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我的知青岁月——天堑变通途 作者 萧毅

2018-8-22 12:23| 发布者: 黑土阡陌| 查看: 345| 评论: 0

摘要: 我的知青岁月——天堑变通途 1969年初,我离开了上海,下乡去浙南农村插队。1972年底,下乡插队三年多的我,应征入伍来到了东北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 “离队参军赴北疆,屯兵戍境固国防。爬冰卧雪风沙漫,跃马操戈尘 ...

我的知青岁月

——天堑变通途


    1969年初,我离开了上海,下乡去浙南农村插队。1972年底,下乡插队三年多的我,应征入伍来到了东北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

 

    “离队参军赴北疆,屯兵戍境固国防。爬冰卧雪风沙漫,跃马操戈尘土扬。千里远征达武汉,万人会战驻黄冈。舟桥飞架越天堑,坦克炮车驰大江。” 这首诗是我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部队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1975年3月,我随部队南下参加总参举行的军事演习。

呜——汽笛长鸣,火车运行的轰隆声,好像在弹奏着雄壮嘹亮的《解放军进行曲》,长长的铁皮闷罐车(棚车)载着我们团,赴湖北黄冈进行架设长江浮桥的联合训练。

    我从封闭车厢的门缝里向外张望,只见车外一片白茫茫的。东北的三月,冰雪还没有融化,冷风从车门的缝隙里钻了进来,吹得我不禁打了几个寒颤。于是我又退了回去,弯着身子蜷缩在车厢的角落里。
    傍晚时分,列车停靠在苏家屯站。坐了一天的火车,腿和脚都麻木了,大伙纷纷跳下车去,在站台上洗漱和散步,拼命地呼吸新鲜空气。
    哒哒滴哒……集合的军号声响彻夜空,我们赶紧爬上火车,列车又慢慢地开动了。
    夜幕降临了,车厢里一片漆黑,咕咚、咕咚……车轮与铁轨的磨擦声不断地传入耳中,有节奏的拍子好像催眠曲似的,听了后昏昏欲睡。
    晨光从车厢的门缝里透了进来,列车慢慢地驶进车站,咣当一声停了下来。

过了一会,有人在车厢外大声呼喊:“山海关到了!山海关到了!”

大伙一听山海关到了,便一骨碌地爬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下了车。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观展现在我们眼前,犹如一条长龙卧在蜿蜒起伏的山脊上,厚厚的城墙,高高的烽火台,就像驻守边关的钢铁卫士巍然屹立。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势险要,不愧为“天下第一关”。
    列车如风驰电掣,继续在原野上飞驶,车厢外的景色渐渐地变绿,车厢里的气温慢慢地升高。南方的田野已经复苏,春暖花开、蜂飞蝶舞,大地一片苍绿,如王安石诗中所描绘的南国风光“春风又绿江南岸”。
    部队乘坐军列,经过二天二夜的长途跋涉和千里行军到达了武汉。卸下车辆、汽艇和铁舟等舟桥装备,又乘坐军车沿江南下,向长江下游的重镇挺进。两个多小时后,部队顺利抵达了目的地,在长江两岸的黄冈和鄂城,与兄弟部队会师。

当时,我在政治处宣传股。团部派遣司令部作训股吴参谋、通讯股周参谋和我,组成三人“战斗”小组,驻江边担任值勤任务,白天巡视通讯和广播线路,晚上观察长江潮汛水情,确保部队训练顺利进行。
   
我们的帐篷就安扎在江边。夜晚,江边没有电灯,一片黑森森的,江上偶尔有船驶过,犹如穿过一道流火。天一黑我们无处可去,只好呆在帐篷里,躺在用舟桥板铺成的“床”上,唠嗑有关各自下乡等经历。帐篷外不时地传来江风吹荡江涛的呼呼声和江水拍打江岸的哗哗声,每天晚上这风声和水声伴随着我们进入了梦乡。
    平时,我们经常徒步到长江堤坝旁检查线路。有一次,挂在树上的高音喇叭不响了,我爬上树一看,原来是广播线被树枝碰断了,赶紧接上。又有一次,架在竹竿上的电话线被风刮了下来,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攀到竹竿顶端,将线重新架上,滑下来时,不慎把手指给
划破了直流血。
    有时,我们还乘坐汽艇到江中考察水情。有一会,正巧碰上汽艇驾驶员是我的老乡,让我亲自驾艇在长江遨游。

极目远眺,水天一线。宽阔的江面上江水奔腾飞泻、江风猎猎、江涛滚滚,形成一座座山一样的浪峰,一沟沟壑一样的浪槽,互相撞击、互相撕咬,咆哮着、搓挪着,激起了一簇簇浪花,溅起的水珠象碎玉密雨般飞旋。万里长江波涛汹涌、水急浪高,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
   
汽艇在江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乘风破浪、飞速前进。
突然,发现有一头黑色的江猪在远处江面上时隐时现。
   
“快开枪!搞点江鲜开开荤!”有人提议。
   
呯!……话音刚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拔枪便打。
   
子弹贴着江面飞过,在远处的弹着点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可惜狡猾的江猪闻声后早已潜入江底,逃之夭夭。
    ……

周日休息时,我们游览了黄冈赤壁等名胜古迹。  

东坡赤壁,亦称赤鼻矶,位于黄冈城西门外。断岩临江,突山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悬鼻,故而得名。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赋有不少诗词等名篇,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观。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酹江亭等景点,瑰丽典雅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饶富诗情画意。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间著名学者杨宋敬选刻的《景苏园帖》,计石102方,为苏书各体中的精品。

