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992|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缘我辈是知青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14:3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茶 于 2016-3-10 15:18 编辑

只缘我辈是知青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特殊年代走过的历程,因此让人难以忘记,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心里就有说不清的激奋与酸楚。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动情?也许是因为那时我们都年轻,年轻时的记忆不容易忘记,它像年轮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躯体上,牢牢地铭记在我们的心里。也许是我们经历的那个年代过于严峻,严峻的年代对个人的影响异常深远,不仅影响了知青本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且影响了自己的父母、兄妹和儿女。总之不堪回首的岁月,也是值得收藏的岁月,不能轻易把它丢弃进历史的垃圾箱里。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和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读了很多毛主席的诗词,也因此增强了对毛主席诗词和古诗词的热爱,也因此开始陆陆续续地学习写作古诗词,其中从上山下乡到农村的前前后后我曾写了一些小诗。现在看来,这些诗歌既不成熟、也不甚守格律,我一直不敢拿出来与人共赏。如今过去了四、五十年,我想这些诗词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记录着个人的真实感受,还是应该拿出来见一见天日,不要让岁月把它们遗弃。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到,当时我们真的很年轻,年轻的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自己有多浮躁。那个时代真的很激情,敢上九天、敢下五洋、敢把自己比作替天行道的英雄。因此当我们手捧四卷宝书,心怀一片忠心,雄赳赳的走向农村、走向农场、走向边疆的时候,尽管我们也曾看见父母、兄弟送别时眼眶中滚动着泪花,列车启动时自己心中不由人的发生了瞬息的颤抖,但我们的头脑已被豪气所冲昏,我们的语言已被豪情所激狂……。当我们今天再看这些诗歌时,感到当时的幼稚、无知,现在甚至不敢面对。但是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留下难以割舍的记忆——知青的记忆。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将这些诗词不加修改地收集整理后,按照不同内容陆续发表在这里,以飧插友。谢谢!

       一、道别离   

送某君赴内蒙插队(一九六七年十二月)
千里离别赴异乡,慰君漫道会时长。
朝朝两地迎红日,同沐晨晖似见郎。

送同窗(一九六八年初)
凝眸东北品诗声,星散边陲耀夜空。
千里分别心未散,同朝北斗表忠情。

答友人(一九六八年八月)
万里风雷到万家,声声如笑井中蛙。
同窗互问君何往,笑指红霞在天涯。

赠苏哲(一九六八年夏)
千钧霹雳转乾坤,正道人间世界新。
莫谓身无五色笔,只需胸有四雄文。
簧舌敬颂英雄胆,刀笔诛杀饕餮魂。
赤县饱含诗与画,心肝呕尽为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QQ
推荐
发表于 2016-7-17 20:17: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诗珍贵,有情有义,有历史,其他的即使成熟了也不重要。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6:06:51 | 只看该作者
王满祥 发表于 2016-11-25 16:42
绵绵的情丝,深深的回忆。知青的生活,如诉如泣……

王哥支持鼓励,老茶焉能遗忘。谢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6:05:52 | 只看该作者
方外山庄 发表于 2016-11-25 15:52
知青们的
经历
是一部辉煌的

感谢“方外山庄”热情指点,老茶这厢有礼了!冬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1471

帖子

48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41
推荐
发表于 2016-11-25 15:52:5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们的
经历
是一部辉煌的
历史
是宝贵的
精神财富
是取之不尽的
历史源泉
是知青们
永远都不能
忘记的
史无前例的
伟大的
历史史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推荐
发表于 2016-3-15 11:5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3-15 11:53 编辑
老茶 发表于 2016-3-13 13:42
七  绝 答母亲
一年一度返京城,已是新春不起程。
慈母问儿何日省,我答机器正轰鸣。
                              一九七一年春节前

     拜读一九七一年春节前写   七  绝 答母亲  慈母问儿何日省,我答机器正轰鸣。想想母亲思儿之情,眼泪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雾梦哭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推荐
发表于 2016-3-15 11:1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雾梦 于 2016-3-15 11:31 编辑

      一篇连一篇,篇篇记往事;一诗接一词,诗词载真实。尤其是老茶学长的诗词注解非常的清晰,达到了将往事栩栩如生呈现在阅读者的眼前之效果,使得感受真实且真切。雾梦将您的连载继续添加到首页,以便有更多的人赏读并去感受知青的悠悠岁月~~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09:0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茶 于 2016-3-15 09:09 编辑

