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感君助我千钧力 3.芝之美——解放日报主任记者 ... ...

2016-8-4 18:48| 发布者: 杨七芝| 查看: 456| 评论: 0

摘要: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感君助我千钧力 3.芝之美 李 文 祺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驻京办事处原主任高级记者 上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中,有一批好儿女打起背包北进,来到黑 ...

《金风相送到瑶台》015感君助我千钧力

          3.芝  之  美

                                                李 文 祺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驻京办事处原主任高级记者


      上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中,有一批好儿女打起背包北进,来到黑龙江北大荒,在广阔天地中艰难磨炼。这批人返沪后被称为“黑兄黑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数十载已过,如今的“黑兄黑妹”,有的进了公务员队伍,尚在领导岗位上服务民众;有的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遨游,著书立说;有的则年过甲子,退休后在家享守天伦之乐;有的还在……我熟悉的一位“黑妹”,她是“杨门女将”,名七芝,与共和国同龄。我们的情谊已有三十余年。

      那时,我作为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随队记者,赴南极建中国首座考察站--长城站,七芝和她80余高龄的老父亲杨志翔及一位画家教授闻讯急急为我寄信,邮件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北京——南极站,历尽千山万水、千难万阻、日复一日地久长转邮,终于送到我手中。这是滚烫的热情,壮怀的牵挂:两幅画、一首壮行诗。画为满山红叶,一艘航船南行,写上“一帆风顺”。这是他们为中国首次南征的中华儿女的祝愿,也是对我的祈祷!另一幅画为“兰竹清香”,祝愿我们考察队像翠竹兰花一样,深受祖国人民喜爱。杨老遒劲的书法诗曰:“数万里航跨两洲,英雄破浪到南球。欣闻捷报登乔岛,遥祝建功壮志酬。-——欣闻壮行安抵南极,赋诗祝贺李文祺同志鹏飞胜利。”那时我远在重洋,举目无亲,深感祖国人民和敬重爱戴是我的亲人,赋予我极大的生存与奋斗的精神力量,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一直将诗书画牢牢地保存至今,我与杨七芝他们的友谊也至今不变。

       杨七芝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自小受到庭训。历尽磨难几十年的努力拼搏,她的作品与事迹不断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嘉奖。今年春节期间,她来电说,她的作品即将结集出版,邀我为她的作品写序。我欣然答应,提笔写下几行字,以示祝贺。
       杨七芝家紧靠上海南京东路的台湾路上,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老屋,没有煤卫设施。进大门是一条昏暗的过道,踏上很陡很狭的木楼梯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支小灯泡照亮上楼的脚步。到了二楼左厢房,推门而进,只见一只陈旧的方桌摆在房的中间。右边便是她父母的双人床,床的上方是小阁楼,高1米多,却是杨七芝入睡读书的地方,她每天依靠一部小枎梯爬上爬下,进进出出。房的北面有一长排明窗,北风吹,呼啦啦!在左边的板墙上,从上到下巧妙地摆开了她父亲自己设计做的木板书橱,里面摆满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和一大叠他自己几十年爱好旅游及考古文化用蝇头小楷撰写的诗文游记,且用古色古香的玄蓝布面线本装订起来,功夫之大,修养之高,无论如何现代人很少做到。我感动于老人对祖国古文化高品位地潜心研究又锲而不舍地传承精华,更是他那勤俭节约的美德打动人心。他就像当年徐霞客那么博大有才华,可惜他不愿炫耀,到现在没让社会发扬光大,杨七芝常常懊恼。她当年托我帮他父亲找人廉价出版诗文集也被他拒绝了,至今灿烂的文化瑰宝还躺在尘埃里,发霉虫蛀,实乃可哀也!另外,她家靠弄堂的东墙也有二扇窗,透过许些明光,种着两盆君子兰。窗的上方是他父亲挥洒的王体行书“晚香楼” ,最精湛的书法,红木匾额,具有东汉杨震将军后裔遗传下来的翰墨灵气,现在传承到杨七芝一代。窗下有张写字台,是她父亲每天看书写字的地方。写字台左边有个方水斗,便是她们一家用水洗涮之处,她家过去十几人的生活就在这30平米的天地里。从现在的眼光看,真是不可思议!老房子日趋衰败,目前还在风雨中摇摇晃晃,与著名的南京路共度春秋。这是真实的现象,一点也没夸张。
       杨七芝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成长,炼就了她一生不畏难,不怕苦,求进步的意志。当她孑然一身,在异乡患病无助时,凭自已的坚强与病魔搏斗,闯过道道难关;当她家庭裂变、第三者插足丈夫变心离婚时,她坚定沉着,不卑不亢,以自信、自强、自立,走出阴影,奔向新天地;当她爱上书画,即白天工作晚上作画,没有画案就挂在墙上或搭铺板画,立志以国画为精神生命不变。数年如一日坚持了“一窗风雨凄凉夜,半间破屋作画图”的艰苦创业。她全身心的投入达到了废寝忘食,一丝不苟的境地。她拜著名诗书画及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为师,从他的艺术中探寻真缔。同时,她到大江南北游览写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力求广阔天地为创作源泉。她用前辈们那种雄浑苍茫的气势,酣畅淋漓的笔情墨韵创作,深觉“中得心源”,连一草一石都会产生心灵的共振而痴迷陶醉。这段时期的作品在国内外不断展出并获奖。可敬!

