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南贺村记忆 ·张翟西滨

2020-4-5 19:01|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227|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南贺村记忆·张翟西滨 一晃,插队已有44个年头咧。 当年一个风华正茂,毛头小伙,转眼双鬓斑白,耳顺之年。这些年,我曾多次回到第二故乡——南贺村,要么路过深情张望,要么入村短暂停留。可谓,来也匆匆,去 ...
南贺村记忆
·张翟西滨
图片1.png
       一晃,插队已有44个年头咧。
       当年一个风华正茂,毛头小伙,转眼双鬓斑白,耳顺之年。这些年,我曾多次回到第二故乡——南贺村,要么路过深情张望,要么入村短暂停留。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特别是2016年初回到队上,因修公路征地,村落被整体拆迁三分之一,我所在的知青点已是瓦砾堆积,面目全非,我急不可耐搜寻我所住过的准确方位,悲喜交集,别有滋味。站在高处,放眼村落,哦!昔日的土房土墙土路,已被错落有致、漂亮的二层阁楼替代,厚实平整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不远处的省级公路还有保洁员在清扫路面,一幕幕,一幅幅,尽收眼底,今非昔比,我竟一点也认不出了。可谓,如今南贺村,旧貌变新颜。
       返回城里,也许恋旧。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过去残存的记忆和村落原来的模样,恨只恨不会画画,惟用手中笨拙的笔,勾勒、还原当年小小村落的旧貌和图景。
       南贺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千百年来,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据乾隆十六年咸阳县志记载,南贺已称镇,居住村民136户、900余人,是四邻五个村总户数的近两倍,成为周围村落人数之最。封建社会兵荒马乱,干旱、蝗灾接二连三,到了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1年重修的咸阳县志记载,南贺村已由136户减至62户,人口仅存305人。新中国成立后,南贺村不断发展壮大,已由一个氏族大村,发展为占地面积690余亩,8个生产队、505户,2000多人的大队。隶属咸阳市(当年归咸阳地区管辖)周陵公社下面的一个大队,它坐落在北莽原上,公社辖有陵召、新庄、石羊等近20个大队,我大队在公社驻地的最东边,一条弯延曲折的咸宋公路绕村而过,通往泾阳、三原、淳化等县,由市区开行的2路长途车,终点是底张公社坡头站,途经我村,站名就叫南贺村,票价为0.28元。南贺村分为两个自然村,8个生产队。我所在的大自然村共有7个生产队,分布情况:南面村口是正在兴建的村办企业造纸厂;东头是一、二、八队;西头是五、六队;北面是三、四队;七小队离大村尚有两里路,处于最东面单独的自然小村落,社员也称“司家庄”。全村有2000多人。大队建制: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大队长1人,妇女队长(主任)1人,民兵连长1人,大队设有会计和出纳;各小队基本配套大队建制,所不同的是由“大”变“小”罢了,无民兵队长,而有1名贫协主席,其职责我也说不出。不过我用笔书写出“俺小队干部”,纯属自斟自饮,一笑了之:
生产队长
       千条银线针眼系,三级所有队为基;生产队长“土皇帝”,手握大权数第一;出身好、威望高,懂生产、会打理;大事小情一把抓,两眼一睁忙到熄;分工派活有头绪,敲钟之后走头里;风里来、雨里去,任劳任怨性子急;偶尔也会撂挑子,知青不问啥道理;只听队长发牢骚:鼓牛劲受夹板气!插队四年经六任,走马灯似像换衣。
会 计
       会计一职固定的,能打算盘心忒细;记工分,记账目,多半还能出主意;虽不呼风又唤雨,精明强干惹不起;分粮分红忙不休,猫在屋中算仔细;小队会计本姓杨,人高马大笑眯眯;吃大灶常预支粮,从未断顿过不去。
出 纳
      出纳保管一人兼,老实巴交粗布衣;少言寡语埋头干,忙里忙外没脾气。
贫协主席
      贫协主席管啥的?至今想来仍是谜。当年他有五十几,家在知青点隔壁;年龄差异少交际,顶多到家借农具;社员大会常发言,句句话儿暖心里;只要干活在一起,总能听到大道理!
