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月映长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小说《今世情缘》(连载)

[复制链接]

82

主题

2522

帖子

57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46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9:0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映长弓 于 2018-12-26 09:15 编辑

       第四十二章  秀才和将军的儿子
       郑天星的剧本写出来了,说给大家听,要求大家根据角色熟悉自己的任务,自由发挥。
       汪彬彬非常生气,她说:“你太坏了,我推荐你写剧本,你就要我演特务。我不演!”
       郑天星说:“又不是真的特务,难不成叫月琴小姑娘演特务?你比她老练嘛。”
       “好了,服从导演安排。”余国庆说,“还有服装、道具和伴奏许多工作要准备,大家努力吧,建宁市的知识青年都看着我们呢。”
       各个知青组把演员名单和准备的节目报给余国庆,还真不少,真是人才济济。要求跳《洗衣歌》的女孩子大大超过了八人,不得不面试。会乐器的有二胡、笛子、口琴,居然还有一把小提琴。真把文艺宣传队长乐坏了,月底要彩排一次,七月一日下午在大队部正式演出。整台节目的演出顺序和串接词,余国庆又交给郑天星了。
       郑天星一口答应,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的语文成绩和记忆力,曾经在学校出类拔萃,无人望其项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那气势磅礴、感天动地的解说词,他能从头到尾、潇潇洒洒地背诵出来。
       郑天星对余国庆说:“彭国香,跟她的名字一样,国色天香。大眼睛、高鼻梁,戴上一条三角丝巾,比我看过电影里面的古兰丹姆还要漂亮。我俩演解放军服装怎么解决呢?”
       余国庆说:“这好办,大队肯定有退伍军人,要江秘书去借。”
       “可是,”郑天星说,“那时解放军是佩戴白底黑字的胸章,不好做。”
       余国庆说:“不要想那么细,就用红领章好了。”
       汪彬彬一直在听他们两个说话,心里还是不服气。她说:“要我演女特务,我有那么丑吗?我怎么演呀?”
       郑天星笑着赔不是:“女特务都是非常漂亮的,不然怎么施美人计?你就想着怎么去勾引阿米尔,这就行了。动作幅度大一点,演给贫下中农看嘛,他们又没有看过电影。”
       “那你演阿米尔,”汪彬彬赌气说,“谭文化演杨排长,我这女特务勾引你。”
       “不行、不行,”郑天星连忙摆手说,“我是排长,谭文化那么小,哪有排长比战士小的道理。”
       余国庆说:“好了,好了,不用争啦。我这嗓子要唱两首歌,真的还要好好练练。”古月琴被选上跳《洗衣歌》,谭文化会拉二胡,参加部分节目的伴奏。
       大队部演出那天,广播提前一天就通知了。那时大队广播接到了每个生产队,平时不怎么用,有事的时候发发通知。吃过中饭,附近的社员几乎都来了,有的还带了凳子,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看热闹。
       可惜没有音响设备,只有一个固定的扩音器。报幕员和解说只能把扩音器连座子拿在手中。尽管这样,集体舞蹈忠字舞、洗衣歌、毛主席语录歌曲大联唱等节目,全体知识青年都十分卖力,贫下中农一次又一次热烈鼓掌。
       独幕剧《冰山上的来客》表演,古月琴拿着扩音器,那声音抑扬顿挫、极富磁性,全场听得是清清楚楚。余国庆唱歌也不赖,几个人的表演更是惟妙惟肖,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出结束,《洗衣歌》和《冰山上的来客》两个节目被推荐参加公社文艺汇演。大队领导来看望知识青年,孔书记表扬了郑天星。
       他说:“樟树生产队出了个秀才,叫郑天星,剧本写得好,解说台词相当漂亮。”他还说,“我们大队的知识青年大有人才,建宁的、淮川的都不错。杨柳队的于云龙拉的小提琴,我们贫下中农都没有见过。希望你们知识青年在我们这里安家落户、扎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次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演出,把建宁和淮川两地的知识青年联络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了来往和交流,郑天星结识了于云龙。
       大队秘书江大年介绍了杨柳知青组的情况。他们组两男两女都是来自建宁一家军工厂,是国家保密单位。于云龙和于云凤两兄妹,父亲是厂党委书记,少将。两个知青组之间有了相互走动,有时候也留下来吃饭。
       可是郑天星觉得自卑,别人怎么有这样一个好爹,居然是将军。杨柳生产队的社员说于云龙有点高傲,不太搭理人。郑天星不这么看,去山里砍柴的路上碰见他们俩兄妹,担着柴火跟普通人也没有两样。当哥哥停下来等他妹妹的时候,郑天星也会停下来,和他们说上几句关心的话。
       七月骄阳似火,热浪一浪接一浪,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水田里的水烫脚,旱地的土冒烟。为了预防水稻发生病虫害,生产队要安排几个男劳力下水田薄薄地打一点干石灰,当然这是用水把石灰块化散过的消石灰。
       知青组的三个男生都参加了,活不重也不复杂。赤脚走在水稻行间,左手捧着装有石灰的撮箕,右手抓石灰向前方抛撒出去。必须顺风抛,否则石灰会眯眼睛。关键是温度太高,烫脚难受,等一会回头就可以捡到烫晕的泥鳅和鳝鱼。
       打石灰一个星期后,水稻进入扬花抽穗期,江队长会安排人及时将水圳里的水引入稻田,让禾苗保持充足的水分。知识青年,不分男女都可以干的农活,就是给水稻进行叶面施肥。跟打石灰差不多,不同的是抛撒的不是石灰,而是化肥。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酷热是对知识青年的极大考验,男孩子也跟社员一样,光着上身打赤膊干活,晒得乌焦巴弓、黑得就像非洲人。
       傍晚收工的时候,他们会泡到水塘里来几圈狗爬式。说真的,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用实际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学会各种各样的农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4314
162#
发表于 2018-12-26 09:11:27 | 只看该作者
月映长弓 发表于 2018-12-25 09:14
第四十一章  冰山上的来客
       余国庆和郑天星担着竹笋,每个人只有五、六十斤,那个感觉就是轻 ...

