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劲草山丹:刨小蒜 捡地软 采扎梅 (18) 文/劲草山丹

2021-1-15 21:23|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115| 评论: 0|原作者: 屹梁梁

摘要: 刨小蒜 捡地软 采扎梅(劲草山丹) 法国著名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农村时,我就曾经在那些细细碎碎的小事上,看到老乡对 ...
19-27-32-032.jpg


[attach]956760[/attach]




982c7c43aca9430fa50b8058ddb80827_th.jpg


刨小蒜 捡地软 采扎梅  (劲草山丹)

法国著名启蒙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农村时,我就曾经在那些细细碎碎的小事上,看到老乡对生活的态度和从中获得快乐。

新春的大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绿色的小草睡了一冬,醒了,迫不及待地伸展着腰肢,钻出地面四下探望。其中,有一种类似青草的小小植物却不知道,它的稚嫩的生命已蕴藏了危机。它的名字叫小蒜,是一种自生繁殖的野生植物,也叫山蒜、野蒜。在弥漫的山野的绿草中,并不起眼,可是,那些陕北的婆姨女子好眼光,一眼就能认出来,一边说笑着,一边就把它们用小鐝头刨了出来。原来她们就是奔着小蒜埋在土里的白白的蒜头去的。一会儿,每个人的手里都攥着一把绿苗白头的小蒜。回家以后洗干净切碎,用盐、花椒腌一下,在拌上一点红辣椒的碎末,当小菜下饭或调饸饹面条吃,味道很窜,有一股蒜的味道,还夹杂着辣椒的刺激。在缺油少菜的陕北地界儿,是一道不错的调味菜,开胃下饭,很受欢迎。刨小蒜都是顺手捎带的事,给婆姨女子带来快乐和喜悦。

雨过天晴,地面上湿漉漉的,你看,婆姨女子娃娃们又擓着柳条筐出门了,他们陆陆续续聚集到有草丛的山坡上,低头弯腰寻觅着什么,一阵子,筐里便装满了有点像木耳一样的东西。一打问,这东西叫地软。有人说,是羊走过留下的羊粪蛋变得,有人说,是地皮上杂草中生出来的。后来考证,其实,是一种菌类,一遇下雨地表潮湿,便一团一团膨胀起来,藏在草丛中。人们捡回来洗净晾干后存放起来,想吃时用水一泡,再和蒸熟的洋芋拌在一起做馅儿,别有一番风味。地软包子现在已成为陕北小吃一大特色食品。我在一次展销会上,还看到了包装好的地软,地软已变成像木耳、蘑菇、各种山野菜一样的绿色食品走进市场,搬上了城市人的餐桌。想起插队时,也跟着老乡们钻头觅缝地在山洼地畔捡拾地软时的情景,还十分亲切呢。捡地软时,不像刨小蒜,大伙说说笑笑随情随意,因为小蒜既长出来就不会消失,今天没发现,明天还可以再找。捡地软则不同,太阳出来,地皮晒干了,它就会像捉迷藏一样,隐匿不见了,所以得抓紧找寻。捡拾时,谁都不说话,认真的、聚精会神地找。只有当松蓬蓬的地软装满了柳条筐,人们才直起腰,仰起头,抹抹头上渗出的汗水,露出胜利得意的微笑,攀比着,看谁眼尖手快拾得多,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是一种知足长乐的态度。

扎梅盛开的时候,粉得鲁鲁的,散发着韭菜花的香气,在毛烘烘的草丛中,很显眼。它的别名就叫细叶韭菜,属于百合科。人们把它采回家晒干碾碎,有的还捣成一块一块存放起来,炒菜时,捏一点放在油里一烹,顿时,香气扑鼻。比花椒的味道还浓。我记得我公公文革下放到延安时,家住在万花山后沟的农村,那年窑洞的垴畔上开了不少扎梅花,我和老公上去一通狂采,回来晒干,吃了好长时间。采扎梅只掐头上的花就行,不伤害它的根茎,来年自然又是一茬新的花盛开。那时,我一直搞不清这种像韭菜花的草花叫什么,有的陕北人叫它“贼母”,有的发音为“策么”,不知是哪两个字。最近,有个叫王六的陕北籍的有心人,专著了一部陕北方言成语的书,我终于查到了根源,原来叫“扎梅”是个挺美的名字。

刨小蒜、捡地软、采扎梅,都是陕北生活中的一些细碎活计,但是,正是从这些细碎的点滴的生活中,才能体味出陕北人生活的滋味和风景。

5680ce3ea3a44c12afffaae8acdb22fd_th.jpg


75b24e11b900451288b00f2fb24e69db_th.jpg


s14.sinaimg.jpeg


pic1.zhimg.jpeg


网络配图,因扎梅花搜不到,这里见谅了!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5 20:58 , Processed in 0.13800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