全军舟桥部队共有8个团,其中5个团参加了这次舟桥会战和长江合练。我们团主要担负长江中间浮桥段架设的任务,战士们早出晚归、日夜训练。

    舟桥训练的内容由四个部分所组成,每道步骤和各个环节都必须互相配合,紧密衔接。第一部分是搭码头。先由载重车将圆桩和浮筒卸在江边,而后由舟桥兵抡锤敲和用夯砸,将圆桩插入水下泥中,并将浮筒固定在圆桩周围,成为浮桥码头。第二部分是卸铁舟。由牵引车将汽艇推进江中,由舟车将铁舟抛入江中。第三部分是铺桥板。由舟桥兵登舟操作,首先,将尖舟的凸锁(阳)套入方舟的凹扣(阴),前后衔接,将两舟联为一体;然后,将铁舟上的桥梁旋转90度后进行固定,成为舟桥;最后,将这样的两组舟桥左右连接,用碗口大的螺丝和螺帽将桥梁连接处旋紧固定,再将每块180斤的桥板扛上去铺好,架成单个浮桥,或称摆渡浮桥。    第四部分是架浮桥。由汽艇将单个浮桥拖到江中,单个浮桥集结在长江上,并排连接成一座跨江浮桥。
   
部队在舟桥训练中,可以架设多种形式的浮桥:一种是摆渡的单个浮桥,即摆渡浮桥;另一种是将单个浮桥连接起来横跨两岸的连体浮桥,即跨江浮桥。跨江浮桥又可分为单通道浮桥和双通道浮桥:单通道浮桥是由单个浮桥横向连接构成的,其桥面是由一个尖舟和一个方舟纵向衔接成的,可通过一辆坦克;而双通道浮桥则是由两座单通道浮桥并行横向连接构成的,其桥面是由两组尖方舟反向连接组合而成的,可并排通过两辆坦克。
   
在长江合练的那些日子里,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多次到训练现场拍摄军事记录片,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也深入部队慰问演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上将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亲率三总部、各兵种和各大军区的首长,前来慰问训练部队,并观看了军事演习。提高了战士们训练的热情,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和激励了斗志。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传遍长江两岸。
    在视察部队时,年逾花甲的李达将军,腰板挺得笔直,并举手敬礼,向接受检阅的部队致敬,良好的军事素质,众口皆碑。年已古稀的杨得志将军,穿着雨衣和水鞋,犹如年轻的战士,动作敏捷、疾步如飞,不断地向部队挥手致意,还时而停下来与战士握手,表示慰问,和蔼简朴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令人肃然起敬。李达副总参谋长和杨得志司令员还接见了机关人员并与我们亲切交谈,了解部队的训练和生活等情况,鼓励大家更好地完成这次军事演练的任务。

   
……
   
呯!呯!呯!枪声刚落,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已升上高空,架设长江浮桥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开始了。
   
长江两岸一片沸腾,牵引车和舟车飞速驶向江边,将汽艇推到江里和把铁舟抛入江中。集结在长江大堤上待命的舟桥战士,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飞快地扑向水中,跳上铁舟。
   
“嗨!嗨!嗨!……”江边打桩的号子声高昂激扬、直冲云天,桥桩很快就被树立起来,浮筒也已固定好了。
   
快!快!快!……”江中不时地传来战士们的喊叫声,他们迅速地将尖舟与方舟前后纵向衔接成一组舟桥,再将两组舟桥左右横向连接组合成单个浮桥,由汽艇将单个浮桥拉到江中,连接成一段段浮桥(浮桥段)。
    长江北岸的83团和长江南岸的84团已经把码头和浮桥段架好。浮桥上游的85团和86团顺水而下,用汽艇将已架好的浮桥段牵引到指定位置,与长江南北两端的浮桥段连接起来。浮桥下游的82团担负长江中间浮桥段连接的主攻任务,用汽艇牵引一段一段的浮桥,与南北两边的浮桥段进行连接,并逐渐向中间靠拢。

    当中间只剩下最后一段浮桥未连接时,由于长江流急浪大,逆水行舟难度很大,浮桥靠上去后几次被奔腾的江水冲了回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又失败了,第三次调集了好几艘汽艇前拉后推、同步进行,终于将最后一段浮桥插了进去,长江浮桥的缺口合拢了。
   
“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江中一片欢呼。
   
不到二十分钟,一座五千多米长的浮桥飞越长江,横跨两岸。威武的坦克和跑车,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浮桥上驶过,奔赴“战场”,车上的坦克兵和炮兵行举手礼,向站立在浮桥两旁的舟桥兵表示敬意。
   
“向舟桥部队学习!向舟桥部队致敬!”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这是兄弟部队发自内心的呼喊,也是对我们舟桥部队的高度赞扬。
   
此情此景,犹如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 游泳》中对武汉长江大桥的吟诵:“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我不由触景生情,步韵填词《水调歌头》一曲唱和:“

才猎老林鹿,又捕大江猪。入关南下军演,师会驻东吴。无论风狂浪巨,还是涡漩流急,千米水天舒。练兵当真战,比武见功夫。铁舟驶,浮桥架,展宏图。似虹横卧,连接南北坦途铺。鏖战东坡赤壁,飞越西江峡谷,龙虎跃江湖。

坦克行无阻,天堑变通途。”

    1975年,架设长江浮桥的军事演习,谱写了我军诸兵种协同作战及舟桥部队联合训练的新篇章。

 

    往昔的知青岁月、曾经的军旅生涯、及其青春身影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6 18:50 , Processed in 0.097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