体验了农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522

帖子

57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46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9:10:38 | 只看该作者
苦辣酸甜 发表于 2018-12-26 09:11
体验了农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谢谢苦辣酸甜版主关注、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496
164#
发表于 2018-12-27 08:02:45 | 只看该作者
演出成功效果大,
书记主动来作夸,
两地知青互相识,
吃苦耐劳拼搏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522

帖子

57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46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09:1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映长弓 于 2018-12-27 09:21 编辑

       第四十三章  军马农场
       在大队的北面,毗邻着一个解放军农场。农场驻扎有一个连队,除了种植水稻,还饲养军马。那里地势平坦,草肥土沃,水草丰美,万物生机盎然,非常适宜种植水稻。部队营房后面是绵延起伏的小山岗,坡度不大,山下有清洁的泉水,一片天然的牧场,是饲养和训练军马的理想场所。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余国庆领导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获得公社和大队的好评。他意犹未尽,向大队孔书记提出八一去部队农场慰问演出的建议。书记当然高兴啰,他说:“我给你们开个介绍信,要江大年陪你去联系一下。”
       “谢谢书记支持,”余国庆说,“介绍信你写三人吧,我要郑天星一起去看看现场,把节目安排得更精彩一些。”
       郑天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三个人一边走,他一边想,很快就有了新主意。他说:“国庆,我想加个节目《十送红军》,这歌曲大家都会,也好表演,群众演员多更热闹。”
       “唱是会唱,”余国庆说,“可是不记得歌词呀。”
       郑天星说:“歌词的事你不用担心,我都记得呢,写几份发给大家好了。”
       余国庆说:“那行,可是红军的扮演者那么多,服装到哪里去借呀?”
       “山人自有妙计,”郑天星笑着说,“部队战士不是现成的吗,我们宣传队只扮演送别红军的苏区群众。农场战士来两个班或者一个排,背起背包,打上绑腿,戴上斗笠或者草帽,走一圈就行了。”
       江大年在一旁听了,他说:“真是好主意,你们知识青年有文化,到底不一样。”
       “还有你呢,”郑天星说,“你也来一个,站在我们中间当苏区群众一起唱。”
       “我可不行,”江秘书说,“我唱不好。”
       郑天星说:“没有问题,既然一起来了,你又是带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不更好嘛。”
       余国庆说:“天星,你的这个主意太好了。江秘书,又不要独唱。再说你跟我们俩同年吧,都是四九年的。”
       走了大约二公里,到了部队农场。农场的稻田不像生产队的小块小块,而是一大片。水稻已经抽穗,微风卷起千层浪,十分壮观。哨兵引领他们到场部办公室,柳场长听他们说了来意,非常高兴。
       柳场长说:“你们来文艺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我们非常欢迎。农场战士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劳动就是政治学习,革命歌曲会唱几首,一年还放几次电影。你们知识青年能歌善舞,以后多来呀。”
       余国庆说:“当人民解放军是我们青年的梦想,可惜没有机会。现在能来看看也是不错的,以前只是听说新疆天山山麓和内蒙古大草原牧养马牛,没想到我们大围山也养马。”
       柳场长说:“带你们参观一下。”说完领着三人出了办公室。
       郑天星好奇地问:“场长,军马除了吃草还吃什么?”
       柳场长说:“军马可金贵着呢,除了天然的青草、稻草,还有玉米、黑豆、黄豆等杂粮,杂粮煮熟吃还要加点盐,喝水要清洁的泉水。喂养时要节制它的饥饱,冬天要有温暖的马厩,夏天要搭凉爽的马棚。”
       “你们看,”柳场长手指山坡说,“饲养员正在训练它们奔跑,有一百多匹呢。”
       一群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场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向前方的山岗呼啸奔腾而去。其壮美的姿态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领头马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天空。应和着这悲壮的嘶鸣,马群以海潮般势不可挡地从一个又一个山岗翻滚过去,又翻滚过来。  
       长长的马鬃马尾在气流的浮力下飘动起来,一个接一个,一个重叠着另一个,凝成一个整体,飞快地向前推进,那是一幅奔腾和力量的美交织在一起的奇妙画卷。  
       真是太壮观了!郑天星他们由衷地赞叹。
       回到办公室,柳场长找来一位姓李的排长,郑天星与他说了配合演出的要求。柳场长说留他们吃午饭,余国庆婉言谢绝了。柳场长打量了一下,说:“你们两个从城市来到农村,不容易,我能帮你们做点什么?”
       余国庆说:“谢谢场长关心,我们能够克服困难。”郑天星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柳场长发现了他的细微表情,说:“你只管说,没有关系的。”
       郑天星说:“说出来场长不要见笑,我们砍柴费鞋。你们部队不是以旧换新吗,有没有换下来的旧军鞋,送我们两双?”
       柳场长说:“可以呀,你们跟我去后勤仓库,正好今年回收的还没有上交。”两人选了鞋,都有五、六成新。回去的路上,余国庆说:“这事不能宣扬,讲出去影响不好。”
       郑天星回到知青组,很快就把歌词写了出来,抄写了好多份。
       歌曲: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  ......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这次由知识青年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到部队农场慰问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十送红军》节目,实现了部队战士与知识青年的互动,加深了军民团结。后来,每逢部队放电影,都会打电话到大队部,通知知识青年们去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496
166#
发表于 2018-12-28 08:14:02 | 只看该作者
八一前夕发奇想,
前往慰问军马场,
相关经过记得清,
热热闹闹名声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522

