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位于祖国东海之滨的福建省厦门市西南侧的大海之中。整个岛屿面积约1点9平方公里,人口万余。小岛距大陆海岸最近处仅500米。站在大陆海岸边可以看清岛的全貌。全岛大部被森林植被覆盖,远远看去好似一只墨绿色的大海龟在碧蓝色的海水中慢慢地漂游着。如你有幸从空中往下看,在碧蓝色海水环绕下的鼓浪屿岛,恰似镶嵌在祖国东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鼓浪屿之名的由来,完全出自大自然的鬼工神斧:原来在小岛西南侧一片沙滩处,有一块不大的礁石,礁石上面生长着一株凤凰树。与岛上其他礁石群不同的是,这块礁石独自地挺立在平整的沙滩上,孤独一身的抵抗那海水涨潮、落潮的巨大冲击力。日长天久,凶猛的海水竟然在其身躯中部钻开了一个洞,这以后涨落潮的海水出入那个洞,就会发出“咚、咚”鼓鸣似的声音。鼓浪屿也就由此而得名。这块礁石也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鼓浪石。 鼓浪屿岛子虽小,可风景十分秀丽。岛上随处可见的凤凰树,淡绿色的叶丛间开满了一朵朵淡红色的凤凰花;树下长满了南国特有的蕨类植物,伸展开它那宽大的叶子,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大地毯;那南国特有的榕树,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把展开的大伞,给人们提供了歇荫乘凉的好去处。树间空地中生长的各种奇花秀草,还有那姿态各异的异国风情色调的建筑物群,就如点缀在绿色地毯上的颗颗彩色的宝石,好看极了。 鼓浪屿岛子虽小,却有“钢琴之岛”之称。这是因为鼓浪屿那秀丽可人的风景,孕育了多名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我们这代人非常熟悉的交响乐《红灯记》的创作和演奏家殷承宗就是鼓浪屿人。八十年代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许斐平、许斐星两兄弟,九十年代的世界著名女钢琴大师许兴艾,著名钢琴指挥家陈佐湟都是鼓浪屿人。鼓浪屿那秀丽可人的风景是他(她) 们能够成为一代世界级大师的源泉。现在小小的岛上拥有600余台钢琴,平均每16个人就有1台钢琴,这恐怕也是个“吉尼斯”记录吧。如此多娇的风景,如此优越的环境,加之人杰地灵,我深信今后还会有世界顶级的钢琴音乐大师从鼓浪屿走上世界舞台的。 每天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鼓浪屿旅游的人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开辟了前往台军控制下的岛屿游项目后,游人来的更多了。有时一天的登岛人员就达五、六万人。但由于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常常看见游客走后一片狼籍的景象,在鼓浪屿是看不到的。因为无论哪个风景点,每隔不远就有一名清洁员在自己承包的范围内不停的走动着,随时将人们的遗弃物清理干净。全岛除武警的两辆“121”型消防救护车外,所有的车辆,包括供游人观光的车辆,均为电瓶车。在鼓浪屿岛上,你绝对闻不到在其他城市躲都躲不掉的机动车驶过而散发出的讨厌气味,岛上空气质量永远是“一”级。环境卫生工作做的好,森林覆盖率高,虽然游人很多,但是全岛的环境总是显得那么的干净卫生。 鼓浪屿最东边有一座海拔70米的小山,由于它正处岛上的咽喉之处,所以自古以来兵家要想控制鼓浪屿,必先控制此山。过去此山叫小岗,现在岛上的群众把其称为英雄山。这是当年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鼓浪屿时,与国民党军在此展开了一场激战。既然小山是岛的咽喉,敌我双方当然会拼命争夺,那仗打的就十分惨烈。为了给人民一个完整的江山,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在此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直到把岛上的反动派全部消灭,把一个完整的鼓浪屿交给了人民。但是小小的山上也洒满了英雄儿女们的鲜血。为了怀念那些为人民而献身的英雄们,这以后群众就自发的把小岗山称为英雄山。今天的英雄山,遍布苍松翠柏,高大的凤凰树傲立其中。岛上的老百姓说,如果你们在凤凰树开花的时节来岛上,就可以看到英雄山上那朵朵开绽的凤凰花比岛上其他地方的凤凰花要鲜艳的多,为什么?那是因为当年英雄们洒在山岗上的鲜血,使得英雄山上的凤凰花再增添了几分鲜艳。 鼓浪屿岛上,最令我感慨的是那座树立在岛东侧黄山崖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想当年这位“开辟惊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当年郭沫若先生为郑成功的题词)的郑大将军,就是在鼓浪屿练就了若干精兵强将,然后横渡台湾海峡,“踏平东海万顷浪”,最终驱除了荷虏,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如今人们站在这座高15米的花岗岩雕像下,随着郑成功的那饱经苍桑的双眼向前方遥望,尚未统一的大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历历可见。而隔着万顷海涛接海天一线处依稀可见的青山绿水,就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今天的台湾岛上,尽管还是插着那面1949年前象征“中国”的青天白日旗,但是随着台独势力的日益嚣张,这面象征性的旗还能够插几年?只有天知道。君不见郑成功紧锁双眉,睁着双眼一眨也不眨的密切注视着对面的风云变化。是的,当我们乘船抵达对面岛屿不足百米时,尽管人们向岛上的驻军们挥着友好的手以示同胞之情。但在那座座冰冷冷的碉堡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个阴森森的枪眼,那发出幽幽蓝色冷光的枪口瞄准的不是当年奴役他们的日本鬼子,更不是在台北街道上任意糟践中国女子的美国大兵,而是我们这些与他们同种同文同一个祖先同为中国人的同胞。这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郑成功那双紧锁眉头和带出丝丝忧郁目光的双眼来,此时此刻我深深的感悟到,先辈们是在提醒我们,在企盼我们:别忘了,统一祖国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神圣历史职责啊。 (发表于绿化与生活杂志2002年第4期)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4 15:52 , Processed in 1.357203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