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不让座的“让座”

2016-4-1 07:20|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150| 评论: 0|原作者: 金历

摘要: 不让座的“让座”——有没有搞错?!没错——千真万确!周五,我和老公去市府办事。事毕已是下午五点过,正赶上下班的高峰期。从地铁换乘72路公交车,总算挤了上去。车上,不用说,挤得是挨肩擦背;好在我俩还有个能 ...

不让座的“让座”——有没有搞错?!没错——千真万确!
周五,我和老公去市府办事。事毕已是下午五点过,正赶上下班的高峰期。从地铁换乘72路公交车,总算挤了上去。
车上,不用说,挤得是挨肩擦背;好在我俩还有个能把住手的立足之地。
车开动了。忽然有人拍拍我的肩膀:“阿姨,那边有个座位。”一回头:一位清秀的姑娘,二十五六,正对我点头呢。顺着她的手指从人缝中看去,果然,有一个空着的“黄位子”(成都公交车上都有几个醒目的黄色座位,是专为老弱病残孕设置的)。看看前后左右,站着的都是些年轻人,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坐上去了。
过了一站,我前座的一位抱小孩的老大爷下车了,空出一个座位。但站着的年轻人——尽管是背包的背包,拎袋的拎袋;且大多还不停地摆弄着手机——却无一人去坐。咦?这事?于是我便扯开嗓门:“老公……这里有个座位!”一连喊了几声,他却犹豫着左看右瞧。嗨,看什么呢——都是些年轻人,就他一个白发老头嘛。“大爷,您就过去坐嘛”旁边的小伙子已侧身相让了,于是我老公便挤了过来。
从牛王庙路口到建设路东,共经过了七八个站,车上始终是站客多多。奇怪的是,每当黄位子中出现空座——竟会一直空着——直到有老年人上来补缺;而站着的年轻人——竟依旧站着——始终无一人去坐。
噫?难道就因为那个“老弱病残孕专席”的标志?但,空着也是白空着呀,何况这些孩子们都上了一天班,就不累吗?这,我无以名之,便谓之曰:不让座的“让座”……在72路车上,这显然已蔚然成风。
说到风气,倒也因车而异。据我所见,一环路上的公交,除72路外,一般都是座无虚席,而坐着的年轻人(无论其座位是何种颜色),也几乎都会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二、三环路的让座率则有所下降;到了三环路外,呵呵,那可就风气迥异了:能主动起身给老年人让座的大多也是老年人,且两老互让,互问高寿;而坐着的年轻人(即便是坐在黄位子上),则不是埋着头玩手机,便是闭着眼睛“打瞌睡”——大多依然故我。




对于72路的小青年(多好的孩子们!),我更希望他们下班后能有机会休息一下。有网友回帖:“老弱病残孕专席,空的时候可以坐,但真有老弱病残孕就让一下”——是的,如果没有那条标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的。而因为此标示发生的公交矛盾真多了去了!例如:有的老者,尽管是身强力壮,却一上车就对坐在黄位子上的小青年动粗,口里还念念有词“我有老年证”!……或许“不让座的让座”正是年轻人为平息此类事端而做出的自我牺牲吧。


OK!可见这与是否有“老弱病残孕专席”的标示并无直接关系。说得直白点:此标示倒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社会公德问题还在于教育:从娃娃抓起。一环路内的学校密度显然远较三环路外为高,文化氛围也浓郁得多。——想来这便是“天壤之别”的一个成因。


嗯,不过酒驾与让座还是不同性质的两码事。前者必须有法律制裁;而后者,个人却有选择的权利。它既与本人的身体状况有关,也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您所提到的前三条正是提高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准的途径。——个见。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19:42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