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那年我十八岁 发表于 2014-11-16 23:00:27

2014-11-16 23:00| 发布者: 雾梦| 查看: 183| 评论: 0

摘要: 那年我十八岁 发表于 2014-11-16 23:00:27
发表于 2014-11-16 23:00:27 
   (这篇文章是雾梦2007年写的一篇征文,作为中国知青网的一名新手,雾梦将这篇文章转发到这里,就算是第一次答卷。) 
   "那年我十八岁",看到征文的题目,一股提笔的冲动油然而生,往事随着记忆画卷的展开。一切栩栩如生,一切历历在目,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
    1974年4月16日,是西安市应届高中毕业生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上午,西安市的主要街道沸腾了。市委组织隆重的欢送仪式,在锣鼓喧天的欢送声中,数百辆汽车满载着豪情满怀的一代知识青年,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学生时代、告别了熟悉的都市生活和温馨的家,响应时代的召唤,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到广阔天地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年,我十八岁,美好的年华在激情中展开,理想和豪情,知识与现实交织在人生的坐标点上: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我和同学们毅然地选择了与时代同行,将自己熔融社会,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让行动去焕发青春的活力,去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我和同校的44名同学来到了大荔县许庄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大队共九个生产队。每个队五名知青,我和同班的4名同学被分配在三队,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家庭。我们的村庄由三个生产队组成,坐落在黄土高原下,农舍的排列十分的整齐,各家各户门前两旁栽的都是杨树。春夏两季,高高的杨树枝繁叶茂,微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很是动听。我常常在晚饭后,坐在村前的排灌渠旁,听着哗哗的流水声,观赏着笼罩在绿荫中的农庄,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用自己的想象去勾画和编织一个梦幻中的家园。
    初春的四月,在原来的记忆中是一个万象更新,充满生机,富有诗情话意的季节,而农村迎面扑来的春风中仍然夹杂着严寒的凛冽,吹在脸上竟是有点隐隐约约的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满怀激情与好奇投入了棉花苗移栽的农忙中。开始移栽棉花苗,我们干劲十足,起苗、挖坑、移栽、填土、浇水,感觉浑身充满青春活力,不觉得有多累。可是,两天下了,胳膊、腿好像就不听了指挥,下工回来连饭都懒的去端(我们刚来,在村民家中吃饭)。我清楚地记得,晚上在煤油灯下给家人写信的情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突然感觉这笔比在学校教室中的笔重了很多,再看看拿笔的手,仅仅两天时间,原本细嫩润滑的手已经显得是很粗糙,还裂了几个口子。看着看着,我的视线变得模糊了,眼泪不由自主的地滚落下来,一种思念父母和家的情绪在我心头萦回,仅仅几天的时光,家中舒适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好象就离我很遥远了。不管我怎样控制,那眼泪就是不听话,随着我的笔路滴落在信纸上,真的好想父母好想家啊。但是,我还是靠着那个时代年青人特有的毅力,更换了信纸,给父母家人报了平安,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真正懂得和体验到了想家、想父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劳动关我们已初知辛劳,但接踵而至的做饭关又向我发出了挑战。下乡后的一个星期,我们开始自己做饭-----轮流做饭。一日,轮到了我-----蒸馍。我看着案板上待蒸的发面。楞楞地发呆,心想:这么大一块面该怎样和呢?无从下手啊!无奈和焦急使我束手无策,不知不觉间眼泪就充满了眼眶,我竭力控制着,生怕眼泪掉下来。这时候,房东大娘看我一直呆站在那里,就向走过来问:“娃啊,你为啥老看着面发呆呢?”我没有敢说话,因为,我知道,我一开口,一定会哭出声的。大娘见状,好像知道了原因,就对我说:“你先将这一大块面分成几小块揉,然后在将揉好的小块面撮成条装叠落在一起,用刀再分成小块,来回反复几次,面就会揉匀揉好的”,大娘她边说边示范。从那天,我学会了和面,心灵深处的又一次触动啊。
    插队的日子,最累的是劳动,最难的是做饭。劳动的劳累我们靠意志是可以闯关的,但一提起做饭,知青都头疼,每次收工回来,冰锅冷灶,尽管是筋疲力尽,还是要强打精神来做饭,刚放下碗,上工的钟声又响了,赶紧就走,甭提多狼狈了。为帮助知青解决实际困难,大队决定办知青大灶。我们大灶,由五个队的25名知青组成,我负责管灶,大队派一名社员来做饭。从此以后,我们不再为一日三餐做饭发愁了,知青们甭提有多高兴了。管灶的日子有苦、有乐、真是一言难尽了。每月定日,我去五个生产队领出知青的口粮,灶员们轮流负责磨面、帮灶,我每个月将知青的口粮合算成饭票发给大家,凭票买饭。对于远离父母,只有十八岁的我们来说,下工回来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也就知足了。知青在大灶上,吃的虽然是粗茶淡饭,但劳累后的我们,以地为桌,边吃边聊天,愉快的气氛充满了大灶的小院,我们沉浸在家的幸福中。每当那时,我们就忘记了艰苦、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烦恼,我们一起吃饭,好像是一家人、好像是兄弟姐妹;一切显得是那样自然、一切显得是那样真实。每逢大灶开饭的时,村里的人们就会听到20多个知青的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那也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了,大灶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馨,那种幸福的感觉用纸笔是难以描述的。
       十八岁的年华、十八岁的思想、十八岁的经历、十八岁的人生,在农村的日子,我们得到了那些朴实无华乡亲们的关怀和照顾。记得在管理大灶的过程中,赶上缺菜的季节,没有菜吃,我们只好凑合了。在那时候,五个队的菜园子,总是厚待我们,及时给予援助,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为此,我很感谢那些真诚善良、朴实无华的乡亲们在我们十八岁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给予的帮助和关爱,那一切将与我们的十八岁永远联系在一起,深深地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知青给大队带来了活力,给农村的生活与习惯带来了冲击,城乡差别的交流从我们开始,我们也为农村摆脱落后状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了。农村的姑娘小伙子开始刷牙、知道夏天穿托鞋舒服、姑娘们也穿起裙子等等。
我们在自己十八岁的时候,依靠意志战胜了劳动的辛劳和纷至沓来的各种困难,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替中,我和我的同学们经受住了考验,终于闯过了离家后的一道道难关,战胜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艰辛,在艰苦的磨练中开始懂得了人生、理解人生、体会人生、思考人生,用言行实现了我们的诺言。十八岁的经历与生活的磨练为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给予我启示,给予我力量,给予我遐想。1974年,那年,我十八岁,那年我真正懂事、那年我开始成长。十八岁的感觉真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0 04:35 , Processed in 0.095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