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一位知青 一片天空 文/张翟西滨

2018-3-16 21:47|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228|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一位知青 一片天空——记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熙平 题图照名曰:“沙尘暴来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熙平先生所拍,该幅图片曾荣膺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自然和环境类铜奖。可 ...
一位知青   一片天空
——记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熙平
8828a1c0xcb97261ae36a&690.jpg
       题图照名曰:“沙尘暴来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熙平先生所拍,该幅图片曾荣膺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自然和环境类铜奖。可谓,精品佳作,精彩纷呈!
       张熙平,花甲之年,早年也是一位插队知青。我与他同姓同龄,相识于纺织企业,相知于宣传部门,相交于记者岗位,由于同在故都咸阳,多有谋面,他给我的印象,人高马大,十分健谈,每次邂逅,他总免不了谈及摄影话题。其作品“山里娃”、“乡村戏班子”、“龙口夺食”、“高原秋色”等百余幅上乘之作,散见《中国摄影》、《大众摄影》等专业报刊;2010年,他成功举办了“咸阳记忆”个人摄影展,轰动古城。前些年,我在《陕西工人报》上欣赏到他一组摄影作品,尽管过去好些年,依稀记得一幅黑白照片名为:“俺爷爷的老棉裤”,只见麦草垛上晾晒着几条宽松、黑白相间的老棉裤,草垛上的老棉裤下方还一字排开,坐着几个顽童,笑逐颜开,喜不自禁,单幅照片展示出时代的画卷,生活的情趣。真的,永久定格于我心。
       后来,他供职于市电视台干起了摄像记者,业余又痴迷摄影,身在都市,心系乡野。忙里闲暇,东奔西走,走南闯北,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西部农村、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变迁史。他常说:“摄影就是记录,将摄影理解为一门艺术是一个误解,我愿毕生将镜头对准那片热土,那片天空。”多年来,他抱定这一理念,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洪水过后的渭南、2000年前的郑国渠、咸阳城中村、秦岭深处、陕北黄土高原、宁夏中部干旱带、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等地理单元上的农村民俗风、农民原生态。记得他在淳化县方里镇安原村所拍的一组“地窑婚礼”曾经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共鸣,被誉为“窑洞文化历史符号”,众多媒体同行,纷纷吁请他带路,不懈追踪民俗、民风、民情。
      “也许咱过去是一名知青,或许是一种怀旧情愫,不知咋了,动不动就爱往乡下跑。”常言道,玩摄影劳民伤财。在他看来,自30多年前,他爱上摄影那天起,就义无反顾,执著追求。昔日外出拍照,多是自备干粮,自带几十个胶卷,天当房,地当床,野外遇个瓜棚丢个盹,那就是烧高香了。玩摄影,的确耗材费财,辛苦劳累,倘若千幅照片里,能筛选几张精品,足矣!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当我问及“沙尘暴来了”这幅获奖作品的拍摄经过,他告诉我,“那年春季我们一行13人到了宁夏同心县,我看时间尚早,我们便选择去了兴隆乡的黄谷村。走到半路刮起了沙尘暴,说实话,以前没见过沙尘暴,凭记者的感觉、视角沙尘暴极易表现这里的艰苦环境。”他迅速捕捉了这一镜头,画面是3个正在玩耍的孩子被突然袭来的沙尘暴搞得措手不及,锅盆都撂咧,占据画面主体的小女孩眯闭双目,迎风行走,举步维艰,几近刮倒;另外两个孩子抱头蜷缩一团躲避沙尘,背景则是沙尘暴在光秃秃的黄土地上飞沙走石,肆意为虐。其中一前一后,两个蹲着孩子的呵护动作,更是“体现灾难来临时的亲情、人文关怀。”
       他说:“画面中的孩子姓马,是姐弟3人,他们的父亲跟我比较熟络。”
       我问:“照片上那三个孩子,你还能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他答:“记不住,只记得孩子的母亲、那家的女主人叫马桂芳。”
       一边欣赏“沙尘暴来了”,一边看他那坚毅的目光,现已退休的他对我说:“又要出发。”霎那间,我似乎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曾经的一位知青,眷恋着一片辽阔的天空……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9 00:04 , Processed in 0.13600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