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中國家族家庭親屬關係及稱謂彙編 文/冰雪

2017-12-3 10:47|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215| 评论: 0|原作者: 冰雪

摘要: 中國家族家庭親屬關係及稱謂彙編(湘西北譚氏二十一世譚曉平編撰){傳統家庭親屬關係地域方言稱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內彙編}導語:在原始社會中血緣關係是社會的基本關係,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對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起 ...
中國家族家庭親屬關係及稱謂彙編
(湘西北譚氏二十一世譚曉平編撰)
{傳統家庭親屬關係地域方言稱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內彙編}
導語:在原始社會中血緣關係是社會的基本關係,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對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起著決定性作用。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血緣關係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趨勢,不斷讓位於地緣關係和業緣關係。由於傳統和文化的差異,血緣關係在不同國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國,傳統上一向重視血緣關係,中國的血緣關係主要是家庭,在社會上仍然發揮著重要功能。在我國廣大農村,家族、宗族關係仍遵循傳統觀念十分濃厚。
中國家族家庭親屬關係及稱謂彙編
目錄
【一】、  中國古代傳統的直系血緣關係為五代:
】、  歷史記載:古代血緣關係與選官制度
【三】、  古代傳統父母血統血緣延續順序:
【四】、  父系血統:《血緣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五】、  父系血統:《分支血緣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  母系血統:《分支血緣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  父母血統同輩:《分支血脈血緣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  父母血統血緣:《直系子女子孫關係稱謂》序列表:
】、  父母血統血緣:《同輩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十】、  血緣關係是中國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據
【十一】、中國近代《婚姻法》維繫的直系血緣關係為三代:
【十二】、中國古今親屬稱謂和對夫妻及岳父的雜談論述:
中國家族家庭親屬關係及稱謂彙編
(湘西北譚氏二十一世譚曉平編撰)
【一】、中國古代傳統的直系血緣關係為五代:
中國傳統延續:凡是血脈血緣關係在五代之內的都是直系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直系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譜諜記載就稱為五服內直系親戚。》 上五代即稱: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兒子”自身為五代(上五世即從本位起自稱“兒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稱:父親、兒子、孫子、重孫、曾孫為五代(下五世指從本位起自稱“父親”下及兒子、孫子、重孫、曾孫) 同姓氏旁系血親;是指同源於祖先血脈的分支血親,傳統稱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脈傳承,稱呼為同祖先同血緣同血脈的遠親。
【二】、歷史記載:古代血緣關係與選官制度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個重大特色是孝悌為官。一個人對血緣親屬尊老愛幼,堪為楷模者,可以被選為官員。漢宣帝時“其令郡國舉孝弟有行義聞於鄉里者各一人。”“唐以孝著,為郎中令。”官員不舉孝是重罪,被選舉者不就職也是重罪。“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西漢舉孝廉約32000人,東漢約42000人。[4]孝悌為官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末。
【三】、古代傳統父母血統血緣延續順序:
導語:凡是血緣關係在五代之內的都屬直系親戚(以自己為核心上至高祖下至曾孫延續五代內直系血脈血緣),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順延伸就成為五服內直系親戚。》
(1)、以自身為核心查閱上五代直系血脈血緣即稱:
《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兒子》
《高祖公(高祖婆)、曾祖公(曾祖婆)、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外甥》
(2)、以自身為核心查閱下延續五代直系血脈血緣即稱:
《父親、母親(以自身為核心自己的稱呼)、兒子(媳婦)
、孫子(孫媳婦)、重孫(重孫媳婦)、曾孫(曾孫(媳婦)
(3)以自己為核心上下四代直系序列表:
高祖父
曾祖父
祖父
父親
以自己為核心上下四代直系
兒子
孫子
重孫
曾孫
(4)、古代傳統祖宗十八代的稱謂:
鼻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親、
兒子、孫子、重孫、曾孫、玄孫、來孫、仍孫、雲孫、耳孫。
注釋:父母同姓氏旁系血親是指同源於祖先血脈的分支血親,傳統稱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脈傳承,稱呼為同祖先、同血脈、同血緣的遠親。父母雙方女性姐妹稱呼,《血緣直系關係稱謂》序列表。
[size=18.6667px]編輯撰寫:湘西北譚氏二十一世譚曉平大篆印章1#.png
[size=18.6667px]筆名:冰雪冰雪撰文专用印章.png
[size=18.6667px]字數統計: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16 18:52 , Processed in 0.15000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