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金风相送到瑶台》013师生情谊如山重6.枯木逢春 柳岸花明(8)追思老师 ... ... ... ...

2015-7-12 17:38| 发布者: 杨七芝| 查看: 808| 评论: 0

摘要: 枯木逢春 柳岸花明8.追思老师 1997年的美丽春天缓缓地过去了,初夏的暖风滚滚而来,我希望它是缠绵缱绻的格外温心熨帖···可谁知?我与刘鹏飞老师在三清山上的电视机中倏然传来了噩耗:谢稚柳大师因病医治无效于1 ...


013师生情谊如山重6.枯木逢春 柳岸花明

(8)追思老师

深蓝色

(右下是解放日报著名记者为谢老写艺术生涯著作的郑重老师)

  1997年的美丽春天缓缓地过去了,初夏的暖风滚滚而来,我希望它是缠绵缱绻的格外温心熨帖···可谁知?我与刘鹏飞老师在三清山上的电视机中倏然传来了噩耗:谢稚柳大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61日晚22点在上海市瑞金医院逝世,享年87岁······

  一下子五雷轰顶、精神上控制不住极大的打击!一下子脑子晕晕的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一下子凄泪如雨哑声痛哭,没有比这时的悲哀更让人措手不及!正是因为没有预料地呈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无情!太突然了!太快了!太早了!···谢老师应该是长命百岁的老人呀!······

  白纱垂首,浦江呜咽······千支万流百川归海,天哪!一切的一切化为乌有,一切的一切成为我们永久对谢老师的无限悼念与追思,刘老师比我清醒、立刻代表三清山书画院起草了一份追悼电报,急忙请人送下山去发出。

······

(谢老师画册中的部分作品)

 

 时间如梭,一晃谢老师跨鹤仙逝已经过去18年······

 常想起多少年来的黄昏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我独个儿坐在西窗边,熟读依恋在谢老师的《艺术生涯》著作里···一代宗师的人生轨迹明廖在心海,奔腾不息······

 他早年在《寄园》勤奋读书,青年在上下追寻中国书神与画风,中年的他在敦煌艺术标杆创新,晚年的他是国粹鉴定复兴、壮暮堂老骥伏枥的返璞归真精英,也是关心提携培育下一代成长最优秀的艺术文化和精神领域的民族之魂···他在国内外的学生弟子、桃李满园茁壮成长;在老师们循循教导的高屋建瓴下,张、谢的“大风堂”峨眉派、兰陵画风席卷画坛,仰慕在人们的眼帘中。他俩又是患难与共却久负盛名的画坛翘楚、宗师名流······可以见证、在他们的笔情墨韵中,吸纳了唐人的文人气息、宋人的雄浑庄严、元明清的清丽潇洒、现代人的浪漫诗情画意,总的风格神奇不衰。谢老他不断创建南唐.徐熙的野逸派,将“落墨法”杂彩副之、墨迹与色均不相映隐也,也不失大雅之堂也···他说各宗所家,各尚所好,分了许多宗派分歧,南北都学,要打破门户与地域性偏见,兼收诸家之长,对传统先打进去再走出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艺术之美表达内心、表达人生、开创新天地!因而,他秀润笔墨、腕底生辉,灵动峰峦明灭烟景,使山水磅礴跃然纸上;使清醒格调、毫峰颖脱,使苍翠松叶“攒针法”不落俗套充满现代气息。他说:啊!这一片“燕家景”看来是景色万变,有一种特殊亲切的美感!元气淋漓啊······

 

  我也沁入肺腑地爱戴谢老师与张大千半个世纪的忘年之交(张谢之交),34年海峡两岸挚友的生死分离、幽明之隔,唯有鸿雁传递书画是生命的支撑、生存的元素。一海之隔难以相见,两人还是魂回梦绕,心中郁结着无穷思念,大千思念时曾寄去珍贵的牛耳毛毫笔与诗文“与稚柳别来三十三年矣,梦寐思,无由相见,今见其画,已去其风华,入于拙朴,吁,吾与君老矣,把笔慨然。”当谢老收到此毛笔时已隔十年!谢老师记忆诗韵:“十年风腕雾双眸,万里千思到雀头。英气何堪摇五岳,墨痕无奈舞长矛。满笺放浪霞成琦,故服飘摇海狎鸥,休问巴山池上雨,白头去日苦方遒。”深刻的诗意中寄寓着深厚的兄弟友谊。当谢老师在废纸堆中重新捡回、当年大千留下没画好的长卷巨幅《荷花》时,给予敷色修补好、以付装池时,感慨难忍,题款一系列“···恍如梦影,往事如烟,旧游零落,对此慨然···如逢故人,不觉惘然,念与大千别且三十四年,流光容易把人抛···不独出于相知之情,也珍惜故人笔墨之意,使他日如相见,披图共对,为一解颐···别时少年,今皆白首,执笔临此如对古人也···”呀···这一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得见面的半世挚友真是牵肠挂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地眷顾留恋在海峡两岸——千万里家园、远隔崇山峻岭;千万倾故土、水路遥迢沧海缥缈且永远留名在天上人间成为千古念想······

