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知青淘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10:17:19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43

向明与我(七)

顾继志

行吟拾遗



行吟拾遗

西江月重逢
相识风华正茂,重逢如许白发。
十年浩劫成永恨,停筋欲语又罢。
莫道盛年将尽,身手重展不差。
闻鸡起舞当发奋,志在光我中华。

勾沉
昨日偶翻旧时日记,发现1974年末从大连乘国产客轮“长征”号赴沪。其排水量7000吨,号称当时国内航线最大客船。途中有感,戏成一律,可窥彼时水平与心情。
昨宵辽东月,今日大海风。迢迢三千里,悠悠卅六钟。
风浪不足畏,云水增豪情。中流暗自嗟,光华在吾生。

诮答诗友
未谙音律喜打油,我以我诗写我口。
舒却块垒烦闷事,管它春秋不春秋。

读史
纵观千年华夏史,不尽谜团滚滚来。
翻手为云覆手雨,任人涂抹小女孩。

六十有感
六十悄然至,对镜半白头。阿世折傲骨,媚俗添心愁。
俯仰有天地,褒贬无春秋。洒脱一夫子,云海泛扁舟。

和词一首

朋友邀我进入一诗词群,偶见一词友小词情真意切,
凄凄惨惨,不揣浅陋,奉和一阕。
海誓陨,天无绝人路。每忆佳妙销魂处,已成旧梦难再度。莫问他在何处。
曾被痴情欺,执迷多不悟。落花流水情去也,枉抛鲛珠无数。
暂将此情,细掰扯,藏心处。走出迷津渡。

读资中筠自选集有感
纵观天下风云起,忧世感时不尽思。
风骨士女今尚在,何人记取木兰辞?

赠向明
今日“小年”,思念向明,聊抒胸臆。
行年六六一孤僧,花开二度惜未红。
我劝天公开慧眼,赐得岭南一片晴。

遥忆董大兼怀往事
何时洞烛花月夜,吾等自来宴新婚。
天意从来高难问,久文翻作玉环魂。

杂感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仅为小兄弟。
乐观向上强筋骨,抑或米寿还可期。

戏赠长厚
京城一别若许年,又因腰疾续前缘。
君自阎罗门前过,棒回阳世曲乱弹。
舞文弄墨聊自娱,壮怀长啸多不甘。
蓬眼斜睨鸡鸭狗,勤扶老妻踱青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2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582#
发表于 2016-6-18 06:07: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子乎者也难成句 光我文坛愧未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583#
发表于 2016-6-18 07:27:2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7 10:16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42

向明与我(六)

一生交得真挚友,
花甲陪床千里走,
如此觉悟实难见,
争来健康更抖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9
584#
发表于 2016-6-18 07:28:5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7 10:17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43

向明与我(七)

行吟拾遗诗数首,
真挚友情世少有,
同学交往近毕生,
老来情谊更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5#
发表于 2016-6-18 11:31:3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淘吧 发表于 2016-6-17 10:16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42

向明与我(六)

老同学,真有水平,故事写的有哲理,哲理中寓于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6:53:3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8 07:27
一生交得真挚友,
花甲陪床千里走,
如此觉悟实难见,

感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6:53:5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8 07:28
行吟拾遗诗数首,
真挚友情世少有,
同学交往近毕生,

谢谢龙行超版的理解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8#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6:54:3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8 07:27
一生交得真挚友,
花甲陪床千里走,
如此觉悟实难见,

多谢龙行超版的理解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89#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6:54:5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6-6-18 07:28
行吟拾遗诗数首,
真挚友情世少有,
同学交往近毕生,

谢谢龙行超版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763

帖子

42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8
QQ
59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7:04:51 | 只看该作者
大型回忆文集《砺炼华年》连载之144

一段颇为奇特的“知青”经历

——忆我是如何成为省“活学活用”的知青典型的(一)

汪义英

原抚顺一高中二年六班学生。1968年9月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1971年6月任北镇县文化局干部。1973年8月调任抚顺市公共汽车总公司干部。2004年7月退休。

