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今生难忘(七)《纪念知青下乡48周年》 文/ 张毅男

2017-8-18 14:39| 发布者: 千帆过| 查看: 368| 评论: 0|原作者: 张毅男

摘要: 今生难忘(七) 一九七二年元旦后,是向阳村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开始。大队为了加强向阳村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决定将八连和九连合并在一起,重新调整了连队的领导班子。确立了李继忠的绝对领导地位。 《青编连队重 ...
今生难忘(七)
      一九七二年元旦后,是向阳村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开始。大队为了加强向阳村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决定将八连和九连合并在一起,重新调整了连队的领导班子。确立了李继忠的绝对领导地位。
《青编连队重组后的部门建制》
      贫下中农干部:李继忠、王树义、李厚忠、
      会  计:李 华
      食  堂:王 琢(伙食长)、魏国显
      菜园子:李 友、陶国山(知青)
      小卖部:魏宝香
      缝纫部:白玉凤(知青)
      车把式:孟庆华、李富忠、
      饲养员:魏××、王××、
      五七干部: 王志军、刘××、马大夫
      知青干部:白德全(连长)、张玉巧(指导员)、
      一月末,两个连71年的结算工作结束以后,向阳村开始放假。我们都回到家里过春节。三月初我们又从家里回到了向阳村。等待我们的是,春种秋收的一个个“会战”;育苗、插秧、挠秧、拔草、施肥、收割、脱谷、……。
      苦涩的知青岁月里,我们知青之中有人觉醒,有人失落,有人逃离,有人坚强。而更多的人是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我们的青春在迷茫和漂泊中逝去。  
      八连、九连的建制已载入向阳村的史册。但是有些往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① 71年春我们在家过完春节回到了向阳村,雪中的向阳村白皑皑一片,天气特别的冷屋里就象冰窖一样。取暖的稻草和稻乱子与覆盖的雪冻在一起,没办法我们就把较密的房檩子抽下来烧炕取暖。屋里是暖和了,可魏国显知道以后说:“你们这不是要拆房子吗!”后来他找来了锹、镐,我们刨开冰雪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② 在向阳村想洗热水澡那只是一种奢求,但是张信为几个男知青实现了这一愿望。利用浸泡稻种的大水缸装上水,把两根铁锯条之间夹上绝缘磁片,再用胶带把锯条固定好,电线接在锯条空上,一根锯条接火线、一根锯条接零线然后绑好放到水缸里,然后再合上电闸。类似现在暖水瓶使用的“热得快”一样,大缸里的水20分钟左右就烧开了。
      ③ 马大夫和九连女生一个栋,住在东边中间的小屋,她养了几只鸡,鸡笼子就放在走廊里。由于马大夫的偏激,对男生非常冷淡。男生去找她要药没有,女生去找她就有药,所以向阳村大部分男生对她没有一点好感。某一天的晚上她养的几只鸡不翼而飞,齐老五和马大夫反复寻找没有结果,也就放弃不找了。(齐老五和马大夫是夫妻)
      ④ 九连的牛车在过桥时,牛的一条前腿踩进水泥管的窟窿里。一只牛腿蹩断了经大队兽医鉴定以后,出据证明可以把牛杀掉。连里一时找不到杀牛的人选,张信想出了用电击的办法,将380伏电线剥开外皮绑在竹竿上,再把竹竿插进牛的肛门里,电闸合上几分钟牛就死了。后来放血、扒皮、卸肉都是魏老二做的。事情让他做得很糟糕,他没把杀牛现场收拾干净。在地里放的几头牛就回来了。牛的嗅觉非常灵敏,面对同类肢体的碎块和血腥的气味,它们眼里边流着泪边发出悲鸣的吼声。那场面异常凄惨,这一幕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⑤ 林维春、孙鹏、李友良、王忠义等多名男生。虽然在地里累了一天但是晚饭后,聚在一起打扑克玩掐一赢烟的。不少香烟在输赢的转换中空了一半,他们精力充沛很晚了还在玩。连里拉闸断电,他们就点上机油做的灯继续玩。屋里烟雾缭绕,抽的烟和机油烟混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黑色的油尘挂在脸上和鼻孔里,擤出来的鼻涕和吐出来的痰都是黑颜色。如今想起来就象发生在眼前。
      ⑥ 老阎的脾气急躁嗓门大、秉性豪爽耿直、体态魁武壮实、典型的车轴汉子。阎大虎是魏国显送给老阎的称谓。二姐胸怀坦荡不畏权势,为人心直口快从不掩饰自己。她象大姐姐一样呵护帮助大家,二姐就是我们知青心中的亲姐姐!老阎在一次去伙房打饭时与黄丽发生了争吵,面对老阎的粗鲁和秽语,秀外慧中的黄丽显得是那么柔弱无助。二姐实在看不过老阎的行为,毫不犹豫站出来和老阎对决。二姐女汉子的气质令人刮目相看,最后以平局了结。
      ⑦ 两连合并后,知青之间发生摩擦是难以避免的。记得在场院脱谷时,八连何元亮因为不服从领导,与九连王长久动手打起来了,胡祥偏袒何元亮拉偏架。我跑过去就打了胡祥一拳,他转身跑了我就在后边追。李继忠拦住我以后,把我和王长久拽回了宿舍,我们被李继忠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希望胡祥能接受我四十多年后的道歉。胡祥对不起啦!