  潮起潮落、沧海一粟似曾相溶,海墨飘香思念无穷!年年月月、烟霏云敛夙兴夜寐,遥寄阿里山的层岚与黄浦江的朝晖······竟然青丝变白,老态龙钟步履维艰?江河伤心、森林憔悴!重病中的张大千、溘然去逝,叫谢老无法置信,泣下如雨···悼念文中读来霎时令人萦绪万端、声泪俱下。“巴山池上雨,相见已无期”。又诗“应悔平身汗漫游,老卿乡土泪难收;何时脉脉双溪水,并向金牛坝上流。”···台湾大陆,天海一方,两位大师的书画赠送如年复一年鸿雁南归地传递着、缓缓未断。殊不知,人去也,魂难回!两岸同源人情同根,怎敌他,人间有情水无情······

(1993年9月在上海美术馆画展中的我)

 (画展中与张大千的关门弟子上海糜耕耘大师90高龄老者有幸合影)

(画展中与86岁老父亲杨志翔 难忘留影)

  草根的我,早就想记录一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向谢老拜师学画的情节,但是多少年来因故悲痛难忍,好几次拿起笔又放下;好几次写到一段段的伤心地而掩卷伏案中断······年拖一年,岁增一岁,老去更悲鸣···无法再极无限制地压抑推迟下去!人的一生总该在学习研讨、总结感奋着向前,不然遗憾会太多太多无可救药 。

  思念了再思念,沉静了再沉静,在我先生刘鹏飞老师的一次次真诚理解、热情鼓励、正确指导下,我有所领悟···如今我总算人到耳顺之年、万事盖通,小草根深蒂固于祖国大地,沐浴阳光雨露的栽培,有所参悟。因此我稳重了再稳重,才有勇气提起这支沉重的笔,虔诚耐心、攻坚克难地写完了这篇追思谢老师的二万余字的纪实文章。堪可告慰“张谢”二位宗师的在天之灵,堪可慰藉自己沉重而担负起责任性的心灵,日臻完善复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最具优秀最具魄力的前辈们的一段段动人非凡的史记。

(谢老师作品) 

  岁月峥嵘,划破黎明的天空,21世纪中国几千年文脉的崛起——像青山绿水间一道道彩虹绚丽壮美,她正走向世界的前沿、蓬蓬勃勃地开创人类最辉煌的大业!

  新时代的目光聚焦到走中国道路的践行者、中国精神文明的承载者、中国文化力量的主力军,为实现伟大艺术中国梦的张、谢二位大师的形象上,捕捉、记录、传承最美的闪光点。他们的艺术馆亦正像雨后春笋般地在海峡两岸和祖国各地建立,追本溯源、广为观之、深受大益;正为伟大的艺术前驱们讴歌赋彩,正为前所未有重视中国国粹文化的崭新时代、崭新领航人而高声礼赞!

 

 柳岸花明,目前上海城市提出的精神口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正是谢老师生前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千年华厦古文化的道德;也正是谢老师毕生承前继后、开创未来、弘扬中国文化精髓、为此挽救以万计算的书画精品而作出巨大贡献以此升华的精神境界。美誉天下,无愧天下······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您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您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您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您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这就是《枯木逢春 》心中坦诚的歌谣。

 春华秋实,我的思想随着这些灵性芳菲的翠绿而闪耀,我的心灵因有了祖国壮丽山河的抚摸而歌唱,我的生命因文化艺术的点燃、师生情谊的光辉、笔飞墨舞的气势而永远欢快······“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本文到此结束)


                一月间杨七芝敬写 落笔于2015.3.27


(下面请欣赏谢老师作品)

6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6 12:21 , Processed in 0.101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