妇女队长
       职责专事女劳力,人到中年颇麻利;生产生活全顾及,家长里短解难题;田间地头谝闲传,一片欢声和笑语;心中铭记一桩事,秋收地里掰玉米;男女有别老规矩,队长发话让歇息;男左女右各自便,长时未见女劳力;妇女队长一察看,拔毛豆,厚脸皮!声声入耳风雷疾,呼啦啦四散逃离……
       那会儿,大小队干部均不脱产,出工挣工分,至于有无补贴,我就说不上来咧。大队部位于全村中央,院落不大,几间低矮、破败的“厦子房”供大队干部办公,靠近南头第一间是大队广播室,高音喇叭不同方向,悬挂好几个,专人管护,每晚定时转播中央电台新闻或其它节目。平时,通知个急事,安排个活路或呼叫某某人,别说,高音喇叭一响,角角落落的人皆能听到。大队部对面是村上唯一的供销合作社,其实就是杂货铺,里面的商品再简单不过咧,多是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有时,嫌大灶饭不好,我也会到店里买一斤点心(8毛钱),改善一下伙食。门外自东向西是一条宽约3米的土路,贯穿村中,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大队部土台之下,有一空场地,那是全村人集中开大会的地方,一年难得开一次。我滴神呀!立的、坐的、圪蹴的,犹如一幅乡村民俗风情画。
       村中家家户户多见土墙土屋,是典型的陕西八大怪之一“房子半边盖”,也有两坡屋顶的机瓦房,砖混结构的房屋几乎没有。每户有不大不小的院落,前院多为柴房(摆放各种农具)和灶房,中堂多见对称的堂屋,主要住人和囤积家中粮食;后院多有简易的猪羊家禽圈舍和旱厕。更有个别人家还种有一坨散种自吃的小菜园。每家少不了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瓮,分别摆放在不同位置,图个用水方便,各家都有拉水的架子车和大汽油桶,南面靠近村口有一个机井水塔,我所在的北面3队也有一处机井水塔,每大汽油桶水收取5分钱,以解大村人吃水所需。当然,有的人家也有窖水,全凭力气往上提拽。二道旱原最缺的就是水。社员常说;“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
       我们是产粮区,村上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苞谷,各队也种有少量的红薯、谷子、黄豆和油菜等农作物,夏季各队有西瓜、梨瓜或香瓜地,有的队还多年建有苹果,杏枣、柿园等,但种植面积不大,实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那时,种地全凭苦力,机耕地很少,一是,人多地少,穷乡僻壤,像我队辛苦一天,劳动日(10分工)值4毛钱,而男知青为二级劳力,女知青为三级劳力,干一天还不足4毛钱,机耕还要破费,队长总不忍心;二是,地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极不规则,即便花钱来机耕,还得投出劳力。因此,牛拉犁、马套耙的传统耕种方式,难以割舍,习以为常。
       对咧,当年各队还有大小不等的塘库,以备抗旱所急。其实,我队塘库远离村落,走电线、抽塘库太泼烦,很少蓄水发挥作用,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村中北面不远处建有一所小学,接纳周边的贺家、大石头等几个大队适龄学童,因离我队最近,加之,后期我又带学前班,曾多次进入该校,学生几百人,印象颇深的是:我们敲钟上工,他们敲钟上课。
       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民谣:“上海的楼、西安的塔,比不上咸阳的冢圪瘩。”自古就有“咸阳黄土埋皇上”一说。金人赵秉文留有诗句佐证:“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靠近一、二、八队地界,有一个很大的“冢圪瘩”,不知埋的那位皇亲国戚。一天,听说有人挖墓寻宝,顿觉好奇,我跟不少人到地里观看,大冢旁间隔几步便是被探铲人为钻探的深洞,最大的洞如井口。有人说,挖出陶罐咧;有的说,找到宝物咧!那会儿,对古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再说,当地社员总觉得后人动先人大冢,大逆不道,会遭报应。果不其然,多年后听说,村上有人盗掘古墓、倒卖文物,被绳之以法判了刑。
       还是说说咱知青事吧!当年大队知青有108名,分散各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一处知青点。当年村上建有一个知青大灶,大灶安排2至3名社员采购做饭,知青每月买饭票,杂细粮按“四六”比例,也就是细粮40%,杂粮60%;一天三顿,凭票供应,早晚要么苞谷糁、要么撒沫糊,有馒头、发糕(苞谷面蒸的,俗称“锅沓沓”),中午多为汤面,稀汤拉水,“然面”极少。菜是咸菜或自腌的酸黄菜,炒菜一般大锅煮的萝卜,白菜和青菜,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月仅能咥一回见肉的荤菜,且“星星点点”。三夏大忙,蒸的“杠子馍”,一个四两,连瘦弱的我一顿也能咥它两个。偶尔,炸一回油饼,瞧,知青队伍排得宛若蛇状,多少次好不容易排到跟前了,干瞪眼油饼卖完咧。
       文娱活动少之又少,看戏更是寥寥无几。记得公社有一个电影放映队,近20个大队轮流进村放映。每月最多能看一场电影,影片多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老片,要看新片非要进城掏钱看。有趣的是,放正片前,必加映由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外国片不多,有的老影片情节词语,早已铭记于心,滚瓜烂熟。真是,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倘若获悉,邻村上演一部新片,哪怕风大、天黑、路远,也要结伴同行先睹为快。
       欲问知青与社员关系咋样?恕我直言总体不错,城乡一家,都不容易。对知青上山下乡的看法,不少社员说:“城里娃,吃苦咧!”当然,也有不同声音,听的最多的是:“你们下来是来掰馍的。”言外之意:“人增地不增”,多少还有怨气。试想社员咋能没想法和看法哩。在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心生怨言,岂敢评论。至今铭记在心的是,当年知青正值青春期,知青中男女交往,一来二去,忽生好感或心心相印的大有人在,见怪不怪。其中,有两位女知青和村中男青年谈了恋爱,至于是否成婚、白头偕老,我真不清楚。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回味的青春岁月,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悔意和情愫。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啊!南贺村,你在中国的大版图上,寻寻觅觅,渺小的真找不到方位,乃至捉起笔来连个逗点,也“顿”不下,不管拃长茎短,那是我青春芳华、魂牵梦绕,曾经战天斗地4年零4个月的一片恋土!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9 03:21 , Processed in 0.148009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