帖子

57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46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09:23:35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8-12-28 08:14
八一前夕发奇想,
前往慰问军马场,
相关经过记得清,

点评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522

帖子

57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46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09:2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映长弓 于 2018-12-28 09:42 编辑

       第四十四章  秋收
       这次到部队农场,郑天星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发现了部队附近有一个邮电所,可以发信和收发电报。那年头,通信极其不发达。生产队都没有电话,发封信件要走十几里到公社所在地的踏水镇,家里来信也只送到大队部。农场有一个邮电所,去农场比去公社要近得多,以后就不用跑那么远了。
       八月底九月初到了收获的季节,是金秋时节。水稻、玉米、红薯、黄豆都成熟了。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知识青年和生产队社员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似的稻谷,心里像酿了蜜一样甜美。
       知识青年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参加秋收。山区把收割水稻的过程分别叫:割禾、扮禾、担谷和晒谷。割禾一般是妇女和男女少年的事,她们把已经成熟的水稻,用小巧的带锯齿的禾刀一把又一把地割断,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田垄里。
       扮禾则是力气和技术活,有手工扮谷桶和打稻机两种,清一色是男劳力。两个人一组,把扮谷桶或者打谷机抬到割下稻子的田里,然后双手抓起大把水稻苗的根部,用力向扮桶里砸下去,使谷粒脱落。
       打谷机是一个需要手脚并用的机械,它的里面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布满弯齿的圆柱形滚筒。它的转动不是用电,而是用脚上下踩,扮禾人双手拿着一大捆水稻,搁在滚筒上,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踩使滚筒快速旋转,将稻谷打落下来。
       在滚筒转动的时候,双手还要不停地翻动稻子。只有这样,才能把谷粒干净、彻底脱落下来,剩下光秃秃的稻草。稻草也是好东西,扮禾者要把稻草捆扎成大把,一个一个立在稻田中,看上去就像整整齐齐的一排排稻草人。
       在收割稻谷的过程中,知青组六个人已经独立成为一个收割小组。谭文化带领三个女生割禾,这个时候可不能卷起衣袖,因为禾叶就像刀子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在你的身上拉出横七竖八的血痕。尽管小心,一天干下来,每个人的手上和脚上都被禾叶弄得火燎火烧,又疼又痒。
       余国庆和郑天星担负起扮禾和担谷的重任,这是最重最累的活。他俩不但要扮禾,还要把打谷机禾桶里面的毛谷子挑到晒谷场。一担毛谷大约一百五十斤左右,担起沉重的一担毛谷要在软绵绵的稻田里蹒跚地行走,然后挑到晒谷场,路途可不近。知青组余国庆和郑天星两个高中生已经评上全劳力的工分了。
       在晒谷场翻晒的一般是安排中、老年妇女,她们要顶着烈日,用长长的木杷翻来复去把稻谷彻底晒干。晒干的毛谷,要用手摇风车把零碎的草叶、空壳和干瘪的谷粒吹掉,只留下壮实的、黄澄澄的稻谷。这些稻谷,一担一担称过重量后挑进生产队的仓库,由保管员老严负责登记。
       收获中稻的季节,老天爷十分眷顾。半个多月都是艳阳高照,天气虽然十分炎热,却有凉爽的秋风。这一年,生产队的水稻获得了丰收。