       为了达到深层次的美感,杨七芝步入到“师造化”和理论学习的升华阶段,写下了不错的毕业论文“试论气质与书画的关系”,得到社会与同仁界的好评。她调到上海市总工会工作后,创作环境有所改善,同时进入了沪东画院和广西石涛研究院,足迹踏遍祖国壮丽河山。艺术源于生活,大自然中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她从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易经中,探索“法本自然”、“应物像形”的哲理。足迹所到之处,细心观察,勤奋写生,将山山水水的英姿态势、峥嵘气概,蓄贮心中,作为积累和能量,不断得到充实。及至临池,灵思涌动,信笔写来,将胸中丘壑汇成纸上,在一幅幅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动人的心弦。作品先后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登载。此后一发不可收,一路奔腾,创作灵感迸发,诗情画意俱佳。可喜!
       然而,艺术上要想独树一帜并不容易!杨七芝将自己的心灵气质与远见卓识结合,寻找新的路攀登,达到千变万化的笔墨精髓“形神兼备”。她用“笔墨之法”写“山川之饰”,演化成搜尽奇峰的“山川之质”。杨七芝选择三清山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无疑是正确的。她深入了解三清山14亿年地质变迁史,造山运动形成的“清水出芙蓉”山体的内在美,以及四季变换日月运行,人文古建等交相辉映的形象美。她用传统的工笔、写意、泼墨的手法,创作出一派新的境界,画出了“司春女神”“观音听琵琶”“巨蟒出山”“猴王观宝`“道人拜月`“司春女神”“牛郎织女”“唐僧访徒”“藏蛇露尾”“木鱼镇惊鳌”十大绝景等等巨作。三青山宏伟壮阔的气象,使她得益审美的收获。她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大型《杨七芝三清山画展》,我特意在北京送去了祝贺的花篮。出版《杨七芝三清山画选》,我第一时间得到佳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以“海上名家第三十八集—艺海无涯苦作舟的杨七芝”专题播放,受到听众和观众的喜爱,三清山旅游事业从此在上海拉开序幕。《解放日报》记者专访她并先后发表了整版的专题文章与画作:《两个知青一座山》《三清山下怀玉情》《三清山全山图》。三十年努力,杨七芝硕果累累。可叹!  
        
      杨七芝奋斗不止,创作不止,三清山书画院与画派与日俱进,已然形成了她自已的风格。但让人惊奇的是,杨七芝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自律提高修养素质,除了开发三清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外,还有一个令人忽视的是:她首先想到要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而呼吁。她与他的老师刘鹏飞几十年创建下来,许多老乡亲富裕了,可他们自己不在乎,仍是清贫,而精神却乐观。我们在她的纪实文中“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能够见证她艺术人生的价值!如今,使人敬佩的是,她认为书画的提高不能缺失文学的高屋建瓴。文学思想的重要性,是攸关一个国家与个人道德灵魂的洗礼!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是她醒悟的一面镜子。故而,她50岁后从头学,利用十年时间,面壁三清山反省写作,撰写了30余万字未写完的回忆录和30多万字的文集、几百首诗。她说在文学的田园里,自己要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为人间带来芳馨与甜蜜。这一切人们在她的文集中可见一斑。在八个章节中可以看到她的人生轨迹——奋斗进取,永攀高峰。“黑兄黑妹”之间的友情,跃然纸上;优美的诗歌,让人陶醉;优雅的文字,清醒夺目;深层的情节,回味无穷,激励人的语句,读来不忘。
       如今她的事迹与作品不断入编国内外大典,时常被国家级有关部门部门评为“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及“2013中国艺术大师”等称号。可贺!         
      杨七芝作为一个出名的画家,正值求索和创作的黄金年龄段,国学名家在国庆60年期间、全国精选60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作为系列工程,又出版了她的第二本三清山画册,真是琳琅满目。我愿她不断努力,运用山水画家的妙笔生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也祝她笔耕不止,创作更多的脍炙人口的新诗篇,尽享真善美的愉悦!

       杨七芝的画是美的,杨七芝的诗文是美的,但她的人格更美,心灵更美!芝之美,是为序。
                                      
                                                李文祺 写于 2013 阳春 沪上寓所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 22:49 , Processed in 0.098005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