      一九七二年,是向阳村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拐点。重组的领导班子,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育苗”、“插秧”、“挠秧”、“除草”、“秋收”、“脱谷”一个又一个的“会战”中。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身体力行的作风,得到了我们知青的信赖与尊重。经常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读书看报,形成政治学习制度化,开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知青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唤起了知青热爱向阳村、建设向阳村的激情!向阳村的风气和环境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活跃知青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连里时常选派部分知青,代表向阳村参加农场和大堡子大队组织的文艺演出。向阳村在连领导的组织下;修建了篮球场、扩建猪舍增加了养猪的存栏数量、增加了菜园子的蔬菜种类、购置了捕渔兜网。从此有了向阳村众望所归的稳定新局面。
      当年在知青中流行着很多歌曲:“惜别”、“草原之夜”、“马儿你慢些走”、“三套车”、“敖包相会”、“乌苏里船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知青用这些朗朗上口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嘹亮的歌声和悦耳的口琴声,是当年那个年代向阳村知青化解身心疲惫,驱散愁烦和寂寞的一种方式。
      秋收前夕正是捕鱼的最佳时机。向阳村把渔网下在清水河里拦住整个河床,派宋荣国24小时看守渔网并负责起网收鱼。一天上午我和王忠义在清水河坝闲逛,不知不觉就走到下网打鱼的地方。渔网有九个兜每个兜能有10米长,兜网被河水冲过的场面吸引了我们。打鱼休息的地窝棚建在河坝下边,炉灶修在地窝棚外边。河坝上支着蚊帐,宋荣国躺在里边睡觉。支蚊帐的杆子到了,蚊帐蒙在他身上已经失去作用,很多蚊子撅腚隔着蚊帐叮在脸上身上他却浑然不知。我们哄跑蚊子怎么喊也没把他叫醒。打鱼即要忍受蚊虫蚂蟥的叮咬,还要下河起渔晒网。可以想象出一个人,白天晚上吃住在那种环境里的感受?宋荣国不怕脏和累敢于吃苦的精神,让我是即感动又钦佩。有许多为向阳村的生产和建设,埋头苦干默默付出的男女知青。没有得不到相应回报的原因,是当时的潜规则和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结果。  
      社会性的“三招一征”,是1970年以后开始的。通过“三招一征”脱离农村回到城市,是多数下乡知青的渴望和选择。利用各种方式疏通关系回城,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的知青是医疗部门出据证明办病号回城的,有招工回城的,还有少数知青因照顾家庭困难和其他原因被有关部门批准回城。(农村有权有势的干部,在知青招工时为他们的子女,抢夺知青的“三招”名额。)
      向阳村二个名额的“招工”。是采取知青评议,民主选举投票的方式。这在大堡子知青“招工”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记得在伙房就餐的大厅,向阳村所有知青参加不记名投票选举。民意投票的结果是男生:白德全、林维春、女生:张秀媛、白玉凤四人入围。票数最多的二个人是,男生:白德全、女生:张秀媛。因有人对选举有争议,大队书记常志发在向阳村全体知青大会上的讲话以纠偏为由,否定了向阳村的知青民意投票结果。最后确定:白德全、杜明辉二人回城。潜规则的内定明显体现在“三招一征”中,是大队的特权在掌控着每个知青的命运和前途。
      9月份,连长白德全因“招工”回城而卸任,知青连长一职由王长久接任。
      秋收结束不久,大队安排向阳村接纳了,锦州义县来的一户四口之家。(李朝山、要临产的老婆、四岁的女儿、六十多岁的母亲)李朝山在当地是还乡青年,他老婆是抚顺下乡知青。我记得他老婆生孩子那天把他妈急的直哭,他闻讯从地里跑回来一看也没主意了。多亏了马大夫的援手,他老婆才有惊无险地生了个男孩。
      11月份王长久应征入伍,大队和连里研究决定,重新安排向阳村知青干部的人选。《新任命的知青干部》:      张毅男(连长)、王琢(指导员)、张玉巧(指导员)。      盘锦的气候刮风天较多。“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这句当地顺口溜真实的描述出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12月初向阳村接到了修下水河的任务。这是我们八连九连合并后首次规模较大的一次出工。除了留下少部分人在场院做脱谷的准备工作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参加了这次出工。连里派人先去安排好大家食宿的地方。第二天吃过早饭整理好行装,出工的队伍就出发了。我们坐着马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
