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塞外记事6

2018-11-17 17:34|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79| 评论: 0|原作者: 臧民力

摘要:            塞外记事6             东北方向,距牡丹江市数十公里处有个铁路柴河小站。小到从未见过。掀开重重的防寒帘进去,中间就一座和我们知青点大小相仿的铁火炉,上面接着一根锈成褐色 ...
           塞外记事6
    
       东北方向,距牡丹江市数十公里处有个铁路柴河小站。小到从未见过。掀开重重的防寒帘进去,中间就一座和我们知青点大小相仿的铁火炉,上面接着一根锈成褐色的铁皮筒,横穿过候车室通至墙外。四周有几排木制长椅,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等车的旅客。老旧而昏黄的灯光下,天花板和墙壁的油漆早已斑驳陆离。角落里,布着灰暗的蜘蛛网。
       这是四十多年前一个铁路小站的真实写照。我当时被生产队派往柴河林业局原始森林筑路队做工,临年关时回红星村,途经此地候车。
      已是晚间十点多了,人们或闲坐着抽烟,或以各种姿态打盹。整个室内静悄悄的,偶尔只是火炉里发出毕剥的燃烧声音。之前曾在另一小车站侯车,坐在木椅上浑身被臭虫咬得惨烈,这回吸取教训,不坐椅子了,围着火炉踱来踱去消磨时光。
       帘子被掀开了,进来一个身挎绿色书包的年青人。一面用帽子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一面打量着小站,似乎挺陌生的样子。他长圆脸,皮肤清晰,腠理细密。那身流行的青年装,标示着应是一个南方都市人。他走向火炉,摘了手套伸出手搓着,象是打招呼:"呵,挺冷。"
      一听就知道是南方人的普通话口音,我接口道:"是啊。你去哪?"
       "上海。你呢?"
        我眼睛一亮:"尚志,插队的地方。我是浙江的。"
        "噢,老乡。我老家也是浙江的。" 他伸出手来,脸上显出诚恳而热情的微笑。
       我握住手迎着微笑:"真巧,你哪趟车?"
       他的车次比我还要晚点,正愁无聊呢,这下可有说话的伴了。寒暄中知道,他也是68届的,支边到附近的林场。虽然活儿挺苦的,成天不是伐大树就是堆木头。但有工资,待遇还不错。他並不以此炫耀,这使我想起家乡有个支边到大兴安岭林场的邻居姑娘,有次相遇时嘲笑道:农民伯伯,你担粪桶种地时可脸红?而眼前这位上海人则全然没有那种庸俗的小市民气,立刻对他有了许多好感。
       话匣打开了,伟大人物,伟大时代,理想信仰,人生价值……那个狂热岁月中所有热衷的话题,在两个素昧平生的年青人之间,就这样畅所欲言兴奋地交流着。那种引领世界,改造世界的光荣使命感,溢于言表。两张尚无风霜印痕略显稚嫩的脸庞,被从小火炉盖缝隙里闪射的火光,照得红扑扑的。不知道的,还当是一对老朋友邂逅的激动呢。
      人都有幼稚和未成熟的时候,但幼稚表现形式和结果各不相同。成熟也有过程,但那种条件下越是锻炼,越是更多的人游离了初衷,回归所谓的现实生活。有的自立自强,有的趋炎附势,更多的是茫然而又不甘落伍,在虚无漂渺的乌托邦主义下寻求精神庇护和真理所在。在当时,封闭和禁锢使得思想只有一种颜色,从理论上说,红色及其程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然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又无情地践踏蹂躏着这一准则。随着信仰危机和苦难生活的不断叠加,现实的双重磨砺激发了知青的敏感特质,人们开始反思,叛逆,走过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蜕变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回顾当年的幼雄,毫不需要羞赧甚至悔恨,它是一种规律一种逻辑,必然地和求索者与生俱来的精神宝玉,系于此身一世。
       两个年青人当时没有想得那么多,但他们信仰真理和报效祖国的一片赤诚,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在火与铁的锤炼中,必定变得老成而深刻,淡定而坚强。正是这种内在本质,注定了他们将汇入社会思想意识变化发展的的主流,来到今天并趋向明天。
       畅谈中,时间一下子过得飞快,我的车次进站了。我们匆匆地握手道别,临了都忘了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只留下候车室中央那炉炉火,在小站里久久地散发着那融融的暖意……
       每当想起这段小站偶遇,心里总要默默地问上一句:朋友,今天,你又在哪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3-29 19:50 , Processed in 0.180010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