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永远的初一》首发感言

2016-9-6 21:32| 发布者: 上官紫| 查看: 160| 评论: 0|原作者: 丘山墨客

摘要: 《永远的初一》首发感言 老撷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永远的初一》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让这群50余年前仅上了九个月中学的老人们感慨万千,翻开散着墨香的新书,沉重得不想再翻开的那一页却如潮水般地涌来,让人不能自 ...
《永远的初一》首发感言

老撷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永远的初一》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让这群50余年前仅上了九个月中学的老人们感慨万千,翻开散着墨香的新书,沉重得不想再翻开的那一页却如潮水般地涌来,让人不能自持地眼中盈出了眼水……


       因上学早且很“了不起”地编入五年一贯制的班,在尚不到15岁的我就被注销了城镇户口,到山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且冠于一个很“风光”的衔头——“知识青年”。



         1969年,同安的知青比岛内早下乡,前两批是6667届的高初中生,而我们下乡那天是32日(农历正月十四)。一直在寻找与我一样的同伙,仅知道同安城里仅有两个,一个我的同班同学,年龄小我一个月是从印尼排华回来,她同样没能逃离上山下乡的厄运。


        自认为是“老三届”中最晚退休的我,拥有了45年又几个月的工龄。先前的单位改制,要确认工龄,管人事档案的认为我是与家人一起上山下乡的,因为当时是未成年人。搞得我得到同安民政局(四个面向办公室)去翻档案,找到了我的名字才发现表格中到莲花山区插队落户的知青家庭出身全非“红五类”,出身好的全分配到平原地区或是国营农场了。


        没读什么书,但却不甘沉沦,在农村时尽管活不尽如意,但也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对这个岁月除了怀念之外,还有最为深刻的反思。这一群体有了这样对生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在而后的人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常能在舛逆的路途上走出来。


       我们这一班的同学,在恢复高考时敢于冲刺,不乏佼佼者。高级工程师、大学教授有之,企业管理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因特殊贡献成为全国劳模者亦有之。正规学过的九个月课程在后来的自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校为五年一贯制的班级精心挑选出来最优秀的课任老师,感谢他们言传身教为我们奠定最扎实的基础。

      

       往事不堪回首,知青拒绝遗忘。


        感谢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组委会,为纪念厦门老三届知青68届初中毕业入学50周年而策划出版了这本有着相对艰苦曲折个人阅历的册子。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华发,揉皱曾经青春的面庞,当回忆起往事时,一致认为68届初中毕业生是建国后初中学生中被摧残最为严重的一届,那是每时每刻回忆起来,就连呼吸都疼痛的往事,但这100多名作者们却能坦然面对,在痛定思痛后的崛起,让人倍感欣慰。


      岁月赋予的坎坷已经跨越,余生仍需走过。


      坦荡看人生,夕阳无限好。
















厦门老三届知青老撷图文/丘山墨客转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上一篇:上山捡柴下一篇:婺源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5 04:23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