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4930|回复: 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知青一二三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1-23 07:23 编辑

要谈知青,我觉得首先要说说我们这个兵团2师8团2营20连——北京61中35名同分到一个连队的特殊知青群体。
名单如下:薛福龙、郑丕绪、戴淑英、麻宝萍、杨士英、吴淑琴、孙建国、安士杰、熊宝玲、张介秀、罗振才、李亚玲、高宝泉、王秀英、梁佑祥、薛文兴、李桂兰、王嘉民、桑福印、刘羽、任立建、金涛、杨德友、尚树群、杨增力、李文敏、潘香莉 、张禄、张金、赵晓英、赵侗兰——白应新、张俊、宁春生、刘富贵四人已去世。
以上35人是我们北京61中3.3班1969年9月11日一同奔赴北大荒,分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二营二十连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称为兵团之最——北京同校、同班、同分到兵团一个连队人数最多(35人)的特例,我想这也是老三届插队知青甚至全国12支生产建设兵团所没有的特例吧。
说起1969年小69一届毕业生上山下乡“连锅端”的根本原因,我觉得老三届的知青和研究上山下乡运动的专家、学者多数没有探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真相。我觉得忽略这个重要群体对研究知青运动是一个重大缺憾!
从6.18批示组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有基层连队的人员组成来分析——以我们2师8团2营20连三类主要群体:
1.1955年转业的济南军区农建二师第五团转业官兵、58年四川转业官兵、59年山东支边青年(还有部分投靠55年、58年转业官兵的亲属)、1963、1965年北京支边青年、1965年哈尔滨支边青年。总计110人左右。老农垦家属不在正式职工之列。
2.1968来到兵团的老三届各地知青120人左右
3.1969、1970年(也是69届上海知青)来到兵团的各地知青130人左右。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1969年知青比老三届还要略多一些。
这样一个重要的知青群体我以为在几十年的知青问题研究中是一个长期忽略的问题。也是中国知青史一项重大缺憾;我以为这个问题是老三届下乡后没有经历过的原因造成的。
回想当年我们接到通知,升入中学复课闹革命时,我们69届几乎与70届同时入校。当时我们69届总计分成9个班、每个班45名学生。但是不久又将两个班拆分;合成七个班、每班50名学生。
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70届学生入校,教室不够——当年可容纳三个年级学生的北京61中,竟容不下69、70届两届学生——教室不够。
我想造成这种局面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我们69、70届学生是解放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几十年的战乱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解放了全中国,在和平环境的环境下自然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生育高峰期,而且1952、1953年是中国生育高峰期的最高峰值。
2.文化大革命升入中学的我们小69,是取消留级制的第一个“受益”者,上一年级留学的学生(基本是5——6名)几乎是过去每个班45名学生的10%——11%,而毕业时升入中学本应留级的学生(基本上也是5——6名,小学我们班当年参加完考试后老师曾私下说我们班可能有8名同学不能升入中学)。所以我们升入中学后自然而然的多了10——11%。
通过分析,我觉得当年我们小69“连锅端”面向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面向选择,根本原因就是腾出教室,才能让71届学生升入中学。
而当年我们积极奔赴黑龙江、内蒙古、云南三个生产建设兵团,就是被我在《闲说6.18》那篇文章开头所展示的场景——给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到山西插队送喜报那“今天你们给我们家送喜报,明年也会有人给你们送喜报”的感受和我们的街坊四邻和家中的哥哥、姐姐到山西、陕西插队后对家中诉说实际情况吓怕啦!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6: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8-11-22 13:40
在1968年的上山下乡过程中,也有其他去向。我们学校就有京西宾馆的招工。同学们都不愿意去。嫌弃那伺候 ...

是的,我们连只有一名68届初中毕业生是和同学的哥哥(66届)一起去的;当年连队领导看他实在太小,就给他调到营部小商店去啦。
而一年之后,当我们这小69来到兵团没想到比他还小而且一下来了一百多人也就没法照顾了——只不过还是将身体瘦小、体弱的兵团小战士安排到畜牧排、食堂等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7: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乡后城 发表于 2018-11-22 14:00
再后来,听说都是去了兵团,实在是羡慕死我们插队的人。再再后来,插队都是在北京郊区,我们很不以为然 ...

