绎不绝、摩肩接踵之中,洪鹏看见了久违的心上人。从此,这世界上少了两个孤独的人,却多了一个小小的家。
           再要说的就得是弄岛分场开朗大气漂亮的朱小玲了,她看上了有才气,能唱歌能演出老老实实的成都知青小程,他们月下花前,辗转反侧在北京成了家,现在其乐融融,每天不是聚会就是出外游玩,健身健心。北京美女相配成都的男生,端的是:郎才女貌。
      北京荆棘鸟,历来是个女强人,多年独身,对于再成家早已心灰意冷,不料想在自己事业有成,孩子已然长大成人立业的时候,邂逅同是瑞丽的成都知青“哈”,几经了解碰撞,爱情的火花灿烂;几番互吐真情,把小家定在北京。一个温暖的家恬静生活在绿树遮阴的别墅之中。节假日的这个时候家里欢声笑语不断,这其中有亲朋有好友,更多的还是对他们的结合充满着祝愿的曾在一起劳动生活过、现在也在北京的知青。
       一营的北京知青“大和”的名字叫徐兆和,人长得牛高马大,一脸络腮胡子,看外表可不会谈情说爱。谁想到他粗中有细,绝不缺找偶成家这一课。众目所瞩的成都娇小美女素娟被他略施小计就揽在怀中,共同的信仰更让他们一辈子恩恩爱爱、不离不弃,善良的他们夫妇对世界充满了爱。每每看到大和,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恬静的妻子依偎在他的旁边,令人遐想无限。
      四营的北京小老弟姚仲永江湖人称“小四眼”,早早带上了眼镜,就像是一位“师爷”。实际上他也是聪明绝顶,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嘴巴,都凌驾于我辈之上,令我等望尘莫及。他也早早的就上了“德宏师范”,毕业后回到了瑞丽第一中学一展他的鸿才伟略。谁料想他在上学期间不好好学习却把同班的畹町美女小芳的芳心搅得乱颤,,让我想教训他一顿又不知从何说起。谁让我是老姚的哥们?只有促成好姻缘。记得有一次已是晚上,我们驱车来到畹町,敲开小芳家的铁门,拉走了老姚的心上人赶回瑞丽,瑞丽晚上蚊子多,我就让出了我的宿舍让他们“卿卿我我”,我却窝在借来的吉普车里耗到了天明。如今这温暖的家就在北京,他还记得送小芳回畹町去上课时的黎明?
            时间一分分的滴滴答答,日子一天天在我们面前流逝。这么多的知青家庭在浩如烟海的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幸福苦恼,各有各的不同。但是让人们欣慰的是,这些知青家庭里,不缺的是当年的知青话题,不缺的是频繁的知青聚会,不缺的是知青在互相勉励,交流对待生活的勇气。
           知青们的孩子也都渐渐的长大成人,大多都有了高学历,弥补了父母一代当年在中学时就离家万里的损失,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现在知青的聚会机会由于大家都已退休而越来越多,也许有的知青由于当年可能混得并不开心留下深深的烙印而耿耿于怀,不愿意再去谈论“知青”这个话题。但是,仅仅在瑞丽这么个弹丸之地,就有近百对瑞丽的知青与知青结合的家庭,谁又能回避这个话题?
       他们在繁衍着人类,他们在演绎着孝顺,他们在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必然。他们成为社会的细胞,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生活着,无论是幸福, 抑或是缺憾。
       春生:统计一下吧,这里面还不包括我这种类型的呢,(家庭的组合也都是知青)。你大概算算,肯定数字和有趣的事都会出乎意料。(我写到这里,文字的指向好像出了点问题,怎么对春生说上了?),水平有限,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了。哈哈哈哈。
       写到这里,我敢肯定:肯定是挂一漏万,肯定是准确度不高,肯定是道听途说的多,肯定是……我只有向各位赔礼道歉了。就是这么的瞎写,也不是文艺作品而是写实,我也绝对是搂着写的。瑞丽的知青可绝不光是北京的,那成都的、上海的、昆明的、当地的,故事海了去了,要是春生写,那可厉害极了,收看率绝对高。
         数起小夫妇一对一对的,面对柴、米、油、盐,他们不抱怨,不气馁。他们在现今的社会中静静的生活,他们在续写着知青的故事、他们在肆意编织着五彩的生活,你们说呢?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自认为有意思的话题。没有想到这么不好侃,真的很不好写。但我以为:“知青伉俪”,这带有一定私密性、趣味性的知青家庭故事,肯定颇有写头儿,还肯定是一个绝好的话题。
      谢谢春生改了我的润色和给了我两个家庭的素材。

                                               (2010.07.08-12)
注:这是多年前发在《榕苑》(瑞丽老年协会网站)的文章。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5437
QQ
沙发
发表于 2017-1-23 14:59:2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此文,很是欣喜与感动。文中语言幽默诙谐,故事多姿多彩,整个氛围柔情蜜意。写出了知青从恋爱,到结婚成家,以及回城后的温馨生活的方方面面……  饱含了浓厚的知青们这个群体里的生活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9 16:05 , Processed in 0.183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