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原创摄影】知青返乡记(6)——走进红色大寨

2016-6-1 10:01| 发布者: 贫农| 查看: 194| 评论: 0

摘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遍大江南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那个年代,就是再穷,全国农业口的相关人士也要前往大寨考察、学习。而我们这些曾经在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遍大江南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那个年代,就是再穷,全国农业口的相关人士也要前往大寨考察、学习。而我们这些曾经在昔阳下乡的老插,更是有幸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年一届的知青代表大会,是知青们团聚的日子,也总是与大寨零距离接触的日子。这次返乡省亲途经大寨,再次走进了红色大寨,今日大寨人勇于与时俱进,经过市场经济浪潮洗礼的大寨已经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山村。村头,鲜红色的“大寨”两字矗立在“大寨村口”上,村门横梁上镶着“大寨人民欢迎您”的永久性标语,两侧分别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大字。“大寨路”从这里向南延伸,它已是一条商、住一体化的商业街。村支部、村委会办公楼位于大寨村门的南边约200米的十字路口,坐西向东,是一幢三层楼房。据介绍,全村现有原籍大寨人500多人,外来人员已大大超过本地人。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是五大块:一是羊毛衫厂,二是核桃水果汁厂,三是大寨酒和陈醋厂,四是旅游服务公司,五是山上的面花收益。大寨开创时期的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任大寨企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大寨已经开始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康庄大道。走进大寨村,陈永贵故居是游人必到之处,陈永贵故居在大寨路的北端,单门独院,房子格局与周边的民宅没什么大的区别。院子大门的正上方挂着“陈永贵故居”的横匾,两边写着一副对联:“一生耕耘锄月创神农新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走进院落是两间窑洞式住房。一切都是按着原始模样陈列,俭朴平凡的农民本色。隔壁一墙之隔便是老妇女主任宋立英的宅邸,宋立英老人,是陈永贵时期老党支部唯一还健在老人,是亲历和见证大寨发展史的老人,每天老人家静静的坐在家门口,从不张扬,我们走上去,亲切拜访问候了宋立英老人,老人家高兴的不行不行的,一手拉着一个知青孩孩们,与我们亲切交谈,老人家的手紧紧的握住我们的手,这双手不仅为建设大寨出过力,也与许多中央领导与外国元首紧紧相握过,告别了老人家在停车场的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合影留念,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在这里永远飘扬,再见了大寨,再见了昔阳,我们还会再来的,我们坚信:大寨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灿烂。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7 23:44 , Processed in 0.10100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