我们北京61中3.3班55名同学连锅端去兵团的小69走后(黑龙江兵团38名、内蒙兵团10名、云南兵团1名、西藏军分区司令女儿当兵1名),我们的班主任对没下乡的5名同学一直压着不分配,就连郊区插队也不批;声言“我要给你们分配在北京郊区也对不起到我到兵团去的学生!
在74、75年到郊区插队的知青能够回城时,我们连的老三届知青,年龄越来越大;见兵团回京无望,竟有两名老三届知青与北京郊区的农民(农村户口)女青年结婚,就是农村户口也在所不惜——没想到这一宝真压对了,过了不到一年就招工回城了。
而兵团转制后的1976年底,竟有五六名知青通过关系转插到临近北京的河北省郊区花五分钱弄到转插表,然后再农村干一年也曲线返城了。
我的个人回忆录里有一篇《五分钱返城之路》就是讲述了这个历史——其中有一个1976年底刚提拔为分场的青年干事,1977年年中就通过这种方法回北京了,是以北京市安全局某处处长的身份退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7: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和国同龄人 发表于 2018-11-22 14:33
留在北京的,半导体二厂,商标印刷三厂,北京酿酒厂,一得阁墨汁厂等等。分在工厂的同学后来都因改革开放工 ...

是的,68届初中毕业生有一半分配在北京,66尤其67届初、高中毕业生插队和到兵团的比例比较高——只有69届的是连锅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7: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和国同龄人 发表于 2018-11-22 14:45
不过,咱们这里有位美国人,他曾是中国人也是69届去兵团的。该问问他是如何成为美国人的。 ...