      整个排水工程是由盘锦垦区统一部署的,几乎所有村子都住满了到这里来出工的人。住的地方非常紧张,我们借宿的老乡家是四间房即是伙房也是男生住宿的地方。老乡住一间,男生住另外二间,屋内炕上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我们动手铺上稻草打地铺。大家都很淡定的面对眼前的现状,情绪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女生住宿的条件并不比男生强多少,虽然有些挤但是没有睡地铺的。一切安顿下来以后各自开始整理工具,住的地方离工地很近,我和王树义借着这段空闲时间到现场勘察我们的工地环境。河的宽度比清水河宽出很多,地面冻土层的厚度将近2米。100多延长米工程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劳动强度,对我们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打开冻土层唯一的途径就是爆破,首先要解决的是火药。(一硝、二磺、三木炭,这是制造火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指挥部只为我们提供硝铵、锯末子、雷管和导火索。记得是连里指派王念古负责制造火药,炒硝铵和锯末子的火候全凭自己掌握,火小了会形成哑炮,火大了就会酿成火灾,炒好的硝铵和锯末子每10斤左右捆成一包,然后每包再装上雷管和导火索,炸药包制做过程是非常危险的。老大哥王念古不负众望,在向阳村的工地打响了第一炮。
      连里每天组织几个人提前到工地放炮炸开冻土层,然后大部分人再进入现场清理冻块。大冻块男生就用铁锤和钎子破成小块,女生再用土抬把小冻块抬走,(土抬是麻绳和草袋子做的)这不仅保障了安全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70届的兄弟姐妹已成为向阳村工地的绝对主力!大家在凌冽寒风中干的是热火朝天,尤其是女生的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几十斤冻块两个人抬起来有说有笑,好象那绽放的玫瑰英姿动人。男生不畏寒风脱掉棉衣,威猛抡锤的风采犹如降龙伏虎更是让人赞叹!向阳村工地气势如虹的感人场面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经过几天的奋斗,男生的双手磨出了泡,女生的双肩磨破了皮。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状态下,大家或多或少显现出有些疲惫。记得一天在伙房吃过午饭后休息,所有人心中毫无芥蒂,也不分男生和女生挤在火炕和地铺上躺下就睡。看见这酣睡的场面,心中不免感到有些苦涩,大家实在是太了!
      暂短的休息每个人的体力恢复了许多。一进入工地个个争先恐后干劲十足。冻块和暖土在大家的土抬,筒锹的作用下搬出了河床。我们辛勤的汗水与坚强的意志得到了回报,下水河工程向阳村段经指挥部验收全部合格。经过20多天的艰苦努力,我们战胜了困难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元旦前我们回到了向阳村!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鞍山市第九中学21名同学,他们告别了亲人离别了故土,加入到我们向阳村知青大家庭。开始了与沈阳、大连知青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知青生活。他们是;
      男生: 杨逢超 栾俊武 李连祥 蒋文杰 孙寿田 边明东 王春奎 吴国良   于汝吉 石  亮 王立武 吉家顺 (顾宏稔、)
      女生: 尹秀兰 李素华 温凤霞 韩贯珍 杨素文 傅常辉 赵玲玲 (陈月英、)
连队领导考虑到元旦、春节的临近,便安排他们回鞍山,先在家里过完元旦和春节,然后再回向阳村。
      70届经过岁月的磨练有了强健的体魄,思想觉悟也开始走向成熟。对事物逐渐有了一定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他们(她们)在生产和建设中能够担当重任,已经成为向阳村的核心力量。70届之中有许多知青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父母是政府里的高级干部。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和大部分普通家庭出身的老知青融合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改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亲情。我们40多年前结下的兄弟姐妹情,一直保持到今天始终都没有变,永远也不会变!
      我们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72年的水稻大丰收,一月中旬结算工作结束以后,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赶回家里过春节。   待续……。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4-19 12:21 , Processed in 0.139008 second(s), 22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