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写在第37个教师节的日子里

2021-9-10 06:57| 发布者: 冰凌花| 查看: 326| 评论: 0|原作者: 冰凌花|来自: 纪实文学

摘要: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旨。
写在第37个教师节的日子里
        “白露暖秋色,莫负好时光”。在静谧的秋夜里,思绪似乎也被拉长,犹如信马由缰似得浮想联翩,可我始终无法使自己回到现在,好像有一种牵引力在将我引向很多年前的一个熟悉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雁窝岛校园。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在雁窝岛中学任教,我接触的第一批学生是初三毕业班的,我教语文兼任班主任。学生大多数十五六岁,个别的比我岁数还大,他们和我站在一起显得比我还要粗壮,还要成熟。我站在青春的门坎上,一面是少女的清纯,一面是教师的沧桑。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学生们是用歌声迎接我的。他们唱的是《北大荒的孩子》:“我们是北大荒的孩子,在战火中降生,在艰苦中成长。共产党把我们抚养成人,北大荒把我们锻炼成钢。儿童团的战旗扛在肩上,南泥湾的火炬映红胸膛。从小跟着毛主席,从小跟着共产党,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以亲爱的父兄为榜样,在千古荒原建起新课堂。”歌声激越昂扬,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我就势教学生写文学笔记,就是用文学的笔调记录每一天,每周讲评一次,修改之后,把优秀文章展览在墙上,还送到广播站去广播,我还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同时我也跟学生一样写下水作文,我与学生互评互改,同感共鸣。这样就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优秀作文层出不穷,有的文章还登了报。我与学生成为了知心朋友,家访嘘寒问暖,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上世纪70年代电影少,很难看到好片子,但等待放电影和看电影的过程却特别耐人回味,我的学生们一听说当晚放电影,只要广场上银幕一挂,中午就争先恐后地将板凳摆放在操场上,提前占个好位置。下午上班时,我就会看见操场已经摆满了凳子,下午放学后,学生们就会在校门口等我,告诉我已经给我占好了位置,然后大家就比较看哪个位置最好,就一定要让给我坐,当哪位同学有这样的机会之后,都会荣幸地拍着手大笑道:“我赢了,老师和我坐一条板凳”。看到学生那兴奋的笑脸,我比看了电影还满足。第二天我就让学生写观后感,艺术品鉴,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口头和笔头表达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走过万千风景,历经人生磨练,最难忘的还是第一个教师节,那时我虽然还不到30岁,但已经有10多年教龄了。我一直坚信幸福与运气的背后,是看不见的自律。如今 37年前的第一个教师节还历历在目,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 80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黄金时代,那时我们年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正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热情,当时很多人都在发奋地学习。的确像歌中唱的那样: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当时特殊形式下,我身兼数职:文教、职教和妇女工作。我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白天在学校为普通高中生上课,处理文教、职教和妇女工作上的一些事物。晚上还要在职工夜校帮助兵团战士补习文化。当时我的学生队伍是如此庞大,晚上在大礼堂为大家补习,整个礼堂满满当当,在数千补习的学员里,许多学员都是当年我学生的家长。80年代最宝贵的效应,是大时代激活并唤醒了我的工作热情与能力,我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着,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那时省里组织文化考核,我的学员合格率最高,百分之九十五的学员获得了初高中毕业证,我还得到了多项嘉奖。所以当我接到通知说设立了第一个教师节,要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参加庆祝大会和上街游行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时间对于我来说太宝贵了。记得当时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门被打开了,我被一群学生簇拥着带上了大红花,然后坐上汽车来到总场大礼堂,我站在主席台上接受着表彰,获得了大红奖状和一个笔记本。台下掌声雷动,然后我们列队参加游行,所到之处,都有鲜花和彩带,大家欢呼跳跃,真是激动人心、热闹非凡。隔着时光和距离,那些温暖,那些鼓励,都是岁月无法复制的美好。
         师生情最美好,我一直以最单纯的心性守护着。“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是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也就是希望教师们能够不忘初心,回归教育本质,将教书育人变成自己一辈子的使命。我虽然已经退休9年了,但是坚定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主旋律,讲好师德故事,教育引导年轻教师崇德修身、潜心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教师关乎民族的未来啊!“清清谷水,依依垂柳,巍巍钟楼,编织团团锦绣”的歌声,一次次回荡在我们的校园内,校歌的旋律与歌词恒久地留存于学子与校友的心中。“钟楼”、“谷水”早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代名词,成为一代代师生共同的精神印记,以不可磨灭的独特方式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
        岁月播迁,春华秋实。每年6月的艳阳里,总有一批学子带着眷恋离开母校,如钟楼塔顶飞向远天的白鸽一样,奔赴他们的锦绣前程;每年9月的微风中,总有一群青春的身影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过谷水塘畔的求真大道,开启他们崭新的高中求学生涯。期待与祝福,成为百年老校不变的旋律;守望与陪伴,成为教师无悔的选择。 钟楼旁,谷水畔,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守护初心。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旨。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9 07:33 , Processed in 0.060003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