1968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两年多了。全国一千六百万左右“停课闹革命”的初、高中毕业生何去何从的问题摆在了每个学生及他们的家庭面前,也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1968年下半年始,各省、市已开始组织这些学生上山下乡。十二月份,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向高潮。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全国有数千万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知识青年在边疆、农村接受了怎样的再教育,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前些年文艺界、新闻界有所披露,近些年是越来越少了。
在这里,我向大家讲述我在上山下乡历程中的一段经历,为知青这段历史再添一朵小小的花絮。
我是原辽宁省抚顺市一高中二年级的学生。1968年8月下乡到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青堆子公社六屯大队。按正常安排,一个班的同学都会集中安排到一个村。但由于“文革”中派性的影响,我们班有十人(包括我)被剥离出来安排到六屯村,其余三十多人分配到相距三里的前陆村。
六屯村是当时的省农业学大寨先进村,掌权的一派是和我们对立的派别。分到六屯的还有我校另两个班八十多名知青,其中多数同学属对立派别的。
显然,对我们的这种安排是不正常的,是派性的表现。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事实完全验证了我们的猜度。我们班十人被分到了六屯村的七个生产队,我被分到了第三小队。下乡仅二个月后,我们这一派有两个同学被挂牌批斗。我和其他几名同学被勒令办学习班,检查交待“文革”的所谓问题。此后,派性争斗由城市带到了农村,由学校带到了六屯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明显处于劣势。
这样的日子熬了有半年多。1969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发出了“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号召。把克服派性、加强团结的问题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程。
为落实“九大”精神,六屯村也开展了一系列反对派性,加强团结的活动,在知青中也有较强反映。
四月下旬的一天,天降小雨,俗称“雨休日”。我们生产队十几名知青在青年点开会,落实“九大”精神,解决团结问题。恰逢县知青办主任孙万富同志来村办事,顺便到我们点听会。
会上,我陈述了知青中种种派性的表现及危害,表达了增强团结、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愿望。由于我是受害人,情绪比较激动,讲得也挺生动,得到了孙主任的首肯。
会后,孙主任把我找到村部,肯定了我的发言,让我形成材料,到公社知青会上讲。
在公社讲完不久,恰逢县里召开“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我又到县里去讲,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1969年5月,锦州市革委会决定召开“锦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讲用会”,我被确定为大会讲用的人选。
距大会召开前十天左右,我被召到市革委会准备讲用材料,同去的还有县知青办孙主任。为了保证讲用质量和效果,市革委会宣传组指派罗、杨二位“笔杆子”帮我整理材料。
看完我写的材料后,他们认为写得挺好,但提出一个建议,认为我这个讲用是讲两派知青共同落实“九大”精神、共同解决团结问题。一派的讲不如两派的都讲,一个人讲不如两个人对讲,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他们建议把材料内容分开,由两派知青各选一个代表,同时登台讲用为好,并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当然同意市里的决定。
再选另一个讲用代表时,孙主任让我提名。我想了一会后,提议让郑金鼎同学来讲。我对孙主任介绍说,郑金鼎虽然派性较强,但很理性。无论学毛著还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都很认真求实,看问题深远,办事公正,文字基础和口才都很好。特别对“九大”精神理解较深,是一个不二的人选。
孙主任同意我的提议后,又上报县、市领导同意,确定由我和郑金鼎同台对讲。题目定为《团结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下继续革命》。
郑金鼎来锦州后,经过几天的演练,1969年六月份的一天,“锦州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在市文化宫开幕了。
全市七县的知青代表,贫下中农代表、知青管理先进单位的代表,市、县领导和知青管理部门的领导近八百人参加和出席了讲用会。在会上发言的有知青代表、贫下中农代表和知青管理先进单位的领导等十余人。
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在众多发言中,我们的讲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概是讲用形式比较奇特的原因,当我们开始讲用时,会场鸦雀无声,代表们都在侧耳倾听。每当讲到动情处时,全场数次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声。
特别讲到下乡后过第一个春节前,我们村全体知青率先在全县提出了“春节不回城,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倡议。全村百余名知青都表示要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而我想到,我母亲病亡后一个月,我和二弟都下乡,父亲身体有病,领六个孩子在家。最小的两个妹妹才五六岁,这个年能过好吗?
虽说不能向村里提出回家过年的请求,但我十分惦念家,心情焦虑,寝食难安。
郑金鼎发现了我的情绪变化,询问原由后向村领导反映,破例允许我回家过年。当讲到这里,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些女知青代表流出了同情和激动的眼泪。一些代表站起来鼓掌叫好,整个会场沸腾了。
讲用结束后,好几名代表跑上台,给我们佩戴毛主席像章。台下又一次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
此情此景深深地嵌入我的心灵,今生今世难以忘怀。我也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我想,我们根本没做什么,只不过讲了下乡后的一些经历和体会,何德何能受到如此的欢呼和拥戴。
在经历了漫漫人生之路后,我认识到:当时的知青代表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文革”的经历和当时的处境使他们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听了我俩的讲用,毛主席关于“团结”的号召有一定的感染力,更主要的是人心总是向善的,追求真、善、美是人的本性,一遇到合适的场景就会迸发出来。
代表们中间不乏同样的经历和体会,极易引起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冲动。他们听到的最动情之处,恰恰是我们俩最动情的经历。我俩讲得情真意切,他们听得也是弦合琴鸣,表现出那种激情四射的感人场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写到此,似乎“锦州讲用”的效果和反映也不过如此了吧!然而,过了二个月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瞠目结舌、终生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7 01:37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