减字木兰花      感和秋收词
绪维送麦收词,余斗胆改写如下。

东天发白,龙口夺粮情正迫。
壮志如山,手舞银镰闯大关。
此行何去,麦海金波翻滚处。
命令昨颁,未扫八千睡未安。

附:绪维原词〈减字木兰花〉
麦收始,群情激昂,要在八月十日前拿下8000亩收割任务。步主席词韵作。
漫天朝霞,龙口夺粮情更迫。
金浪高掀,风乘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镰刀起处风雷动。
命令昨颁,英雄弹指扫八千。


削蔓菁  

嘁嘁嚓嚓声相连,口唱新歌手莫闲。
试问田家欢喜事,丰收笑语荡星天。
             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蔓菁是一种酷似红皮萝卜的蔬菜,在内蒙农村用来腌制咸菜。九月是蔓菁收获得季节,从地里运回院内,经短暂的晾晒后,要把菜缨去掉,把须根削掉,准备腌制咸菜。这是在秋天里为准备过冬的一项工作。


学  艺

虎居树底猫登高,道道皆教留一招。
何日学得上树虎,管他瓷猫琉璃猫。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日
    在粮食加工厂期间,与我一起工作的师傅是个老加工员,有操作加工机器的经验,而我则是个门外汉。队长安排我进加工厂时,嘱托说要好好学习、尽快掌握技术,对我寄予很大希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那个师傅总是十分保守,不愿意把技术教与他人,这时我很苦恼。于是写了这首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3:4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茶 于 2016-3-13 13:48 编辑

清平乐  拉沙
  
                         月儿皎皎,车马出村早。  
                         铃响鞭鸣催破晓,笑语鸡啼迟了。
                         红旗遍地如云,黄河策马飞奔。
                         壮志不居河北,大干今冬明春。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中
     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多是红泥土,土质粘度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提高粮食单产,超过《粮食发展纲要》提出的“黄河以北亩产四百斤”的目标,一向冬闲的河套农村进行冬季拉沙改良土壤的活动,该诗写的就是当时的景象。
  
七  绝 答母亲

一年一度返京城,已是新春不起程。
慈母问儿何日省,我答机器正轰鸣。
                                                    一九七一年春节前
    从上山下乡第三个年头开始,生产队购置了粮食加工设备,成立了粮食加工厂,我被队长委任为加工厂的会计兼加工员。到了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吃好粮、加新粮,加工厂内堆满了老乡送来的原粮。可是加工厂里一共两个人,从早起到半夜每天将近二十个小时的加工粮食,机器不停人也不能休息,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了大年三十。母亲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于是写了这么首诗回复母亲。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3:37:01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3-10 20:48
有历史的诗韵、、、、、、

欢迎江苏地子点评,老茶由衷感谢。近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3-13 13:35:58 | 只看该作者
石建华 发表于 2016-3-10 16:14
层层梯田叠山盘,群燕齐飞满天涯。
同窗好友若相问,笑望山川白云处。

感谢好友石建华赐玉,老茶欢迎常来看看。问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六、诉衷情

     下面的新体诗,是我离开农村后,听到农村传来的消息有所感触,利用闲暇时间写成的,其中不乏宣泄之情,现在如实的发在这里。

毕业回乡

     东风呵,阵阵吹来把我催,
     脚步呵,如梭似箭快如飞。

     家乡的山水梦徘徊,
     离别三年今天把家回。

     手抓黄土仔细看,
     眼前顿时起风雷。

     拖拉机隆隆好神威,
     播种机步步紧追随。

     当年的团支书,新队委,
     停下车来把手挥。

    “ 你们快看呵,那是谁?
     农大毕业可真又归队。”

     热情的问话耳边飞,
     乡亲们团团把我围。

     千言万语涌心头,
     此时不知咋答对。

     老队长上上下下看一回,
    “嘿,还是咱们的李金梅!”