       贫下中农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送公粮是农民应尽的义务。多少年来,农民们都习惯在秋收后争先恐后向国家送公粮,他们将送公粮当成是爱国行为。不管是送“公粮”、送“爱国粮”,还是交售“征购粮”,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向国家早交粮交好粮是农民和粮食部门的一件大事。
       江队长来到知青组,说明天安排送公粮。全队的男劳力用一天的时间,一次性完成任务。有十几辆独轮车,还有十几担箩筐。
       知青组分配一辆独轮车和两担箩筐,三个人的任务大约五百斤。独轮车上面装两麻袋谷子,二百五十到三百斤,那么一担箩筐装上一百二、三十斤就够了。
       江队长让余国庆和郑天星去试试独轮车,两个人推着在仓库前坪走了两圈。江队长笑着说:“行,你俩问题都不大,就是上下坡我有点不放心。”
       三个女生在旁边观察,古月琴说:“我可以在前面用绳子拉车嘛,这样不就轻松了吗。”
       “也是啊,”江队长说,“你们还有三员女将,我都差一点忘了。”
       彭国香说:“队长,我帮你拉车。你可以装三百斤,我们现在也有力气啦。”
       汪彬彬赶紧说:“那我就帮邓叔拉车好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六个人肩上搭一条擦汗的长毛巾,到生产队仓库整装待发。余国庆对天星说:“独轮车我先来吧,等会儿你再换。”送粮队伍出发了,挑担子的在前,独轮车在后,吱吱呀呀向着踏水镇进发。
       罗连生看着江队长和邓有德车子的前面站着两位女知青,打趣地说:“两位有美女拉车,不要走得太快,等等我们呀。”
       汪彬彬说:“连生哥,你放心,我们先到了就赶快回来帮你拉。”
       从生产队的仓库到公社粮站大约有七公里,中途会休息一次。各个生产队送公粮的时间都差不多,趁着好天气从四面八方奔向粮站。江大年带着几个壮年后生,挑着担子马不停蹄、健步如飞。他们中途不休息,抢在前面去排队。
       其他人当然不急啦,郑天星、谭文化和一部分挑担子的社员在前面休息,扯下毛巾擦汗。他们把扁担横搁在两个箩筐上,坐着等待独轮车队。江队长、老邓和余国庆三个有人拉车,率先到了,郑天星过去和余国庆交换。
       彭国香说:“郑秀才,你看我们像不像淮海战役支前的老百姓队伍?”
       “像,简直太像了!”郑天星说,“你拉着队长的小车走在最前面,你就是支前的妇女队长,巾帼英雄。”
       “像吗?”彭国香风趣地说,“妇女队长身上挂着驳壳枪,我可没有哇。”
       余国庆接过郑天星的扁担,和谭文化一起挑起箩筐走。郑天星接过余国庆的独轮车,古月琴拉车,他们的车依然跟在江队长的身后,吱呀吱呀往前走。独轮车上踏水镇木桥的时候有一个陡坡,他们前拉后推,前面三辆车都顺利地上了桥。三个女知青飞快地跑回去,一趟又一趟帮助罗连生他们后面的独轮车上桥。
       到了公社粮站,密密麻麻都是送公粮的人们,箩筐一担挨着一担,排起长长的队伍,等着接受粮站检验员的检验。还好,江大年已经排好了队。眼看就要轮到他们了,正翘首观望,生产队的运粮大队伍及时赶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61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12
169#
发表于 2018-12-28 16:19:5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生活丰富多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59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721
170#
发表于 2018-12-28 16:24:21 | 只看该作者
有声有色的知青生活,过得意义非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 15:17 , Processed in 0.24701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