哈哈,这种美国籍的兵团战士我在其它知青网建的多啦——几乎和他的观点、表现差不多、、、、、、。就爱吹嘘当年兵团的”光辉历史“,只不过还没见到他吹嘘自己的兵团历史呢、、、、、、。
也许我还没仔细欣赏到他过去所有的帖子,等有时间一定仔细欣赏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21:3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只美国籍的兵团战士又粽到这个帖子里来啦。用我的亲身经历的来说话,来讲述当年的历史;阐述我的观点是我的一贯作风。不像某些人秉承着文革的思维扣帽子、抡大棒打棍子。我形容兵团是二尾子是因为我们这江边连队当年夜间到江边站岗,没有枪手握镰刀去站岗——兵团战士没有枪可不是不伦不类吗?我们团只有两个武装值班连、我们师没有一个武装值班营,当年的,宣传不是吹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21:3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成立时,编制的那唯一独立营还被我团收编为五营,珍宝岛参战的不是临时组建的担架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08: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我眼看世界——亲身的经历来表明我的观点,用我亲历的历史事实来佐证我的论证!
也就是因为晚上了两年学,实际是晚上了一年(生日小,11月生人)才有了与小69稍成熟的观点。
1968年复课闹革命入校,不久我们班就接收了拆分了两个班的10个同届学生——70届入校教室不够。
1969年小69连锅端到兵团——得给71届入校的新生腾出教室。
1969年9月来到兵团,所在的8团前身是奉军委命令1954年穿着军装开拓北大荒的济南军区农建二师五团,1955年8月建立二九0农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原部队番号——济南军区步兵97师290团)真正的军垦农场(现役部队),军垦第一犁是他们的骄傲(原北大荒所有的军垦农场都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脱了军装的解放兵)。
我才知道什么叫解放军生产建设部队——才真正理解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真正含义!
而1975年兵团王副司令员与二师窦政委、师彭参谋长、我团臧双月政委发动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突击入党提干,全面夺取8团基层领导权的战役——我才知道整个兵团只有我们团是组建兵团后第一步全部将原老农场的农场、基层生产队全部解职、异地下放——为什么是称之为打掉兵团最后一个“土围子”战役。
1976年初我们团千人三级干部会,那每个连队拖拉机载着连队的老连长、指导员和替换他们的兵团精英同扛麻袋下车报到参会,并在第二天“庆功会”现场交接基层领导权后新官回连上任、老农垦立即扛麻袋(行李)异地下放到发配的连队的真实场景至今好像历历在目。
我们团还好,接他们班的总归是老垦荒人经过七八年亲手培养、教育、关爱成长起来的有志知青(为什么我称之8团的连队兵团战士为知青,另文说明),我想兵团组建后所有所辖团全部由不懂农业刚到兵团不久的兵团战士替换老农场的基层干部会给北大荒农垦事业带来多大的破环就可想而知啦。
在兵团转制后,兵团所属的各团几乎都把他们培养的兵团精英在现役军人脱掉军装时1977年都悄悄地安排离开了兵团——几乎完全破坏了北大荒农垦的组织系统,那兵团组建初期就破坏了生产系统。
我在对6.18批示对东北农垦事业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就是以此为依据——我并不是反对毛泽东的6.18批示,而是觉得当年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没有真正的理解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组建的是生产建设——兵团!
1969年起直至1971年初,我亲自体验手拿镰刀去江边去站岗,点火为号报敌情才有了第一次回京探亲称兵团是“二尾子”之说。
昨天我的一个帖子指出,我们二师所有的下属团(不了解其它师),几乎武装值班连队都是两三个连,配备的武器全是朝鲜战场下来的苏式装备。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武装值班营!
而且我可以说除了挨近珍宝岛的兵团四师(我的表姐就是四师某团的知青副政委),其它兵团所属的五个师都没有武装值班营。而四师某团参加珍宝岛战役的也是临时组建的担架营。
对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也是从来没有诋毁的。反而在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多篇文章里歌颂了它。我想今后中国知青网的《白山黑水》板块就会见到我的全部回忆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08: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39年前的同学聚会(2012年)
在我的记忆里,1973年我们北京61中3.3班下乡到各地的知青唯一的聚会是在我的第三次探亲假,那次聚会不但有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8团我连的同学和两个单独到其它团、营的战友、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还有一个去西藏军区当兵的战友、到北京郊区插队和留在北京的两个独生子女。
可以说那次聚会所有地域的代表全都聚齐了。内蒙古兵团的战友与到其它地方下乡的最大区别是,几乎全部是军队子女,而去西藏直接当兵的是当年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女儿。
据她讲,这回京一次就够了,她整整坐了十三天的军用带蓬卡车里才到达西宁然后才坐上火车又熬了两天两夜才回到北京。沿途的兵站有的还不管吃不管喝。那遭的罪想想都害怕。
聚会交流最让人羡慕的当属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那好吃好喝全部都是白面大馒头,猪肉、豆油的供应、还有工资拿的优越条件着实让所有其它地儿的知青们羡慕,当我们刚刚讲述东北兵团只有、和工作环境艰苦离家太远是一点儿缺憾。就被内蒙古和唯一一个去云南的同学打断啦——去内蒙的同学说我们不比你们差,那去云南的更是抢过话头说:“要说路途远和条件艰苦我们比你们更艰难,其它的诸如伙食、管理……所有的用一句话就可形容——真不是人去的地方。”
就是这个同学回城后一次相遇,后来对我说自打那次相聚回到云南后他就跑到缅甸参加革命军去啦,几次都差点丢命。听到返城的消息才跑回云南,办的回城手续。
那留在北京没走的四五个同学,说你们走后我们班管分配的老师说:你们甭想留北京,泡也没用。要是赖在北京能留下,我对不起那下乡的所有学生。到北京插队的说:我们虽然离家近但是没人管没人问还不如到黑龙江去呢。另外两个最终没走的同学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是73年刚刚分配在父、母亲的单位,还是接班顶替父母的。
到北京插队的后来听说一个女同学被队长的傻儿子强奸、无奈成亲。返城后终于摆脱了那无奈的婚姻,最后和我们一起到黑龙江的一个同学也是街坊成婚结合。但是婚姻也没有长久三年后离异真的很是悲惨。
到内蒙建设兵团的更是羡慕我们黑龙江兵团的同学,说他们那不但艰苦而且是供给制,每月只是8元津贴而且是牧区,吃的极差。唯一的条件是离家近但是这也不可能经常回家啊。也是近两年才可享受到一次探亲假。比起你们只不过是多坐一天多火车啊。
你们紧靠黑龙江边还能吃到鱼,而且还能经常吃到猪肉,我们不但猪肉吃的很少那鱼长的什么样我们都快忘啦。到内蒙去真的错啦还不如到你们黑龙江呢。
自这次聚会后我们就没有这一个班分到全国各地的同学就再也没有相聚过,只有一起去黑龙江的战友经常欢聚。
我想可能我们的同学太嫉妒我们黑龙江北大荒的优越条件了吧。
哈哈只是笑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09: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回忆录我原来准备今后按照我回忆录的先后顺序在我们中国知青网发表,但是为证明我从来没有厌恶我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反而庆幸的来到了北大荒——没有像老三届大哥哥、大姐姐们到贫困的陕西山西插队。
中国知青网的网友们今后会在我们《白山黑水》板块看到我在北大荒近七年连队惬意的青春岁月生活的回忆。当然,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劳动强度是难以想象的、生活条件——粮(全部是白面)油(每人每月一斤豆油)、肉(连队每月杀一次猪)、冬季自制豆腐、粉条、我们团的五营是原黑龙江蜿蜒河水产养殖场(最大的捕鱼渔场供应全团吃鱼)、我们连的打渔组有一条机船和四条棹子船(供应我营吃鱼)、、、、、
哈哈比当年的北京还强吧——只是当年没有大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9 09:09 , Processed in 0.27701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