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赴边之旅 上

2016-8-1 15:54| 发布者: 上官紫| 查看: 182| 评论: 0|原作者: 老三届之醒狮

摘要: 今天起分三期发表 《赴边之旅 (上)           这是一段乌托邦式的传奇之旅,满怀着空幻的激情;这是一段苦行僧式的自我救赎之旅,敛藏着孤独和悲怆。        ( 一)    1966年9月29日晚11 ...
《赴边之旅 》  (上)
      
      这是一段乌托邦式的传奇之旅,满怀着空幻的激情;这是一段苦行僧式的自我救赎之旅,敛藏着孤独和悲怆。
( 一)
      1966年9月29日晚11点多钟。抚顺城火车站。凄厉的汽笛长鸣过后,一列西行的列车缓缓地开动了。
      在超员拥挤的车厢里,我和一高中的二十几名同学挤在一起。列车铿锵前行的节律,渐渐地纾解了我那纷乱的心绪。我期盼着列车把我们送到遥远陌生却能实现梦想的地方——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然而,我的脑子里时而闪现的却是——列车象黑色的巨兽,向那个遥远陌生的蛮荒之地狂奔。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个怕字。
      即将迈开的,本应该是一段与时代同行的人生路。带有与那个时代相映衬的空幻的英雄传奇色彩。二十几人的赴边之旅是那个时代激流中转瞬即逝的小小浪花。我们这些“文革”前入学的高中学生(后称老三届),接受过长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曾经是我们人生观形成的精神滋养。我们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所有中国青年一样,狂热地崇拜领袖,对英雄的羡慕也到了痴迷的程度。羡慕革命军人,希望参军当兵,渴望为革命事业做无私奉献,甚至愿意为了某种神圣的事业而献身,以表明自己进入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文革”前夕,学校组织我们多次收听收看了“支边青年刘海英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英雄事迹”,“上海支边青年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在戈壁滩上建起了石河子新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视察石河子,慰问上海支边青年”等诸多新闻报道和新闻纪录片。特别是看了大型纪录片《军垦战歌》后,我们无不为之感动。片中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用生动的词句和优美奔放的旋律,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美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激励,心里不由得产生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阶级斗争的前沿锻炼成长”的思想冲动。这种冲动潜在心底,一俟红卫兵串联的契机来了,这种冲动就可能递进为“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做一名军垦战士”的实际行动.。
      即将开始的,又是一段苦心孤诣寻求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在我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内心世界里,那些常见的奋发向上意识,争先创优意识,暗藏着的竞争意识,几乎都是来自一个秘而不宣的思想动机。这个动机可以表述为:通过个人奋斗,抹掉家庭带给自己的“政治污点”。这个动机不是凭空形成的。初中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却没能加入共青团,进入一高中没当上学生干部,文革开始了,却没资格加入红卫兵,没有资格去串联(此后还有更为残酷的境遇,不必在此赘述)。这一系列的“没有”,都是源于我的家庭出身问题。为了摆脱家庭出身的阴影,我决心走个人奋斗的路。其步骤,我私下里已经一步一步地设计好了:(一)离家远行,来到一个最遥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以此表示与剥削阶级家庭决裂,那里的人也不会对我有什么成见。(二)加入到那里的充满革命气氛的半军事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中,甘当一名列兵。(三)在那里艰苦奋斗,拼命工作,自觉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思想改造。(四)最终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取得了社会的认可。(五)那么,目的地是哪里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唯一的能够实现我的上述梦想的地方。
      当年的媒体宣传告诉我们,生产建设兵团隶属新疆军区,是没有武装的,半军事化的,从事生产建设的经济组织;沿用兵团司令部,师、团、连的编制,号称几十万人;农场遍布天山南北,还有若干食品粮食加工类工厂。那里生活艰苦,气候恶劣,是锻炼人改造人的好地方。总之可以认定,生产建设兵团就是适合我的好去处,就是我心仪向往的“乌托邦”。
                                               (二)
       时代引领与个人动机有如两个齿轮紧密啮合,带动了追逐梦想的列车毅然前行。这不是比喻,而是对一群年轻人远征行动的解析和描述。
      好了,我们再把话题拉回到西行的列车上。列车带着我们一路迤逦前行,老旧的蒸汽机车,像牛那样喘着粗气,不紧不慢地开着。车厢严重超员,旅客的身体和行包把车厢塞得密不透风。行李架上躺着人,座位下面也躺着人。我们好歹有六七个座位,可以换着班儿歇歇腿儿。大家相对无语,好像心情都不怎么轻松。列车过了西安,过了兰州,再往西行,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地被漫无边际的戈壁滩所代替。没有房屋,没有树木,更没有人。“新疆也和这儿一样吧?”我小声问身边的同学。“差不多吧,也许能好一点儿,我也不知道”,同学也小声回答。在戈壁滩上铺就的平直铁轨上,列车明显地加快了速度。新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离目的地愈近,我的心反倒愈加不安。我没有串联介绍信。所幸的是,67届6班同学李毅民有胆有识,用“十个和尚夹一个秃子”的办法,障人眼目,把我夹带出来了。问题是到了新疆,到了兵团,那个办法就不灵了。怎么办?使劲地想啊,我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干脆别想了,下雨打伞,过河脱鞋,到时候再说吧。再者说,同行的这些同学的家庭大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当时我还想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列车继续西行。停播好长时间的播音喇叭响起了欢快的维吾尔族乐曲,接着就听到了“前方到站是进入新疆的第一站——哈密”。哦,到新疆啦。列车播音室不再是长时间沉默了。“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处处赛江南”——雷良萍演唱的《边疆处处赛江南》,响了起来。热烈奔放而又耳熟能详的歌声,赶走了几天几夜堆积起来的困倦。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啊---呀---唻---”;“黄昏烟波里,战士归来鱼满船,牛羊肥来瓜果鲜,红花如火遍草原,啊---唻---吔”。唱到第二段时,67届6班女同学白珊的一段领唱博得了全车厢的阵阵掌声,她的歌声象她的容貌一样美丽,从相邻车厢那儿也传来了一片叫好声。之所以用这么多词语描述唱这首歌的情形,是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氛围里,这首歌自有它的神奇作用;它不仅赶走了几千里路的辛苦和疲惫,它还驱散了郁结于我们心头的惶惑和不安。车厢里,歌声阵阵,笑声朗朗。青春活力终于得以释放。列车也仿佛受到了感染,加快了速度,终点站乌鲁木齐向我们招手了。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5 18:59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