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一沓稿纸 (知青岁月) 文/张翟西滨

2019-6-18 18:43|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41|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一沓稿纸□张翟西滨 知青岁月的记忆,带着远逝的昨天。 回忆是一柱香,漫不经心地点燃,悄无声息地燃烧。那袅袅飘渺、随风曼舞的是如梦如幻的缕缕青烟,亦是渐渐远去的青春芳华。记得我们村中的农家孩子当年读 ...
一沓稿纸
□张翟西滨
u=2349425589,1681230701&fm=214&gp=0.jpg
       知青岁月的记忆,带着远逝的昨天。
       回忆是一柱香,漫不经心地点燃,悄无声息地燃烧。那袅袅飘渺、随风曼舞的是如梦如幻的缕缕青烟,亦是渐渐远去的青春芳华。记得我们村中的农家孩子当年读高中,大都到几里外的周陵一中住校就读,学校里有学生灶,顿顿有饭吃,谈不上好,但能吃饱。就这样家里大人还是会给孩子准备一些干粮带上。一来家里饭菜可口;二来以备日常生活急需。所以,男男女女的学生们大多皆“背馍”。细细一想,我们知青也不例外。无论吃大灶还是咥小灶,只要知青由城归队,99%的知青皆会背吃的,最常见的主食是大米、挂面、烧饼和蒸馍等,100%的知青会携带食油、蔬菜和零花钱。最常见的是用罐头瓶装的大油(肥肉熬制提炼而成,白如雪花膏)、腌咸菜或辣子酱等随拧开盖就可随意享用。不过,对我来说,随身携带的还有一沓稿纸。
       提及稿纸,真有故事。那会儿,劳作之余,枯燥乏味,我既不好走动串门,也不爱游手好闲,百无聊赖,就好躲在寒舍读点书、写点啥,说喜爱文学创作吧,还真谈不上。仅是好这一口、务个心慌。插队时,我带去家中一个长方形的轻便绿皮箱,里面盛着换洗衣物和所需日用品,就摆放在床头,下面是用砖砌成半人高度,既当桌又防潮,一举两得。也正是这张不是桌胜似桌的案头,时常写点杂七杂八的小东西,打发寂寞、充实人生,使我度过了4年零4个月难捱的知青岁月。
       案头犹如桌面。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爬在案头,写了不少小篇什。或许是讲究或许是习惯,我每写出一篇,自觉满意了,才会正式誊写到稿纸上,哪怕错一个字,我皆撕毁重来,一是保持“卷面”工整、美观;二是信奉三句话:写不写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发不发是报刊的问题;尤其向报刊投寄的稿件,尤为苛刻。譬如,当年根据我带村中学前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曾撰写出一篇3000余字的儿童故事《棍棍》(该篇招工进厂两年后,终被省级《群众艺术》月刊发表),不知历经多少遍修改,那怕改几个字或添加几句话,都要重新再来,不抹一个墨疙瘩,日积月累保存该篇的手稿竟多达十三、四稿、足有200多页。所以,用去了不少稿纸,亦浪费了不少稿纸。当年,稿纸在村中是个缺货,唯一的供销合作社罕见或者压根儿就没有。学习用品只是针对中小学生卖的生字本、算术本、描红本等寥寥无几且纸张粗糙泛黑,用钢笔书写,一写就洇;墨水是小瓶装的“驼鸟牌”蓝黑或纯蓝色两种,欲买稿纸(俗称信纸)还真要到几公里外的公社供销合作社或咸阳城里才能买到。所以,每次回城里的家,我总会习惯性买一沓稿纸,印象颇深的是下方一角标有“远航”二字的稿纸,洁白蓝道,十分精美,最关键的是钢笔书写起来爽快也不洇,每本几十页,一沓定价0.19元。
       其实,有时用完了,农活忙的人返不了城,只好委托回城的知友将一沓稿纸捎带买回,恕我冒昧直言咧,偶尔捎买的稿纸真不如意,说好的要方格稿纸,他却捎带的是道道纸。难怪有“要得可口,自己动手”一说。有时稿纸带到队上我还真不舍得用。写初稿时,我总会先写在生字本上乱涂鸦、打草稿,诗歌也罢,短文亦好,边写边改,觉得自己看过眼了,才正式誊写到稿纸上,塞进信封,贴枚8分或4分钱邮票投向省市报刊,不管结局如何?长流水不断线,犹如雪花般飞扬,写的多、投的多,大都泥牛入海无消息。初生牛犊不怕虎,自个并不气馁,依然我行我素、心驰神往,笔耕不辍、百投不厌。但凡写出大都留存底稿,积存了厚厚一大摞。诸如:小说、故事、快书、相声、诗歌等大小篇什少说也有几百篇。
9b6fe7ebe7b55b51f098c8a012e6836.jpg
       1979年秋,我正在村中带学前班。一天,村上有人给我传话,说大队供销社有我一封信件。暗想:家人、同学互通信件,再平常不过咧。我并未在意,放了学、吃罢午饭,懒洋洋地去收取信件,嗬!一封硕大牛皮纸信封包装的厚厚信件,眼前一亮,打开一看,是辖区寄来的一本文学季刊:1979年第三期《咸阳文艺》(当年若刊发作品,均给作者寄样刊),稀里糊涂,翻阅目录,我滴神啊!原来是我写的拙诗《约会》赫然刊登其中。那一刻,高兴地我蹦了起来。这是我人生首篇且出自我的知青岁月,咋能不兴奋么!端详占居一页的诗作,爱不释手、百感交集,不知耗费了多少夜晚、多少心血、多少稿纸,终依稀透亮光。至今保存,不妨照录:
年青技工王晓莉,
灯下仔细搞设计。
师傅进门不客气:
“怎么,小伙子约你去不去?”

姑娘抬头又垂下,
嘟嘟囔囔生怨气:
“光知道约会看电影,
咋不知把工作搞上去!”

师傅不由笑出声,
满有风趣劝徒弟:
“晓莉,十点钟声早响过,
没要紧事他舍得打扰你?”

姑娘一听有道理,
小伙儿脾气她熟悉。
围上围巾整整衣,
出门消失在夜色里……

小伙儿树下踱来踱去,
显然是冷又是急。
姑娘上前把围巾递,
替他围好问来意。

麻利的小伙没说话,
只把一卷东西往姑娘手里递。
路灯下打开好新奇,
“难道他也搞设计?”

一阵寒风掠过去,
小伙子好象才醒利:
“我要改革旧机器,
请你帮我解难题。”

姑娘急步迎上去,
如同旧友才相聚:
“亲爱的,我对不起你,
这样的约会晓莉天天都乐意。”
       这首八节32句的大白话诗作,纯属遐思,终于钢笔字变成铅字。虽距今发表已满40年。旧作重温,俗不可耐、羞于见人,尚能发表,足矣见证了那个时代青年人崇尚追求的恋爱观和人生价值之趋向。
       前不久,我高中同班同学、同年同天插队到同一公社不同大队的知友王永成见了我仍念念不忘:“当年我在村口碰见你几次回家,一开口便说回城买沓稿纸。”扪心自问,知青岁月,时常为买一沓稿纸进一回城,够不够跑路钱?咋有那么大的劲?
       不过,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往事如歌,一晃毕竟过去40载。知友若不道出此言,我还倒真忘了这码事。
       难怪文人说,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无论你伸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该文系知青纪实文学《青痕》之104篇)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07:51 , Processed in 0.13500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