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自学成教授12-2 从外贸公司到高校三尺讲台 1992年5月份我在哈尔滨参加对前苏联的交易会期间,国家突然放开了对苏蒙东欧各国的商贸专营限制,允许所有具备外贸进出口权的公司直接跟苏联蒙古东欧各国直接做贸易和从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在此之前仅仅允许内蒙古和北京市的极少数外经贸公司从事对前苏联蒙古东欧的贸易。当时我担任着内蒙古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哲里木盟分公司副经理,拥有大量蒙古和前苏联各国的客户,会英语、俄语和日语,这可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呀!那时候无论我要到那一座沿海开放城市的外贸公司,都是香饽饽呀!我看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定伺机调离内蒙古哲里木盟。 1992年夏季,当时我从一份报纸上获悉烟台市日荣杂品总公司可以供应4000吨白砂糖,价格每吨1720元,这恰恰可以买过来用于与切斯纳公司易货,同时烟台市棉麻公司恰恰需要哈萨克斯坦的棉花,而棉花正式哈方提供给我放的货物。电话联系后,我立即乘坐火车与21日抵达烟台市,住在玉皇顶公园南面的济南军区后勤部招待所。没有料到的是,烟台日用杂品公司的白砂糖刚刚出手,来晚了一步;和棉麻公司未能就棉花价格和含糖量指标达成协议,业务未谈成。 7月23日下午,我来到当时办公地点还在南山公园附近的烟台市人才交流中心,见到了董科长,表示希望能调到烟台外贸系统所属的公司工作。能看出,董科欣然同意,立刻开出了两份介绍信,一份是给外贸局人事科长于先生的,另一份是给开发区进出口公司的。考虑到外贸局很近,我就先来到了外贸局人事科。于先生立刻给我联系了就在外贸局大楼营业的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烟台分公司人事科长吴主任。吴主任立即报告给分公司曹总经理。曹总经理马上安排我第二天早晨接受俄语口试。 傍晚我乘坐公交车来到烟台第一海水浴场。和煦绚丽的夕阳晚照中,蔚蓝的大海泛着微波,闪着柔和的光亮;十几只海鸥在空中盘旋、翱翔,一会儿扎向水中,一会儿又冲向天空,还有的海鸥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远处中国最大的陆连岛芝罘岛和崆峒岛在阳光的余辉中显现着朦胧的轮廓;一艘艘客轮和货轮从海上徐徐驶过,汽笛声不时地萦绕在耳边;海浪的微波拍打着沙滩,唱出一曲动听的小夜曲;微风格外轻柔,抚摸着我的面颊,无比惬意;一对对恋人挽着手臂,穿着泳装,向大海的怀抱走去;丈夫骑着自行车,后边坐着妻子,大梁上的孩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大人都穿着白大褂,里面套着泳装,这是烟台人典型的去洗海水澡的“全家福”;海滩上摆着桌椅板凳,刚刚出浴的烟台人正在品尝着海石花做成的“焖子”的美味,用纤细的钢针拨出“海瓜子”里面那螺旋状的新鲜肉体,蘸着佐料往口中送;几只风筝在空中和海鸥媲美争艳,给安静祥和的海滨增添了浪漫的情趣。这就是中国的地中海,堪称能与蓝色海岸媲美的烟台地中海风光,是我日日夜夜梦寐以求的养老福地,而在灯光掩映的远处,就有我刚刚看过的新宅,我的新家,我的心灵港湾。我不禁流出了幸福的热泪。 7月24日早晨八点多钟,当时任烟台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科长的曾经是满洲里边防资深俄语译员杨先生担任俄语口语考官。十分钟的口试圆满结束,曹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毕副总经理一致同意接收我和妻子均调入外贸分公司,让我担任业务部经理,孩子转学到外贸中专,当天分配给我住房,并于当天由人事科吴主任带着我看了房子,我也满意。就这样,当天就敲定了调转事宜,并落实了妻子、孩子和房子和职务等事宜。人才交流中心董主任讲,如果内蒙古不放人,你可以直接来上班,档案由烟台市给你重新建立。 7月24日晚上,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开往大连的“天山”客轮。站在甲板上,望着灯光璀璨的烟台缓缓消失在视野中,我心情澎湃。船尾的螺旋桨翻起雪白的浪花,吸引着几十只海鸥从浪花中啄食小鱼。我也将来到这大海之滨象海鸥一样参与这搏击和竞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自我实现的需求看成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我就要到这座沿海开放城市去追求自我实现我自己最高境界的需求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一回到通辽,我汇报和安排好了各项工作后,就向新来的乌恩处长递交了调转报告,要求调到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烟台分公司。我明确地告诉他:“哲盟外贸处没能兑现我调来之前对我做出的有了房子就给我解决的承诺,而且这里也不具备基本的外贸工作条件,我决定调走,客户关系一个也不带走,希望领导顺利放行。哲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会忘记曾洒下青春汗水的科尔沁草原。到了烟台,我会给哲盟外贸创造贸易机会,增进哲盟和烟台外贸业务上的合作。如果单位不放人,我照样能走成,因为烟台人事局的政策十分灵活,可以为我重新建立档案,当然,那是我最不希望的结果。” 随后立即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四件事:外贸处给了我一套近90平米的单元楼住房钥匙,就是杨处长原先的住房;安排我继续按照原计划参加赴俄罗斯的贸易代表团去洽谈业务。希望我能留下来。从1992年10月中旬到12月初,哲盟外贸处乌恩处长几次找我谈话,诚恳希望我留下来。90平米住房的钥匙一直给我留着。但我去意已决,不可更改。 住房钥匙我退了回去。临走之前,还要为我的第二故乡多做些工作,我立刻开始了独联体国家的经贸之行。一个多月的独联体国家之行经贸洽谈成果丰硕。 12月初,哲盟外贸处终于放行。我迅速和最亲近的朋友告别,全部家当装入一个大的铁路集装箱。1992年12月6日21:00我携妻带子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离开了通辽。7日到北京,转乘长途汽车到天津。9日晚22:04乘247次列车自西站离开天津,10日14:00抵达烟台。 我刚刚调入山东省对外贸易公司烟台分公司时,公司就已经资不抵债了。我替公司打了几十场官司,尽量减少公司的损失,但公司还是很快就破产了。 1993年通过国家考试我获得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证书。 从事外经贸工作以来,我每年70%以上时间都是出差出国,没有安定的生活,心中觉得对家人有愧疚感。从内心深处讲,我还是非常愿意到大学执教的。 1997年10月23日看到了烟台日报上登载的烟台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公开招聘教师的广告,我立即到烟台国际贸易学院参加面试,并被聘为教授,我有美国国际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又有外贸工作的实践经验,也许正是国贸学院立刻聘用我的原因吧。 我终于通过自学登上了高等学府的三尺讲台。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3 01:21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