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建设“洗手间”

2016-7-19 12:05|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199| 评论: 0|原作者: 党项人

摘要: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脱下还没有捂热的新个攒攒的军服,去了黄土地插队。 插队期那期间,从城市生活一下子到了农村的我们 ...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脱下还没有捂热的新个攒攒的军服,去了黄土地插队。
      插队那期间,从城市生活一下子到了农村的我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得从头学,特别是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那理解的确是入骨三分。我有生以来自己动手修建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在那时完成的。
      农村的条件比起城市当然要差不少。这个规律到现在也没有改变,所以为什么人们都想着到北广上宁肯挤成一锅粥也不愿在山村过着宽宽畅畅的生活。虽然声称要改变要改变但是难!
      不说这些个咱一介贫民没有法子改变的话题还是言归正传!那个时候在农村,上个厕所还成了件难事。尤其是黄土地的人们都在窑洞里居住。那窑洞是没有条件在人们居住的窑洞里如同现在的楼房里修个卫生间神马的。只能在窑洞附近修建厕所。如果不修厕所那怎么解决如厕问题呢?那就只能看没有人随地解决了呗。好在黄土的渗透性非常好,尿水基本是随尿随渗。而大便呢?可能现今的城市娃娃不知道也不理解其实更好处理。那可是猪、狗们的好食料咧。当人们到背圪崂解大便时,不用你说什么,大放宽心,只要在猪狗鼻子嗅觉范围内,人家飞快地就来到“你身边”卧候!等你方便完了提上裤子可能还没有迈开步子人家就迫不及待的上前风卷残云般的吃个净光。所以,黄土地的九九歌词与城市的“三九四九冰上走”非常不一样,是“三九四九蛤(念哈)门叫狗”,指的是三九四九因天气太冷了。婆姨们叫狗进窑洞舔吃孩子们的大便都不像往常把门大打开唤狗,而是把门打开一丝缝隙即“蛤”叫狗进来咧。
      俗话说要想庄稼好全凭肥当家。那个时候化肥很少,山村里种地用肥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肥料问题,生产队定有规定,一是每年按人头必须给队里两袋肥料,二是多交可以折合工分。加之各家的自留地也需要肥料,家家户户理所当然地在住地附近修建厕所便于积攒肥料!当然那种厕所完全是因地制宜,或者是挖个小窑洞或者是用黄土拍墙,讲究点的则用河道里捡拾的石头砌呗。至于粪坑,则在地上挖出一个深约1.5米、方圆40-60公分大小的坑,坑周边用石板围起来减少浸渗速度。坑面上再架两块木板或者石条中间留20公分的缝隙即可。为了防止如厕时粪水溅到人身上,就在坑的后侧插上一根两根棍子减少排泄物下落的速度。如果盛满了,则将坑面上架设的木板或者石条移开,将粪便舀出来放入事前在一旁挖就的黄土堆里,然后搅拌起来置放一段时间就可以当肥料撒入地里了。当然这样一来猪尤其是狗则无法食用。呀哎,这秘密说了可别被爱狗人士大骂连点大便都不满足狗狗的愿望典型的虐狗狂。
      我在农村时也得方便,这是人的天性用当然当今的时髦话那叫“洗手”。刚开始去我是到乡亲们的厕所但时间长了,一是我也得积攒肥料完成交队任务和自留地也得要用嘛。二是从人家厕所掏取虽然是又脏又臭的粪便但人家也不是很乐意的。所以我就按照“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革命精神,在我居住的窑洞附近的阶畔下选了一块缓坡,挥起镢头齐刷刷地錾下去一块土面子,等风吹了两三天俗话说叫“凉面子”。先在上面用镢头划出一个窑洞的形状,再沿着划线朝里挖去,也就说仿照窑洞挖了个小窑洞。小窑洞不能挖的太大了,我这也不会选择土质好差,如果土质不好挖的大了还有塌的危险呢。
