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知青自学成教授9-3 自学英日语成为翻译

2016-4-1 12:01|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02| 评论: 0|原作者: 大漠苦菜刘志明

摘要: 知青自学成教授9-3自学英日语成为翻译 1979年二月下旬,我代表盟工程公司去奈曼旗参加一个基本建设系统的会议。我记得会议为期三天,时间安排得比较宽松,有不少时间自己自由支配,我就利用中午时间到奈曼西湖畔看书 ...
知青自学成教授9-3
自学英日语成为翻译
1979年二月下旬,我代表盟工程公司去奈曼旗参加一个基本建设系统的会议。我记得会议为期三天,时间安排得比较宽松,有不少时间自己自由支配,我就利用中午时间到奈曼西湖畔看书。会议的第二天,当我中午在西湖畔阅读外文书籍时,走过来一个矮个子中年人,五十多岁,长得和蔼可亲。这就是当时担任哲盟建筑设计院院长的黄宝库院长。我知道这个人,但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他看我正在阅读俄文版的《列宁传略》,身边还放着一本英文小说和日语教程,非常感兴趣地问我:“你能看懂吗?”我说:“能!很有意思的书。”于是他说:“我以前学过俄语。你能不能给我念上一段?”于是我就朗读了一长段。他又让我把那一段的内容口译成汉语,我就把列宁上喀山大学时候的学习和领导学生运动的情况给他翻译出来了。接着,他饶有兴趣地让我朗读并翻译一段英文版的《汤姆历险记》,我也遵命朗读并把少年汤姆如何和贝奇搞懵懂懂的初恋的那一段翻译给他听。这下子他的兴趣更大了,又让我朗读和翻译了一小段日语课本,我也照办了。他又详细地问我是怎么学会了三种外语的,现在的具体工作是什么,然后他突然对我说:“到建筑设计院当翻译吧!我们非常需要一名翻译!”我一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就非常高兴地一口答应了。
接着黄院长对我说:“你什么事情也不用做,调转手续都由我出面办理。我和工程公司书记王希明、副书记老姜、工会主席老潘都再熟悉不过了,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你就等着调转的消息吧!”
果然,三天之后工程公司领导对我说:“祝贺你调到了盟设计院,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为一名专职翻译。我从内心深处为你高兴。这也证明,你确实是个人才。祝你有美好的前途!”
我永远记住了调入盟建筑设计院的时间:1979年3月1日。我是从1978年10月1日开始跟电台自学英语的,到成为专职翻译,仅仅过去了整整五个月时间。这是拼命的五个月,是极其缺乏睡眠的五个月,也是学得昏天黑地,头昏眼花,如痴如醉的五个月。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新天地:我自己在语言学习方面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一个直通世界的窗口,我能听懂和看懂许多英文的资料了。另外,我自己也来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新的职场,这也是另一个新天地。
当时的盟建筑设计院有四十来名职工,除了老王等少数几个从事行政工作的之外,都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最低的也是中专毕业。而我是唯一的一名从事技术工作的以工代干人员。大家都知道我会三国外语:英语、俄语和日语。其实我自己心里明白,除了俄语底子较厚实之外,英语刚刚自学五个月,掌握了两千多个最低限度词汇。而日语,才学了初级教材,远远不能算是会日语,只能说是个初学者。说我会三门外语,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也更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外语。当时盟建筑设计院工订阅了十多种外文影印件的有关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专业期刊和一种日本航寄的期刊:《新住宅》。日语中有好几千个片假名单词是英语的外来语,比如我每期必翻译一定数量的设计院订阅的航寄刊物:新住宅,他的读音就是和英语一样。中国当时没有加入国际版权保护公约,所以在西安和上海专门设立了两个盗版期刊影印中心:西安负责俄文版的,上海负责英文和其他外文版的,价格都十分便宜。
我到了设计院后,立刻增加了十来种外文版的影印建筑期刊,基本涵盖了英、俄、日文三个语种。每份期刊我都把目录翻译成了中文,英文、俄文和日文版特别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我都做了简单的摘译供设计人员参考。这样一来,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是很有意义,也很锻炼人。这些工作都是我自愿做的,并非是领导的要求。
哲里木盟建筑技术情报分站也设在盟建筑设计院,我还兼任情报站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搜集和分析建筑行业的有用技术情报,提供给全盟建筑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盟建筑协会也设在盟建筑设计院,我担任了盟建筑协会的秘书长,负责日常的组织联络工作。这时我有很多机会与包括全盟各旗县的建筑界技术人员接触。
到了八十年代初,外商开始青睐科尔沁,首先是牛羊肉等畜产品加工业,如肉牛业、奶制品业、皮革业、饲料加工业等。1980年开始有来自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香港、台湾的外商来科尔沁洽谈投资事宜。每逢这种场合,建筑设计院都努力参与进去,力争能把建筑设计的任务拿到手。再加上当时会英语的人很少,我就首当其冲地担任起了翻译。
说实话,我第一次上谈判桌大概是1980年的通辽乳品厂项目。这可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因为我的英语水平非常有限。那次来谈判的一个设备供应商是瑞典人,说的英语还不是很标准,带有浓浓的北欧口音,不是很容易听懂。我连比划带解释地总算基本沟通了,圆满完成了谈判商务谈判中的翻译任务。我挺喜欢跟操着规范的英美口音的老外打交道,因为容易听懂,翻译起来显得轻松一点。
从那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凡有了涉外项目,往往都让我上谈判桌。盟市单位都知道哲盟设计院有一个英语翻译能上谈判桌,这样我就能频繁地得到上谈判桌翻译的机会,这使得我的英语听说和翻译能力迅速提高,很快就比较纯熟了。
我还用我的简易速记给资料建立检索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技术情报总站介绍并得到好评。实践中检索飞快,最多十秒钟就能在海量的图书资料库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顺便说一句:我的自我改编过的中文速记还真有用:下乡期间未婚妻学会了我的速记,和未婚妻通信时,我俩都用速记,别人就算是私自看了我们的通信也看不懂,我们有专属于我俩的“爱情密码”!
就这样,我跟电台学习英语,终于成为了称职的专职翻译。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19:42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