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峰,也称磐锤峰。是河北省承德市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一座山名,它是中华大地上大自然鬼工神斧天然造就的又一处胜境。棒槌峰之美,在我国历史上多有记载。早在北魏就有古人云:东南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高百余仞”。 棒槌峰海拔553米,而峰顶上赫然挺立着一个上粗下细的石棒槌,恰似一个倒立的纺棰。正因有此石棒槌,清朝的康熙皇帝才以山有此石槌,而石槌状似一磐锤特赐名该山为“磐锤峰”。在峰顶台座正南方,紧贴台座一侧,就是那根扬名满天下的石槌了。石槌高38米,上部平均直径15米,下部平均直径11米,体积6500立方米,重达16000吨。如此之大的石槌,世上绝有。有好事者经过一番查证后,证实石槌的体积、高度均为当今世界第一,可谓国之瑰宝了。五大三粗的笔者到石槌底端一贴,简直小的可怜。 在石槌中部长有一株桑树,高3米,直径1尺,树龄已有400年之沧桑了。每逢桑葚成熟之际,那红而透黑的满树头的桑葚,往往使游人驻足于下,但是可见而不可得。每有那熟透了的桑葚掉下来时,一些眼尖手快的游人赶快上前拣起,一把塞入口中,谓之品尝神果也。 棒槌峰还有一大奇处。那就是当你倚靠在著名的承德外八庙之一的安远庙大殿东墙,从你的头部向东望去是承德外八庙的另一庙宇—普乐寺庙大殿前的灵塔尖,再沿灵塔尖向东直指棒槌峰上的石槌,正好是三点一线,无论你怎么变换位置,都是如此。这是巧合还是什么?众说纷纷:有说这就是古人为了神化麻痹群众而故意修建,还有道是修庙人无意所为“无心插柳柳成荫”,更有曰因棒槌本是如来老和尚的佛根深受人们崇拜,所以无论谁置身与此,自然得与石槌成三点一线。但究竟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发表于绿化与生活杂志2004年第3期) (此张图片来自网络!特此感谢原拍摄者)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4 15:29 , Processed in 1.232403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