     笑声朗朗满天飞,
     姐妹们跑来声更脆。

     小妹帮我把包背,
     你拉她扯话一堆。

    “我们现在正拉肥,
     你先回村歇歇腿。”

     滚滚的心潮早已沸,
     夺过铁锨劲百倍。
   
     铁锨舞呵大臂挥,
     扬手挥鞭把车催。

     手上的老茧呵从未蜕,
     快装快跑不觉累。

     兴越浓呵力越威,
     不觉西天晚霞绯。

     东拉西扯把家回,
     房东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昨夜梦见喜鹊飞,                                
     今天果真有人回。”

   连忙打来洗脸水,
   又把饭菜眼前推。

   小米饭呵多香美,
   山药酸菜好滋味。

   饭后端来砖茶水,
   一口一口细品味。

   七年前下乡来咱队,
   也是这饭这茶水。

   小米饭叫作扎根饭,
   砖茶水叫作催芽水。

   饭菜茶水天天炊,
   扎根农村的大志更宏伟。

   热炕头上围定学毛著,
   俱乐部里召开批判会。

   修正主义的谬论重炮轰,
     与工农结合的步伐永不退。

   辅导员,小教员,卫生员,
   宣传队,战斗队,突击队。

     火热的一千四百天呵,
   练红了思想练粗了腿。

   三年前贫下中农送我上大学,
   嘱咐我毕业后再把家乡回。

   今天我农大毕业又回队,
       炕头上又喝这热茶水。

       炕上地下坐满了人,
       门口还有人把门推。

       问学习呵问收获,
       谈变化呵谈体会。

      谈家乡的面貌如何改?
      问大寨的红旗怎样飞?

      沸腾的土屋沸腾的家,
      此时心潮更喧沸。

      回首向队长来请战:
      明天的任务快分配。

      担杖、箩头、大铁锨,
      今天快快再发给……。

      三年前铲除了“下乡镀金论”,
      今天要把“读书作官论”全摧毁。

      毛主席英明来指引,
      回乡的路子走的对。

     千层底布鞋不离脚,
     劳动的本色永不退。

     广阔的天地广阔的心,
     大风大浪中再把大旗挥。

     家乡的山来家乡的水,
     家乡的儿女志气威。

     一颗颗红心一双双手,
     家乡的山水细描绘。

     银锄舞呵铁臂挥,
     明日的家乡更俊美。
        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0 14:17:59 | 只看该作者
清平乐   循堤漫步

                      循堤漫步,河上滩头露。
                      流水涟漪沟谷处,夏日水击曾度。
                      遥思千里昆明,同学打桨池中。
                      汽笛一声惊梦,长龙乘雾西行。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2861

帖子

89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7
73#
发表于 2016-12-7 17:03:36 | 只看该作者
老茶 发表于 2016-12-6 14:23
同意"北国风光"的意见,诗词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寓意,格律、韵脚只是形式。形式再好,没有好的寓意,不会 ...

这本是愚人的—点拙见,茶兄也有同观,甚感欣慰!茶兄的诗作早以拜读,望日后常交流,多赐教。
赫荣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4:23:54 | 只看该作者
北国风光 发表于 2016-12-5 09:15
答母亲—诗,刻有时代的烙印。虽然有些稚嫩,但读之不免眼迷心酸。诗的格律、仄韵固然重要,诗的立意 ...

同意"北国风光"的意见,诗词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寓意,格律、韵脚只是形式。形式再好,没有好的寓意,不会给人以美感。欢迎交流,多多指教。老茶不胜感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2861

帖子

89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7
71#
发表于 2016-12-5 09:15:57 | 只看该作者
老茶 发表于 2016-3-13 13:42
清平乐  拉沙  
                         月儿皎皎,车马出村早。  
                         铃响鞭鸣催 ...

      答母亲—诗,刻有时代的烙印。虽然有些稚嫩,但读之不免眼迷心酸。诗的格律、仄韵固然重要,诗的立意同样更重要。
赫荣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4:57:38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12-4 10:15
分享,收藏、、、、、、

感谢江苏地子鼎力支持,老茶这厢有礼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52
69#
发表于 2016-12-4 10:15:3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收藏、、、、、、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5:31:46 | 只看该作者
雾梦 发表于 2016-11-29 20:44
而立无成终不悔,只缘朋辈是知青。
诗携心声抒情怀,老茶品味对月明。 ...

感谢雾梦提携,老茶这厢有礼了!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31
67#
发表于 2016-11-29 20:44:23 | 只看该作者
老茶 发表于 2016-11-29 15:13
七 律   再兴会
老插节日喜相逢,碳火铜锅气焰红。两盏三杯言往事,千言万语话别情。酸甜苦辣尝什味,南北 ...

而立无成终不悔,只缘朋辈是知青。
诗携心声抒情怀,老茶品味对月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5 16:51 , Processed in 0.23701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