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我和大山里的姐妹 作者/傅耀华

2018-8-29 16:41|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257| 评论: 0|原作者: 傅耀华

摘要: 我和大山里的姐妹1968年我高中毕业,即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大潮,卷回了我的老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别山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我是村里唯一读到高中的女孩子。那个年代,在我们大山里,别说女孩子,就 ...
            我和大山里的姐妹

   1968年我高中毕业,即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大潮,卷回了我的老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别山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我是村里唯一读到高中的女孩子。那个年代,在我们大山里,别说女孩子,就是男孩子上高中也是凤毛麟角。我的那些同龄伙伴,大多数只读到初小,也就是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一来,小学五、六年级办在公社所在地,往返要走三十多里路,老师要求学生住校。二来,那年月,在不少人看来,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那时农村粮食的分配,由口粮和工分粮两部分组成。口粮,按照人口分,大人小孩标准不一样;工分粮,按照工分分,工分挣得多,粮食就分得多。有的家庭家大口阔,父母觉得女孩子迟早都要出嫁,是人家的人,所以要她们帮家里挣工分,挣工分粮,不让她们读书。我一路读到高中,我的姐妹们非常羡慕!

   从回乡到1970年初,我一直在生产队干农活。虽说我就出生在贫农家里,生长在穷山沟里,可我是知识青年啦!我谨记毛主席发出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生产劳动中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磨炼自己。我没有读书人的脆弱,没有女孩子的娇气,能吃苦耐劳。我的积极表现,得到了父老乡亲的一致认同。后来,他们还选我当上了妇女队长。乡亲们说我是村里的知识分子,队委会的秀才。生产队里的大事小事,都少不了叫我的参与。我也乐于为大家多做些实事。

   那年月,全国到处都在学毛主席著作,背诵毛主席语录。队长让我这个秀才充分发挥作用,当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辅导员,担任了村里的广播员。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便拿起喇叭筒,在村后面的山坡上播诵毛主席语录。村民听到广播,便陆续聚集到村头,听队长派工,开始一天的忙碌。村里开社员大会,需要读个报纸、唸个文件什么的,自然都是由我包揽。

 有一件事最为同伴们津津乐道,就是给女社员争报酬。那时候,早上出工,生产队的计分标准是 : 男社员 1 分,女社员0.5分。我觉得不太公平。早上就那么一个把小时,插秧、锄地、挑稻谷什么的,都是一样的劳动量,为什么妇女得到的工分只有男劳力的一半呢?我以妇女队长的身份据理力争,队长终于笑着答应了,给女社员出早工也记上 1 分。就这么点小事,我的那些伙伴,十分佩服我,说还是读书多些好,能以理说事。其实我也知道,在农村干体力活,男女还是有差别的,所以白天男劳力记工10分,女劳力记工7分,我们也都觉得合理。

 村里年龄相近的小四、守辉、仕华、小媛、淑安,这些姐妹和我交往最密切。大山里的女孩子,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可她们朴实、善良,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

 虽然我不怕脏不怕累,但是最害怕水田里的蚂蝗。每当蚂蟥爬到腿上,我吓得大叫。小四这些姐妹都很体贴、照顾我。要求队长把我和她们分到一个小组干活儿。她们在水田里扯秧、插秧,让我在田岸上挑秧、撒秧把,让我去烧茶送水。她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体贴,让我十分感动。我决心向她们学习,慢慢去适应环境。中间休息的时候,就该我忙了。我给她们讲故事,讲报纸上新闻,胡侃外面的世界,有时还教她们唱歌。她们也给我讲了大山里的不少趣事,还教我纳鞋底,做布鞋,绣枕头。那段时间,我还真是学到不少的针线活。当时我绣的一对枕头,嫂子一直保存着,还不时拿到人前夸耀。 

 我们村前有一条小河,叫进士河,因有“一河六进士,两岸四将军”而获此美名。这条河上游有一座水库,河水清澈,起落有致,两岸风景秀丽,如今已经开发成进士河漂流。进士河漂流,上了中央电视台。经过我村的一段河流,河水平缓,不深不浅,是游泳的好去处。高中读书的时候,我们体育课学过游泳。有一次,我问她们敢不敢去河里游泳,她们说只要我愿意教,她们就去。那天,姐妹们一个个把衣服从家里偷偷拿出来,先放到我家。下午收工时,三三两两漫不经心地在河边磨蹭。天快黑的时候,我们才蹑手蹑脚地来到河里。说是游泳,对于她们来说也就是玩水,水淹到胸前就害怕,更不敢把头钻到水里。可是大家玩的很痛快,她们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去河里游泳。从河里上岸,姐妹们悄悄地来到我家换衣服。因为山里人认为,女孩子去河里游泳不成体统,是有伤风化的事,家长知道了会挨骂。只有我母亲,我哥哥相信我、宠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们挑豌豆到粮站。我不知道豌豆特实沉,也像她们一样,装上满满两箩筐。小四比我大两岁,她身体结实,干活如同男劳力。她说,你刚从学校回来的,不能和我们比,你少装点。从生产队到粮站十里多路,尽管我装的比她们少,一路上还是压得透不过气,一会儿就掉队了。小四见我落在后面,她放下担子,跑回来接我。她一直挑到赶上其她伙伴才放下我的担子,回头去挑她自己的。后来,每次干重活的时候,她们都嘱咐我说,你是读书人,干体力活一定要悠着点。

