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入蜀琐记(14)草堂萦诗魂(一)

2021-2-22 09:05| 发布者: 韩凤华| 查看: 193| 评论: 0|原作者: 卜桂仁

摘要: 入蜀琐记(14) 草堂萦诗魂(一) 二0二0年七月十二日星期日晴 这次能来成都,拜谒杜甫草堂是我许久的心仪。武侯祠南郊公园门前到杜甫草堂有直达公交,交通很方便。早上起来,漱洗完毕,在酒店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免 ...
入蜀琐记(14)

草堂萦诗魂(一)

二0二0年七月十二日星期日  晴

   这次能来成都,拜谒杜甫草堂是我许久的心仪。武侯祠南郊公园门前到杜甫草堂有直达公交,交通很方便。早上起来,漱洗完毕,在酒店餐厅吃了一顿丰盛的免费早餐,和妻子搀扶着过马路候车前往草堂。疫情时期,车上人不多,座位宽敞。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便于浏览成都市区的景致。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它的市区和周边,可以被称为旅游景点的地方非常多。从成都自驾到著名佛教圣地峨眉山才一百六十多公里,走高速不过两个多小时车程。
   所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稍年轻时候去过三座,分别是五台、普陀和九华山,此次已到峨眉前站,却是无缘一游,因为时间和体力都不允许了。我不由想起唐代教坊流传的一首《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面对满头华发,蹒跚步履,惟余感慨。
   成都市区内的主街道看上去比较传统,不少地方还保留着旧时样貌。公交行至一个路口,我隔着车窗,看到一片殿阁式古建筑群,大门匾额上写着“青羊宫”三个大字,不由心里一动。没有进过四川,但是我很早就知道,成都有一座青羊宫,是著名的道教宫观。那天天气晴好,青羊宫门前排队的游客还不少,因为当时需要逐人扫描健康码,检测温度才准入的。
   杜甫草堂没有其他旅游景点那恢弘的高大门楼和台阶,临近停车点有一座现代版的“介字型”板式大门,上悬“杜甫草堂”匾额,是草堂的北大门。门前一片小广场,设有临时售票处,稀稀疏疏地排列着几辆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柜车。
   履行了入门手续,走进草堂院落。如今的草堂是一处宏大的城市公园,囊括了附近的几个小景点,据说占地三百多亩。书载:当年杜甫避乱入川时,曾在浣花溪畔筑草堂居住将近四年,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歌。离成都后,草堂倾毁不存。五代时前蜀诗人韦庄觅迹旧地,重新结茅,后人不断修葺,遂得以延续。
   “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后人在诗人流寓成都时故居遗址上建立的纪念性园林,内容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板块,遗址复原、工部祠、园林区。历史上草堂屡毁屡建,其实早已无甚真迹可言,不过是后人怀念古贤的一方偶像性建筑,多少年来,这里是后世文学之士心中的一方圣地。
   唐朝是历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也是诗人辈出的年代。盛唐时期,渐至顶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境遇,诗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李白浪漫无羁,诗风豪迈奔放,雄奇飘逸,人称诗仙,刘禹锡昂扬激越,词句有铿锵豪迈之气,被誉为诗豪。李贺生不逢时,英年早逝,其诗多有神仙鬼怪,愤世嫉俗之作,被称为诗鬼,唯杜甫心系苍生,忧忡国事,有儒雅宗风,仁者心怀,被后世尊为诗圣。诗坛群英中,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为“李杜”,杜甫和晚唐诗人杜牧之生活年代有差,则被后人昵称为“老杜”和“小杜”。
   文革后期,我手边得到一本郭沫若老先生的大作,《李白和杜甫》。因为当时书籍匮缺,郭著中旁征博引,摘引了大量史籍论述和诗歌原作,知识面非常宽阔,因而每每捧读,不忍释手,倍加珍爱。但是我并不认同书中“扬李抑杜”,把一些文学话题附会政治生态的观点。
   在这部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中,作者从六个方面对老杜进行了全面抨击:阶级意识、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恶习,纵论下来,“贯穿古今,尽工尽善”的杜诗还有可取之处吗?所以当时我就以为,用近代人的意识形态来批评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的古人,是不客观的,不公平的,也是不合适的。
   作者的批评忽视了杜诗中最闪亮的一点,诗作中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对底层人群疾苦发自内心的关切与同情,也就是所谓的人民性。
   杜甫生活在中唐混乱环境之中,身处社会下层,并无门阀可言。从《杜甫年谱》看,诗人家道清寒,一生仕途坎坷。四十四岁上,遭遇安史之乱,四十六岁春,一度被叛军俘获,四月逃出,几经辗转窜归凤翔,凤翔当时是肃宗的行在。
   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位从八品上,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四十九岁,居成都浣花里筑草堂。五十三岁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成为从六品副处级官员,后世因之称为杜工部。但唐代的检校官是虚衔,不是实职,更没有事权,略同于后世官员离职后享受某某级别待遇的恩赏。
   五十四岁,辞幕,归浣花溪。五十七岁,出夔门东归,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五十九岁,“啖牛肉白酒”,卒于湘江耒阳至衡阳舟中。
   同处于安史之乱中,五十七岁的诗人李白先避居庐山,后为永王李璘征召为幕府,当时颇有一番“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的宏伟抱负。
   后李璘在皇位竞争中落败身死,太白身为从逆之人,系浔阳狱中。五十九岁,流放夜郎途中至白帝城遇赦,于是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旷世绝唱。
   漫步草堂花径,难免会想到诗和诗人,以自己的学养和认识,不过偶然发些无关乎痛痒的小感慨,并不能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乃古今一理也。
   其实李白和杜甫,浩瀚中国文学海洋中并峙的两座奇峰,盛唐以来璨若星河的文化星群中最耀眼的双子星座,同为华夏文明隽永的传世瑰宝,二人各处一隅,从无争执,偶有唱和,不过是文人酬酢,萍水相逢,原没有必要去褒一个贬一个。
   在战乱环境中,李杜二人同样遭遇颠沛流离,漂泊无依,寄人篱下,目睹生灵涂炭,壮志难伸。不同的是,李太白先生站错了队,几乎性命不保,杜子美先生跟对了人,得以步入仕途。体现了统治者政治角逐的残酷无情。
   如果有人问我,参观草堂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会说,一是竹子,二是水。除了主体建筑,浓郁茂密的竹篁是杜甫草堂的主要景观。杜诗里面咏竹的词句很多,诗圣是否像后世的郑板桥老先生那样爱竹,我们不得而知。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在这首题为《苦竹》的五言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以竹自喻。“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在古人的意境中,竹子枝干遒劲,宁折不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被视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也许就是杜甫一生的写照。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3 15:39 , Processed in 0.081004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