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我考上当时俗称“小清华”的抚顺二中高中部,因为学习成绩还算优异,我就一直梦想着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做贡献。一九六六年 七月,文革启始动乱 ,学校停课闹“革命”,第一次粉碎了我的大学梦。
一九七三年,邓小平被“解放”主持中央工作,决定在全国进行高考招生。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极了,在抚顺县参加了报考,志愿还是报的中国人民大学,在抚顺县考了个第二名,考的很不错。我以为这次一定会圆了我的大学梦。谁知因为半路杀出了一个白卷先生,取消高考,第二次搅了我的大学梦。 一九七七年夏秋之际,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劫以后,全国又一次恢复了高考。参加了工作的老三届知青纷纷报考,都想园了他们的大学梦。但当时有个参加工作满五年才能带工资上大学的规定,这就限制了我,我由于参加工作不满五年不能带工资入学。我爱人丁莉每月三十九元的工资维持她和儿子的生活会很艰难。我走了怎么办?只好放弃没有报考,第三次考大学的机会和我插肩而过。 此后,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女儿,父母年纪大,只有我一个儿子。为了家庭,为了父母,我只好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到了一九七八夏,我在抚顺日报上看到抚顺职工大学招生的消息。听说是抚顺市为了给本市培养人才和干部(也为了市里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开个后门),成立了抚顺职工大学,大专,经济管理专业,脱产三年制,只招收这一届。我考虑到可以带工资,又离家近,就报了名。由于对这个学校不太感兴趣,加上工作时间紧,也就没怎么准备。
考试一共三科,发榜后我得了二百分过一点,应当是考生中佼佼者。又因为是老高中生,故学校很重视我,人还没去,便内定为学校学生会主席。通知书下来后,我仍拿不定主意去不去。人家都考上知名大学,我只能去个抚顺办的大专。听说我的同学都在那当教师了,我怎么好意思去当这个学生。想来想去,吸引力不大。那时我的女儿要出生了,扔下我爱人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上班,也是很叫人放心不下的。因此,开学后,我一直没去,心想工作挺好的,死了这个心,别作大学梦了吧。
谁知学校开学都过了一个星期,学校学生处处长突然给我来了个电话,大意是都开学一个星期了,你还来不来,学校很重视你,安排你当学生会主席。你这个大学生名额不少走后门的盯着呢,许多人想来还来不了呢。我一听,又活了心。就答复说,我考虑考虑 如果去的话我需要交代工作,给我三天时间。处长说好,给你三天时间,你三天后不来,我们这个名额就处理了,你要想好。
回家后,我就和我爱人说了这件事,她也同意我去。当时,他们家和在抚顺市委当副秘书长的戈彦关系非常好。我和丁莉就去上门拜访,讲了我想上这个大学的情况后。戈彦介绍说,成立这个大学主要是考虑给抚顺培养人才和干部的。你要去的话,毕业后想到市委或市政府,我可以给你安排。你现在的工作情况也不错,不去也没有关系。我听你的信。我听了他的意见,经过斟酌,就决定去了。
第二天,我告诉办公室柳主任,说我决定去上大学了,明天要去报到了。柳主任虽然很惋惜,但是说也不能误了你的前程,就同意我交代工作。这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了。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柜,把所有的文件和资料一股脑儿抱出来堆在桌子上,有用的挑出来留下,其余的准备拿走,然后明天就准备去报到了。当时我心想,管他是什么大学,多学些知识是真的,好歹也算是圆了我的大学梦。
但人生的命运和前途往往会在一瞬间改变。这也许因为一个人,一句话,也许因为一件事。
那天,办公室的门没有关严,留有约半尺宽的缝。矿里分管大集体的副矿长侯振业去干部科办事,恰好看见我在办公室整理文件资料,弄得办公桌一片狼藉。他挺好奇,再加上平时对我印象不错,便推开门,侧身走了进来。他问我:“小王你这是干什么呢?”我说:“收拾收拾文件,明天我就要去上大学了”。他一听上的是是抚顺大学,连忙把我拽进里屋,轻轻掩上门。然后小声对我说:“你别去了,抚顺那个大学有啥意思。你别跟别人讲,我下星期就要回矿里当一把手了。你留下吧,房子、工资、党票、提职我保证都给你解决,你看咋样。”我一听,有些盛情难却。而且他许诺的条件也很诱人。当时,我住房和经济确实困难,入党、提职也很不易。难得有一个主要领导的关照。是上大学还是留下,在现实利益面前我动摇了,当时权衡再三,最后下了决心,我对他说:“行,我听你的,不走了”。
中午,柳主任回办公室一看我没收拾东西,就问我怎么回事。我知道他和侯矿长关系不错,就把矿长要留我的意思对他讲了。柳主任说:"不走那最好了,你就好好干吧,有老侯帮你,以后准错不了”。下午,我给学校去了个电话,说领导实在不放,去不了了。学校那头还挺惋惜的。就这样我最后一次上大学的机会失去了。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这次我没有走。从短期看,房子,工资,党票都解决了。但却丧失了一个上大学深造和选择到政府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戈彦这个很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一生都局限在在胜利矿这个小圈子里,以至终究没有更大的发展。如果当时去了,虽然一时困难,但如果在政府机构,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必定会有更好的前程。
一九八一年,由于我工作出色,又有候矿长的许诺, 在这期间,我真的分到了房子,入了党,提了办公室副主任,还比别人多涨了两级工资,自己觉得没上大学不吃亏,好歹赚了一头。后来我被调到工程科当科长,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为了自己有个高一点的学历,也是为了增强自己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知识,便于工作。最后我选择了报考辽大经济管理专业四年制的函授大专。大致课程有:经济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国际贸易、工程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一共十四门课。
念上了函授大专,我才知道函授大学比脱产的全日制大学更难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一直在比较重要或繁重的岗位上工作。 念函授这四年,有三年在水煤浆实验厂当厂长,这是个国家科委的工业科研项目,时间紧,项目国内空白。后三年我天天加班,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就连辽大教授每两个月讲一次课我都经常不能去,只能抄别人的听课笔记。二是,由于函授每门课留的习题特别多,要想通过考试必须每门课都要下功夫,自己认真学习和真正理解、熟记后才能考及格。我由于工作忙时间紧,有好几门课差一点 没过。 八五年有一次 ,我正在北京科委开会,猛然想起明天辽大函授课程有一门课要考试,我连忙请假,买了个到抚顺的站票连夜回抚。亏得我带了那门课的教科书和笔记,这一夜,我坐在列车过道门口把一本教科书所有题目背了一遍。第二天上午到家,下午才赶上考试,尽管我就复习了这一夜,还考了七十多分。这十六门课,一年考四门,每次考试都是只能利用三两天下班后在家的晚上复习准备。但每次都考的在七、八十分之间,没有一次补考。四年后,我顺利毕业,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证书。我们单位一共有十八人报了这个函授专业,最后只有两人毕业。 尽管是函授大专,但这十六门课程所授知识非常 有用,在我后来开展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都非常借力。我在企业后期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经济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知识和科学文化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工作和领导能力。所以,青年人有个读好书、上大学的愿望,是个美梦,是个好梦,是个值得鼓励和赞美的中国梦。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3 01:54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