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 印 作者 走过岁月 一 我的童年是苦涩的。在我五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因病撒手人寰,离我而去,丢下了六岁的姐姐和我。那时我家住在故宫博物院对面的日本小洋房里,往楼下拉妈妈的时候,少小不懂事的姐姐见来了这么多人,挺热闹还拍手,被爸爸一脚踢下楼,拐个弯,正碰上一楼的炉子边上,眼眶划了个口,鲜血直流,至今仍有疤痕。 二 爸爸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高材生。那个年代,能读上大学真是凤毛鳞角。如今妈妈走了,丢下幼年的姐姐和嗷嗷待乳的我,一个男人带着这么俩个孩子,还得上班,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有好心人说:“把小的送人吧!”爸爸坚决不答应,为此还哭过.并说无论如何一定把两孩子拉扯大,于是顾人带我们两个,别人也再也不敢提“送人”这事儿。 三 经人介绍爸认识了仍在“同泽女中”读国高的继母。虽说当时爸爸已三十多,并带两孩子,但爸爸一米七六高高的个子,比孙道临还帅气的相貌,自然被姥爷相中。据说相亲的第一天,我们就住在了姥姥家,姥姥拿出了多年压箱底的她妈妈给的装新被招待“未来的姑爷”被我这个只有一岁多点,又吃多了点的送上“大礼”,我从此开始了有妈的生活。 四 以上内容都是别人讲给我的。我记事是从住工夫市(现在的天主教堂)那个独门独院开始的。那是个美丽的小院,三间青砖瓦房和一间偏房,只住我们一家,是院中院。院里有两棵好大好大的丁香树,阴凉足以履盖全院,院里放着躺椅,小桌,一家人在树下乘凉,喝茶,聊天,写作业,其乐融融,好不切意。微风轻拂,滿院都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在这个小院里度过了我的小学时光。 五 我的小学是在大西二校读的,中国当时与苏联的关系不错。记得是在三年级,学校要选十名同学和苏联小朋友联欢。我荣幸被选中,还向学俄语的姑姑、姐姐学了几句俄语,“…哈拉少”。学校统发的服装,两条长长的粉头绳(当时一般人是买不到的)。遗憾的是,早上没人叫,晚起了一小时,人家都早已去机场。第二天看到报纸上的照片,伤心极了,多么难得的机会,不然我也可以向我的孩子炫耀“你妈当年也不是一般人呀。” 六 5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树叶吃光了吃黑土,很多人因此营养不良,浮肿,女人都闭经,后经证实这几年出生的孩子最少。好在爸爸认识个做豆腐的患者,定期给我们送豆渣,参在面里,很不错的主食。有时还能吃到肉,是爸妈用保温桶带回来说是驴肉,很瘦。经过一番处理,我们一个个吃得很香,父母却不吃。那時能吃肉是很奢侈的。到了结婚生子后才知道,那是只有在医院的父母才能弄到的“胎盘”高蛋白的,供婴儿生长的东西。难怪自然灾害中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姐几个都长成1.65米的个子,是它起的作用吧。记得一次放学,妈给我了一碗白米饭拌酱油,那叫一个香。在如今吃什么都觉无味的今天,仍然怀念那碗“酱油白米饭”的味道。 七 我的初、高中都是沈阳市三女中度过的(现在的同泽女中)。这也是高瞻远瞩的爸的功劳。当时只有两所中学开英语课,其它都是俄语。爸说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用处大。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连续、完整、扎实地学了六年英语,这为我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迅雷不掩耳之势席卷全国。乌云遮日,血雨腥风,人心惶惶,如履薄冰,那也很难保证厄运不降到你头上。满大街都是武斗,带高帽,挂破鞋游街。三女中大部分是省市领导女儿,革干子弟,都是红后代,搞起武斗不次于男生。昨天还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一夜间变成牛鬼蛇神。图书馆珍藏的几万册图书被焚,说是破四旧。牛鬼蛇神的老师们挂着牌子围着火堆跳舞,完全没了尊严。每天上学路上的地上都有某某老师畏罪跳楼自杀的大标语。同样,我家也惨遭厄运。 八 记得那是个周日的下午,我和妈在做被,医院的叔叔来我家说:“你们去趟医大,于大夫出事了。”我和妈急忙坐摩电赶到医大,才知道,父亲为了不让别人斗他、羞辱他,竟选择了跳楼来对抗,留下了“大丈夫可杀不可辱”的字条,正在抢救做手术。我一下子就蒙了,使劲哭喊“我咋办呀,我不能再没爸了”那叔叔劝我我也不听,又到走廊去哭,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手术过后,爸的意识还清醒,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了句最不放心的话“要听你妈的话,和你妈好好相处。”我哭的更厉害了,这话竟成了爸爸的遗言。爸爸走了,顶梁柱瞬间倒了,妈用29元的微薄收入领着6个孩子艰难渡日,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虽然后来给爸平了反,落实了政策,可孤儿寡母的日子会好难好难。 九 在校闹了二年“革命”1968年举国上下的上山下乡就开始了,六届初高中毕业生,两千万人被下到农村,到北大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一次大的人口迁徙,原则上一个不留,就连我班因父亲被斗吓为糟神病的杨慧兰也未能幸免。 当时是工宣队到所在派出所迁户口,你走不走户口都给你迁出,当时户口和粮食关系是挂勾的,没了户口便没粮食,所以并非自愿下乡。 未成年的孩子们远离父母来到这穷乡僻壤,每天披星戴月,干着远大于自己年龄所能承受的繁重农活,环境的恶劣,生活的单调使得当初的豪情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漫漫的长夜。上山下乡断送了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初恋、我的…几年下来,回城无望,便与只见过一面的孩他爸结了婚,只想认命一辈子呆在农村,生儿育女了此一生。