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自学成教授10-3 成助理翻译并转干 好事成双:因为我有了助理翻译职称,享受知识分子待遇。按照当时内蒙古的知识分子支边补贴政策,我每个月能拿到28.50元的知识分子补贴,并且很快就全部兑现了,从转干之日按照月份算起,这一下子生活更富裕多了!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 1983年获得助理翻译职称并转干后,我就开始面临着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探索问题。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因为那一年我已经36周岁了。 1984年,我自学成才的消息引起了哲盟建设处的注意。那年,哲盟建筑设计院收到了一份调令:调我到哲盟建设处基建科工作。 收到调令时,盟纪检系统正在进行“三榜晋升工资”的工作,就是通过综合条件的打分评价,以三榜定案的方式张榜公布打分评价的结果,第三榜一锤定音。盟设计院的三榜刚刚公布,我在加薪之列。此时就要看盟建设处能否批准这一上报的加薪名单了。 在那个普遍贫穷的年代,能增加几十元工资,可是一件大事情。这时我的调令已经下达到了设计院,黄院长对我说:“小刘,你真是双喜临门啊!祝贺你!你到了建设处以后,咱们设计院也能沾光,盟建设处基建科是咱们设计院的顶头上司啊!” 虽然我也曾经在通辽县委秘书组、县革委会办公室和县民政局工作过一年多,积累了一些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验,但我当时对从政没有一丝一毫、一点一滴的兴趣,只想着以自己外语方面的专业技能谋生。 调到建设处任职,服从调动,既能“高升”,又肯定能被批准涨工资,这可是人人羡慕的好事;不服从调动,可能连这一级即将到手的工资也会泡汤。我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不接受这次工作调动和提拔。于是,我找到了当时的哲盟建设处处长赵忠义,诚恳地向他当面表明了我的想法,当然,我对他说:“我真诚地希望一生以外语为专业,我希望您能理解我的想法,让建设处收回调令。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无论如何也无法收回调令,我也可以服从调动。您对我这样器重,我将终生从内心深处感谢您的知遇之恩。” 赵处长也诚恳地对我说:“你看看,现在的基建科长年事已高,即将退休。调你去,是想提拔你,重用你的。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你不去建设处真是太可惜了。难道你就在设计院从事一辈子的外语翻译吗?既然你执意留在设计院,我也不能强迫你到建设处报到。你好自为之吧!” 说实在的,赵忠义处长确实挺器重我的,这一点我也通过和黄宝库院长的日后交谈得到了证实。我拒绝赴任,确实让赵忠义处长十分失望,也确实违背常理。但是,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黄院长更是逢人便讲我的自学事迹,真是引以为荣,同时黄院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热议和赞扬。 哲里木电台的记者叫田野还特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要采访我的自学成才事迹,被我婉言谢绝了。他可是苦口婆心地给我做了许多次工作,试图说服我同意接受采访,允许他把我的事迹见报,我还是一直没有同意。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英语博大精深,我才刚刚学到一点皮毛,离掌握这种语言还差得很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报纸上报道了我的所谓自学成才的事迹,我将不得安宁,我的学习将受到相当的干扰,对我自己的成长不会有多少好的影响。最终,记者田野还是接受了我的意见。再说,我也不向他提供任何能被利用而登载到报纸上的有关个人的情况,确实也使他无法采访。 哲盟建筑设计院的科技人员对我更加尊敬了,因为我的外语得到了国家的承认,而且成为国家的正式的技术干部,不再是一个工人了。这种尊敬能够从科技人员的一言一行中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要知道,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科研设计单位,自学者要想真正获得承认可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人家表面上和你客客气气的尊敬是一回事,从内心佩服你的尊敬又是另一件事,这是绝对不一样的。 我半开玩笑的对大家说:“我确实拿到了知识分子补贴,其实,我才是混进知识分子队伍的,是不是把我称作“知识混子”更为贴切?”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获得助理翻译职称后,在哲里木盟只有我和邢先生俩人具有翻译系列的技术职称。这时,找我讲英语课的单位突然增多了。当时掀起一股技术职称热潮,因为考职称必考外语,所以职称外语考试培训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而权威办学单位自然是盟科委了。负责外语考试培训的傅先生就是科委的,而科委的魏女士因为没有拿到翻译系列职称,尽管是大学本科英语毕业生,还是不能承担辅导任务。于是盟科委请了两个人讲英语课,一个是盟师范学院的一位英语老师,另一个就是我。我俩各负责一个80多人的班,课本、内容和进度都要求同步,都是晚间授课,讲课地点都是盟科委大礼堂。所不同的是我每逢周一、三、五授课,另一个班的师范学院老师周二、四、六授课。 开课后没有几天,我这个班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个班的学员人数却越来越少。十几天后,学员们差不多都到我的班来听课了,负责给另一个班授课的师范学院老师主动辞职了。盟科委的傅先生找到了我,通知我两个班合并成一个班,统一由我来授课。 从那时起,我差不多一直在哲盟科委担任业余英语教师,给需要参加职称英语考试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讲授英语,效果还挺不错的,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天开课前一分钟,我都掐着手表,到了晚上7点整的时候,一秒不差地开始讲课。而每次下课时间也都是分秒不差地掌握在晚上21点30分。如果是夏季,我往往穿着带弹力的紧身短袖衫,健壮的胸肌非常显眼,许多学生非常欣赏和赞叹。坚持多年的健美运动初见成效,健康状况空前好,精神也非常饱满。每天开课的第一分钟我都要用英汉两种语言播报最新的自然科学科技新闻,这项内容十分吸引那些科技工作者,有许多人每天都做详细的记录,当然,遇到一些生词,我也会在黑板上写出来供大家记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八十年代有一阵子全世界都处在“超导”热潮中,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能给出最新的超导技术进展情况,对学员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不但学到了英语,还随时了解到了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情况。 我还把学生们的名字编成谜语,供大家猜,猜对了的奖励一个书签。记得有一条谜语是:Only a peak remains, all the others have been removed. 中文意思是“只留下了一座山峰”。谜底应该是当时担任哲盟法院院长的刘一峰。这条谜语很快就被学员们猜中了,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既学习了英语,又让大家彼此相识并增进了友谊。 每天晚上下课后,有将近20多名住在东郊的学员跟着我一起骑自行车回家,形成一个小车流,大家又说又笑,汉语中夹杂着英语,很是热闹。 许多学员还在白天上班时间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请教英语,有的跟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有的还谈论其他方面份额问题。盟设计院看传达室的老钟头就对我说过,只要来了生人,我都要问是来干什么的,要么是甲方来联系设计业务的,要么就是来找刘老师的,而且来找刘老师的比联系设计业务的还要多。这是可以理解的,细细想一想,一年又能有多少设计项目呢?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设计项目吧!但是学员差不多每天都来,这就不足为奇了。 自学帮助我获得了助理翻译职称并转干从而混进知识分子队伍!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19:25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