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陕北风俗:女人不进羊圈

2019-3-18 11:38| 发布者: 上官紫| 查看: 332| 评论: 0|原作者: 屹梁梁

摘要: (摘自公众号:口述知青)“起羊圈”,就是给羊圈起粪。北京知青抵达陕北,大多是68到69年的冬天。因此很多人回忆起来,第一次参加的劳动都不是地里活儿,而是“起羊圈”。和起猪圈、牛圈、驴马圈相比,起羊圈有三个特 ...
083555v6s0z61m86n6c7vg.jpeg

(摘自公众号:口述知青)


“起羊圈”,就是给羊圈起粪。北京知青抵达陕北,大多是68到69年的冬天。因此很多人回忆起来,第一次参加的劳动都不是地里活儿,而是“起羊圈”。和起猪圈、牛圈、驴马圈相比,起羊圈有三个特点:干硬、难刨的羊粪;呛人、熏眼睛的羊尿氨味儿;以及机动灵活、凶猛无比的跳蚤军团(陕北把跳蚤叫“虼蚤”)。

羊粪干硬,是没办法的事儿。因为羊粪本身就相对干燥,羊吃的草又是高纤维的东西。在圈里,细小的羊蹄子,以极高的压强在羊粪上一踩一踩。半年、一年下来,羊圈里的地面就被压得特别坚实。对付羊圈里坚硬的羊粪,只能耐心地刨。没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羊尿的氨味儿刺鼻,甚至熏得人眼睛睁不开。加剧这一“效果”的原因是,陕北的“羊圈”,并没有其他地方那种意义的“圈”。羊圈、牛圈、驴马圈,甚至猪窝、鸡窝,在黄土高原上,通常都是大小不等的窑洞。所以,氨气聚集在圈里很难散出去。怕羊尿氨气味儿,不是知青娇气的“专利”。老乡同样受不了这个。记得第一次起羊圈时候,一个十五、六岁的当地学生娃,冲进去干了才一分多钟,就泪眼眯眯地撤了出来。老农耐受力强些,多干一会儿,也用毛巾揉着眼睛被迫走出来换气。随着羊粪越挖越少,氨气的浓度逐渐降低,刺鼻熏眼睛的氨味儿也就越来越弱了。

timg_1552814486686.jpeg


我们第一次参加起羊圈时候被告知,当地风俗,女人是不许进羊圈的。问老乡其中道理。大概女生在一旁,有什么不方便说,所以他们都嘻嘻哈哈,打岔回避。后来,通过劳动以及后来的交流我大概猜出了端倪。羊身上的跳蚤是各种牲畜身上跳蚤最多最厉害的。自然,羊圈里跳蚤也最多。去起羊圈之前,老乡嘱咐我们几个男生,对羊圈里跳蚤要有思想准备。我们讨教经验。老乡告诉我们,最好只穿一条裤子,干活儿时候,把裤腿卷到大腿根部。整个小腿大腿全光着。冬天起羊圈,这样不冷吗?不会的,羊圈里的羊粪始终在缓慢发酵。而且很多羊夜里挤在充作羊圈的窑洞里,发出的热一下也散不出去。我们依计而行。果然,起圈时候,就感觉到腿上被什么东西一点一触地。定睛看去,这里一个黑点,“忽”地就没了。那里又一个黑点,“忽”地又没了。不用说也知道是跳蚤。如果正常穿裤子,跳蚤就钻进衣裤里边去,后果不堪设想。即使这样做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跳蚤钻到衣服里。晚上睡觉时候,我们把衣裤脱到离炕很远的地方。然后用666粉进行“围剿”。后来我们发现,跳蚤根本不怕666。白天可以观察到,一层666粉上,跳蚤扑、扑、扑地在打“沙滩排球”,玩儿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每天身上多少还是要被跳蚤咬几个包。

年轻娃娃告诉我们,我们来以前,大人们起羊圈,都是脱得光出溜溜的。那样,干完活儿再把衣裤穿上,基本上就能避免起羊圈时候的跳蚤。哈,这下我终于明白了起羊圈不让女人参加的理由了。没那么神秘。但也有几分嘀咕,那些娃娃是不是在瞎吹呢?

来源:博客“老路三歌”,网络配图。

IMG_20190317_172226.jpg


mmexport1552860614275.jpg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0 16:01 , Processed in 0.152009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