      我修建的“洗手间”按照自己设想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是蛮不错的。从窑地到窑顶最高处约1.8米,窑宽约1.6米,窑深约1.5米。这个尺寸乡亲们都说太高了太大了,“你这窑窑住人都使得了”。但我想的是太小了不是低头才能够进去就是蹲下四处碰壁不方便嘛,所以就坚持挖了这么大。等把窑洞里的土都清理干净还听从乡亲们的建议,把窑洞地面修成里高外底,这样能防止下雨水倒灌,如果那样届时粪汤子外溢可就麻烦了。此外我考虑到“洗手间”特有味道必须及时扩散的问题,特地找后庄的海生他有窑洞拱烟洞的技能,求他在窑掌也钻个洞就是烟洞。一开始海生还不太愿意说这茅坑没有钻烟洞的,但架不住我的几盒海河烟的诱惑也就按照我的意思办了。烟洞建成后那洞口露在地面当然不行,万一有谁踏空了掉下去怎么办?我就近找了些大块石头砌在洞口四周,这样就避免了哪位踩空失足的危险。有了这洞,我的“洗手间”散味肯定好,因为我站在洞口处就觉得阵阵凉气不断冒了上来。
      如同其他窑洞工程一样,这个工程在地面平整好后也得“凉面子”。约凉了一个星期后,乡亲们说干了可以继续做了。我就在距窑掌约四分之一处朝下挖了个深1.5米的坑,这就是粪坑呀。粪坑是需要做防渗处理的。老乡们一般是在坑边四周竖立石板。而我呢一是没有剥石板的能耐二是恰好前一向捣鼓父亲留下的土枪,不幸把一口大缸上沿给打豁了。我灵机一动干脆把大缸连推带滚运进厕所埋了进去,沿着缸外沿填满了黄土面再用镢把给捣的实实的。哈哈哈。自我感觉全庄里能有谁家厕所的防渗水工程有咱的这“抗硬”呢!
       当地人家一般在坑沿上放两条木条或者石条,供人们如厕踩在上面就可以了。受当年在四川上学期间学校的厕所启发,我四处乱串地好不容易在队里的牛棚那里找了块比粪坑也就是缸口大的废旧木板,然后请老木匠从中间掏了个后大前小的“8”字型洞镶在坑沿上,四周用土夯的严严实实不许它移动。又找块木板还是请老木匠做了个盖子,平时就盖在“8”字上,用时提起来放一旁即可。为解决粪水多了“洗手”时上溅的问题。我苦苦思索一番,想到既然粪便掏出来也需要用黄土搅拌再用,那事前把黄土放入坑里不就行了嘛。届时都挖出来还省得再掺土了咧。我往缸底也是坑底倒了两筐子捻的细细的黄土面。哈哈哈,这不就得了嘛!
      “洗手间”那大畅口也就是窑洞口如何封闭呢?虽说黄土地人朴实没有人偷窥人家如厕的坏毛病!即使你正在如厕有人也要“洗手”的话你咳嗽一声人家就明白了肯定不会进来凑热闹。但咋接也得考虑个人隐私不外泄嘛!我利用放羊时到二十多里地外的梢林经护林员同意,砍了些干枯的杨树杆扛回来栽在窑洞口形成一道骨架,再用铁锹沿着骨架拍出高达1.7米的土墙,只留了一个宽约2尺的供人进出的口子即可。这墙可是费了我不少工夫,虽然建成了但墙体是厚的厚、薄的薄、高的高、低的低、外表也不整齐,但歪歪好好能用咧。
     哈哈,我的“洗手间”就这样高标准的建设好了用现在的话就是OK咧。一直到我离开山村,它都在为我服务,当然也为其他知青和乡亲们服务,尤其是知青中的那些“西施”们私下说“里面特大,站起来也不碰头。”“隐蔽,方便”。“也溅不起来,味小,卫生”。有位还特地贡献了一个门帘挂在了门口说“更方便些”。
      2012年11月我重回小山村。几十年过去了,当然是面目全非了。不要说我修建的“洗手间”没有了,就连当年我居住的窑洞都塌的没有了模样罗!无比惆怅的我站在政府新修的“村村通”的柏油路上,放目望去,满目都是枯草随风晃动不停。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4 15:37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