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曾经的经历 (知青岁月) 文/张翟西滨

2017-10-12 16:32|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339| 评论: 0|原作者: 张翟西滨

摘要: 曾经的经历 凡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人生履历,对谁而言,尚且如此。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经历都是在迷迷瞪瞪,磕磕绊绊中产生的,以至于年代久远,我们 ...
曾经的经历
9951238115285812.jpg
       凡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人生履历,对谁而言,尚且如此。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经历都是在迷迷瞪瞪,磕磕绊绊中产生的,以至于年代久远,我们还不忍心把它抛弃。
       1978年开春,一条喜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小队社员中广为传开:“小队要打机井咧!”人人脸上喜盈盈,美滋滋。
       我插队的村落,位于北莽原二道原,黄土高坡,干旱缺水,虽然地域广阔,少有沟壑,吃粮不愁,吃水艰难。记得插队当天,与社员闲谝,有的社员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一早,我们用唾沫洗脸。”不知别的知青咋想,我一听,神经紧绷,高度紧张。其实,我们已吃上大队的机井水,不过,各家各户需用架子车驮着大汽油桶拉水吃。事后才晓得是一句笑谈,意思是旱原缺水。难怪社员戏言:“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
       当年,大队8个生产队,我小队一个劳动日值4毛左右,属中游水平。远的不说,就说邻居3小队,早已打了机井,我们知青点就是仰仗他们的机井饮用。遇到大旱,他们有备无患,机井昼夜运转,可谓“久旱逢甘霖”,令人刮目相看。事实上,贫瘠的村落,倘若小队能拥有一眼自打机井,着实显山露水、烧了高香。
       打机井并非嘴一张,那么简单容易,得拿钱说话,少说也得上万块,不是一笔小数目,生产队队委会几番商讨决断,社员只是“闻听则喜,喜上眉梢”,而我们插队的知青,则是“听听而已,凑凑热闹”。
       一天,队长当面告诉我,让我参与跑采购。我一脸茫然,对队长说:“我一点不懂,还是另派人吧!”队长一番话,我听明白了。一是家在城里,道路孰悉,即便一天办不完事,家中住一宿,第二天可接着办理;二是采购啥?多少钱?有专人提供料单和资金,什么名称、规格、尺寸和数量云云,照单料理就行;三是多少也有信任成分;前思后想,无非是跑跑腿,动动嘴,总比一天三晌重体力劳作强。最终,我还是应承下来。
       人常说,万事开头难。诸如:大到变压器、井泵,小到高压线、低压线等各种管线配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即使摆到眼前,旁人不点拨,还真是“有眼不识货”。好在“头回生,二回熟。”当年货真价实,人也实诚,加之,照单一一比对,还算一帆风顺。
       跑采购全凭跑。那会儿,遇到什么事,那像现在联系之便利,全凭“11”号(指:双腿)来回奔袭,为了一个机配件,我曾一早坐火车跑到百里外的武功县去采购,当天去,当天回,为了省住宿费;饥一顿,饱一顿,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当年条件有限,苦不堪言。我依稀记得,采购水泥电线杆和水泥预制圆管,是从咸阳市沣河边一家省属水泥预制管厂进的货,一个10米长的水泥电杆几十元,一个3米长的预制水泥圆管12元左右,货备齐咧,全靠队上社员用架子车,一车车往回拉运。每每想起这一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吃苦事小,办事太难,特别是乡下人进城办事更难。那年月,城里人跑采购,也许见多识广,手提或腋下夹着一个人造革公文包,一边递烟,一边唠扯,其乐融融,亲如一家。那像我刚满20岁,当年一不抽烟,二不善交际,也无资本去套近乎。所以,出门时常肩挑一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挎包,那还是插队时,为知青统一配发的时髦纪念品,你不开腔,旁人搭眼就能识别你是一名知青。在采购一整套电力器材时,我没少往相关部门跑,好话说尽,一位拿事人,总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连多天原地踏步,毫无进展,气得我,跑回队,面见队长诉苦,撂挑子,怕误事。队长到底是队长,他让我打探拿事人家在何方?很快我打探出详细地址,一古脑儿禀告队长。
       那是一个小麦登场的忙天,也是一个星期天,骄阳似火,队长吩咐我和他各骑一辆自行车,要到那位拿事人家里登门拜访,他叮嘱我买一条“庐山”烟,整条3块4,外包装是蓝黑油毡纸,比泛白的薄纸强多了,两头糊有烟标,当年我们辛苦劳作一天,劳动日值3毛8,不由我脱口而出:“烟好贵呦!”队长“红旗”加重自行车后架驮了一粧子麦粒,少说也有50来斤,那年月,我每月凭粮本定量供应才27.5斤,且杂细粮混搭,看着这么贵重的礼当,我气乎乎地说:“咱拿钱买东西,正常交易,凭啥还要给他送礼?”队长看我年轻气盛,较真较劲,“嘿嘿”一笑:“咱打机井要是窝了工,那就损失大咧,这是没法的法啊!”我听得出,他说“没法的法”时,语调加重,一声叹息,显然,并非所愿,情非得已。我恍然大悟,这也是被逼无奈,“逼上梁山”。缓过神来,不免为自己口无遮拦,内疚自责。忙说:“队长,我来驮吧!”他看我身单力薄,执意不肯,准备妥当,队长和我一路骑行,匆忙赶往那位拿事人的家里。其实,那位拿事人也是外乡一户农家,心想“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我俩所去的公社,中途间隔一个公社,路程足有30里,烈日当头,大汗淋漓,好不容易到了那户人家,也许星期天,拿事人正巧在家,他见我们远道而来,一脸喜气,寒暄几句,我们队长提起粮袋端直放进堂屋并给我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将香烟放到炕上,我赶忙从挎包中掏出烟,不声不响放到炕桌上,好家伙,一路颠簸,整条烟像故意捉弄人,竟然散了包装,那位拿事人瞥了一眼,十分豪爽地说:“不就那事嘛,明个你们派人进城拉货。”妈呀,这么爽快。心知肚明,礼到事成。真的,那是我平生首次参与送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队打机井的位置,被社员称之:“三角地带”,出村口朝北一条土路径直通往三角地带,面积不大,呈三角形,是社员朝北出工的必经之路。我插队时,在这一地块曾种过小麦、玉米和烤烟,东靠“上畛子”,西邻“月亮地”,北挨“土壕”,南倚村落,不远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干渠,位置优越,四通八达,灌溉便利,选址绝佳。在历经多天打井完工的当天,依据乡规民俗要待客,略表寸心。队长有言在先,专门答谢打机井的工作队成员,小队干部和社员一律不得入席。我从未见过这场面,于是,看个热闹。在我队一个不大的农家院落,摆有几张方桌,周围全是条櫈小椅,虽然简陋,场面热闹,热菜凉菜,荤素搭配,捞面浇汤,白面锅盔,印象颇深的是,有一道关中农家炒鸡蛋,炒锅就倒点油和盐,不温不火,满盘皆黄,香味扑鼻,鲜嫩口爽,社员们进门皆会“吃好!喝好!”问候一声,扭头即走,我发现队长成了服务员,里外忙活,应接不暇并未落座吃席。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此情此景,小队长的身影,霎那间,宛若一座山,蛮高大的……
(题图选自网络)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20 16:59 , Processed in 0.168010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