 我们生产队的田地,分布在进士河的两岸,直到两面的山坡上。那时候根本没有拖拉机,每到秋收季节,稻谷都是靠社员肩挑背扛。队长安排的时候,按田亩面积计工分。一丘田从割谷,到捆草头、挑草头,包给几个人完成。我的这些好姐妹,每次都是约上我一起包田。一天,我挑稻谷草头过河的时候,脚踩到了玻璃渣,人一歪险些倒在河里。守辉眼疾手快,赶快放下担子,跑步下河接下我的担子。上岸一看,我的脚还在流血。她叮嘱我回家包扎,就在家里休息,剩下的她们挑完。多好的姐妹呀!虽然我名义上是妇女队长,可处处都是她们照顾我。她们的关心体贴,她们的善行善举,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扉。

    后来,上面给我们村安排了江喜萍等四个武汉知青。我作为先回到农村的知青,作为妇女队长,积极协助队委会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尽量给他们一些方便,我们慢慢成为朋友。我的姐妹们也很热心的帮助他们,还把自己家里的生活用品送给武汉知青,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山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要大队部放影,我姐妹便约上武汉知青一起去看。有时,我们甚至一起走十几里路,到公社所在地看电影。

  1970年初,我被选拔到凉亭中小学教书,当上了民办教师。我虽然不能天天和姐妹们在一起劳动,大家仍然十分亲密。每次她们在学校旁边劳动,我都要抽空给她们端茶送水。有时候,她们也会说说笑笑,跑到我的房间休息一下,闹腾一番。

  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知识青年不光是接受教育,还应该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贡献。我当民办教师时候,大队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被选为队长。为了更好的把宣传队带好,实实在在为乡亲服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我省吃俭用,买一个收音机,边学边教。宣传队有十几个年轻人,我把小四、小媛、仕华也吸收到宣传队了。我们利用晚上和下雨天排练很多了节目,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歌唱祖国。根据同村老贫农王世念的家史,我自编自导《王世念翻身记》,到每个小队演出,场场爆满,受到一直称赞。之后,剧本被县文化馆收存。在大力推广学唱样板戏的时期,我吸收部分武汉下乡知青,把宣传队扩大到40多人,排练《沙家浜》,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那时候经常晚上排练到很晚,小四、小媛和仕华常常和我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我们同吃同住,亲密无间。

  我的这些姐妹们出嫁的时候,一个个都请我当伴娘。在她们心里,有我当伴娘既有面子,同时还觉得有读书人陪伴,预示将来自己的子女能读出书。后来,她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回娘家的次数慢慢稀了,我和这些姐妹见面的机会也就逐渐少了。

 1973年,我被推荐上师范读书。毕业后,先是分到罗田师范工作,后来调往了浠水,跟她们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到现在,和她们分开快50年了。我清楚地记得她们的音容笑貌,可是,她们的各自详情,并不十分清楚。

 她们现在还好吗?是不是也记得我呢?每次回老家,都没有见到我最亲密的伙伴小四。去年,她家里的人告诉我,小四已经是四世同堂了,我很高兴。让我痛心的是,姐妹中一位名叫仕华的,人很漂亮,心肠也好,居然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辞世了。唉,山里的女孩子,大多数将近二十岁就嫁人,过早地挑起养儿育女的重担,大部分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怎不令人腕息?

 我十分怀念那些大山里的姐妹,怀念回乡锻炼时同她们一起相处的岁月。那些年,与其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如说是接受这一群山乡姐妹的教育,接受她们至善至美的道德感化,接受她们的淳朴自然的情感熏陶!

  作为一个回乡知青,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我和姐妹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这是一段难忘的时光。“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的一种资格。农村,锻炼了体质,锤炼了意志,使我骨头坚硬了,思想成熟了。几年的知青生涯,让我懂得珍惜,学会善良,多些人生的感悟。

如今,我退休十五年了。打球唱歌,读书学习,国内国外游山玩水,十分惬意。可是,女人活百岁,总还是觉得娘家好。无论走多远,我还是最念我的家乡--大别山区的湖北罗田。我的家乡现在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有进士河漂流,有万亩花园,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我爱家乡的青山绿水,我爱家乡的鸟语花香,我爱家乡的民风淳朴,我爱家乡的乡亲善良,我爱那些大山里的姐妹,更有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让我没齿难忘!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3 15:59 , Processed in 0.108007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