不想老天眷顾我。农村小学带帽,要成立七、八年级(相当于初中)需要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当教师,我被推荐当了民师。农村师资匮乏,教师都是多面手,我先后教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音乐。 78年公社中学开英语课需要英语教师,应聘三人取一人。扔了十多年英语的我竟然能打败对手被录用。公社中学距家8里地,中午不能回家喂奶,只有五个月大的妍不爱吃奶奶喂的粘糊糊的糕干粉,饥一顿饱一顿身高受影响,现在想想愧对了孩子。 我要巩固英语,在这期间我再没有看一眼电视(那时家里根本没电视)只听半导体的情记下以优异成绩取得《电大英语》单科结业证书,这为日后转干奠定了资格基础。我不满足现状,我想让孩子脱离农村,见到报纸上有招聘的,就去试试先后去过:辽阳外语学校,铁岭阀门厂教育科…都无功而返。 我七姨是沈阳市南京一校重点小学的主任,该校率先开了英语课。好心的七姨马上想到我,我当然求之不得,不费吹灰之力就到南京一校上了班。几天后七姨向我要调转手续,我说“什么手续呀?”原来七姨认为我是国家正式干部,属于正常工作调转。其实我在公社中学只是拿工资的民师。这怎么办?回是回不去了,位置早有人顶上了,我成了无业青年。 十 有人出主意,“以工代干”只要能成为该校校办工厂大集体工人就可以,但又谈何容易。当时南京一校工厂生产塑料制品,效益很好,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我不想再麻烦七姨,自己抱着小的去了学校对面楼校办公司局长室。 见到局长我如泣如诉地把我的经历和我家的情况讲了一遍,巧的是这位局长的情况和我家一样,也是受迫害下乡才回城。同是天涯沦落人,局长立马拍板,拿出一式三份职工登记表,二天时间,啪啪啪啪四个章盖毕,我便成了校办工厂大集体工人而在学校教课的第一人。 十一 又一次机会来了。那是二年后教育局要把一部分集体工人转为全民工人。条件是:在本单位工作两年以上、初中以上学历,35岁以下,每校3个名额。全民工人是由教育局开资,旱涝保收。大集体是自负盈亏没保障,当然都挤破脑袋也要争,况且校办工厂工人大部分是本校老师子女(解决教师子女就业)老师们剜门盗洞开始活动起来。 而此时七姨己调到他校任校长,我无关系无人脉,可这三个条件我都符合,此机会万不能错过,送礼吧囊中羞涩,只能凭我这张三寸不烂之舌了。我找校长一番长谈。 负责校办工厂工作的唐校长是个面善的老人。我提出我去参加考试的几个理由:一.当年正35岁是最后一次机会,而其它人有的是机会。二.考初中内容我稳拿,不会浪费名额(学校也愿意多考上,减轻工厂开支)三.这两年我的表现校长也看到了。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这位善良的老人去参考了。 这次考试是一个公开走后门,是想把教育局的子女转为全民,其它人只是陪榜,教育局的子女被安排在一个考场,可以随便下地抄(都是不学无术的九年生,也抄不到啥),其它考试相当严,又不公布成绩,不准查分,结果教育局20几个子女、我和23中校办工厂的一名高中生被录取(可能我俩答的太对没法往下拿)。实习一年后,以全民工人的身份分配回南京一校。 十二 这次全民工人的工种,男的是炊事员,女的是保育员。我理所当然地回南京一校当了一名保育员,集体工人时是老师,全民工人是保育员,这反差有点太大了,见到其它老师觉得很没面子,可又一想,保育员就保育员,起码我可以带领我的孩子们上下学,中午还能照顾他们吃午饭,有得必有失,哪能事事都随你心愿,这样想心里就平衡了。 说实在的,孩子都是奶奶带大的,我不会带孩子硬着头皮干吧,最怕的是收拾“大便”。好在我和一位要退休的阿姨两人带一个孩子,脏活她都抢着干,这也许是太浪费资源了。正巧,一位总务处老师调到离家近的单位,我便当了二个月保育员改做了出纳员。 这次集体转全民是劳动局特批给教育部门的指标,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不是又挺幸运的。 十三 几年后的一天,和我一起进修电大的某校主任到我校办事问:“教育局要从五大毕业生(包括电大)中转干一批(也有猫腻),你不知道呀?今天是最后一天报名”。我回家取了毕业证,飞也似的赶到教育局报了名。经过一系列考核、笔试、试讲(实际上节课)、教研员五人小组投票,考核结论“此人胜任中学英语教学”,我便从全民工转为国家干部,从南校一校调至168中。我的奋斗终于开花结果了。 生活告诉了我:“命运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你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苦心人,天不负。”祝贺我吧! 十四 “一辈子都感恩,就是感恩的一生”。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继母,26岁的大姑娘,结了婚就变成两个孩子的妈,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养育之恩比天大,我刚回城,没地方住,妈腾出房子让我们住,愿妈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 我还要感谢七姨、老姑等长辈们给予帮助;感谢在关键时刻提供方便的贵人,他们是:钱局长、徐广大校长、王校长、赵校长。 我最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同胞姐姐,她虽然只长我六岁,却象妈妈似的关心我、爱护我,真是手足情深,她用她那宽大的臂膀蔽护着我,使我不受风雨的侵袭。在我遇到困难时,她全力以赴,无私地帮助我,没有大姐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姐对我的同父异母兄妹也一样好,祝好人长寿,一生平安。 ![]() ![]()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3 19:25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