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二层小楼里的故事

2016-7-2 16:12|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09| 评论: 0|原作者: 走过岁月

摘要: 二层小楼里的故事作者:走过岁月每当我乘車路过沈阳市大西边门时,我不由自主地往我曾经住过的二层小楼的位置多看几眼(现己动迁),想起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60年代初,国家为了减轻单位负担,提倡私人营业。父亲响 ...
二层小楼里的故事
作者:走过岁月
每当我乘車路过沈阳市大西边门时,我不由自主地往我曾经住过的二层小楼的位置多看几眼(现己动迁),想起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60年代初,国家为了减轻单位负担,提倡私人营业。父亲响应号召,卖掉了胡同里的平房,买了邻街的二层小楼开了家私人“西医诊所”。这座小楼与沈阳市委一条马路之隔,从我家楼上可以看到市委大院,地理位置绝佳,但由于紧挨路边,每天咕咚,咕咚的有轨电车声(俗称摩电)是不可避免的。一次,一位来沈陪看病的亲属说:“我昨天一宿也没合眼,刚要睡着就来車,你们每天都是怎么过的?”我们那时可能也是小,玩乏了,倒头就睡,时间久了,这咕咚声倒成了催眠曲。
这是所青砖二层小楼,室外木制楼梯,上下楼共四间,楼下二间做诊所朝大街开门,楼上做卧室,侧面有个小角门,供上楼用,一个不大的小院。父母在这里开了为期三年的私人诊所后合并到二径卫生院。
父亲是个孝子,心地非常善良。自己家安排妥当后,就把在吉林老家的爷爷、奶奶、姑姑接到沈阳,照顾他们并为二老送终。陆续又把同族的叔伯哥哥、表姐接来同住,直至安排他们结婚、成家。
由于父亲的和霭,善良,在我的印象中我家楼下诊所总是人流不断(尽管公家医院能报销),那时一个工人要养七、八个孩子,生活都很拮据,一时交不上医药费就赊帐,帐本厚厚的,有的人还不起也不了了之。倒是妈成了“恶人”去要帐,没办法呀,都当活雷锋,我们一家八口怎么生活呀?
父亲是哈医大首届毕业生,不但心地善良而且医术高超,这也是我家诊所天天爆满的主要原因。记得当时两面墙上挂满了患带送来的锦旗,“医术精湛,华佗再现”-----眼看着奄奄一息的小孩,经爸爸的诊治,几天后,就活蹦乱跳了。我特崇拜爸爸,在我眼里他就是“神”,耳濡目染我也喜欢了医生这个行当,梦想做一名爸爸那样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因此初中毕业我报了“中国医大附属卫校”,志愿拿回后爸爸将我的志愿改成了高中,并说:“我的孩子怎能不考大学?”(很自信)。班主任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希望我报考本校高中。就这样我的志愿从中专改为高中,这一改真的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文化大革命,父亲因地主兼资本家的成分,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迫害致死(《脚印》已提过)。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我那心地善良,行善积德的父亲一辈子都在救别人的命,而在那黑白颠倒的文革中未能救得了自己的命,早早离开了人世。去世时,年仅49岁。
祸不单行,又一个灾难降临我家头上,它也发生在这个小楼里。那是67年,父亲去世的第二年的深秋。秋风瑟瑟,略带几分寒意,那时没有电视机,我家有一台“美多”牌收音机,还让邻居小孩羡慕够呛。是呀,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小喇叭广播,甜美的声音准时响起:“嗒滴嗒,嗒滴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孙进修叔叔讲故事,这台收音机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代。

劳作一天,百无聊赖的人们吃过晚饭,准备休息。我们也关好角门、房门准备睡觉,关灯前,我听到屋里有“沙沙”的声音,又不像耗子的声音,我和妈说,妈说没事。妈带俩妹住北面床,我和俩弟住南面。刚入睡,还未进入梦香,突然只听轰隆一声,觉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屋子瞬间漆黑一片,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怎么回事,只听妈喊:“都快跑!”我们顾不得要鞋,光脚跑下楼。妈抱着小妹也跑到邻居家,只见小妹满头满脸都是黑色的土和红色的血混在一起,也不知血是从哪里流出的,邻居赶紧帮忙把小妹送医院----还好只是皮外伤。妈定过神来一数,“不好,缺一个孩子!”妈发疯似地冲上楼、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却见大妹正靠着墙的木板条下(没塌的地方)睡得正香(觉够大了),虚惊一场。

原来是邻家烟囱的余火长期烧我家檩子,至使我家檩子断了,幸好床边的椅子挡了一下,成45度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电线断了,站炉中还有火,我和邻居在楼上坐着看了一宿。和房产局多次协商,房子几个月才修好。我家五口在好心的邻居家暂居,这期间我那朦胧的初恋随着上山下乡划上了句号(此处省略N个字)。
我下乡的第二年,妈和弟弟妹妹又以“人人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由送到农村,私人房产---小楼被无偿充公了。
四人帮终于被打倒了,拨开乌云见晴天,父亲的问题得以平反昭雪,落实了政策,妈和妹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沈阳,但房子已由房产局出租,楼下一户,楼上二户,按着“私人房产归还个人”的政策,本该归还的房子却要不回来。妈住个单位针灸科,白天病人用,晚上妈来住,妈是跑断腿,流干泪,最后还是在法院强制执行下,小楼才得以要回。我真佩服妈执着的精神,一般男人都未能赶上,但这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到。
随着道路的扩宽,我家小楼动迁了。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妈、我和弟弟得己搬到羡慕己久的冬暖夏凉的新楼。
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沈阳市现在已是东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高楼比比皆是,我家二层小楼的旧址现在早已是几十层楼高的高层住宅,笔直的大楼,高耸入云,但抹不去我儿时小楼里的记忆,因为它见证了我家的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完)

1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4 08:38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