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知青立火头一顿——尿盆当饭盆 (一) 枫叶

2016-3-28 10:11|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01| 评论: 0|原作者: 枫叶

摘要: 这个故事是我在下乡三十年周年返乡时,我的堡垒户黄大婶才给我讲的真实的事: 知青们吃饱饭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下乡后的第五天,大队把我和三个小队的知青负责人召集到大队部开会,转达县革委会关于知青生活安排会 ...
                                          

   这个故事是我在下乡三十年周年返乡时,我的堡垒户黄大婶才给我讲的真实的事:
     知青们吃饱饭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下乡后的第五天,大队把我和三个小队的知青负责人召集到大队部开会,转达县革委会关于知青生活安排会议精神。赵得才说,国家对知青生活作了统一规定,知青每人每年600斤毛粮,先从所在大队领,年末从知青个人工分中扣钱。要求从现在起自己立伙,不得超量,超量不补。知青轮流做饭,一天给十个工分,和好劳力一样。大队按比社员高一点的标准,分给知青秋白菜和做饭烧炕的秫秸。开完会后,让我们回去马上落实。
回去后,我立刻去找二队顾队长,他按大队的安排,让会计给我支了十几块县里发的补助款钱,用来购买知青开伙炊具。又套了一挂车,叫车把式拉一车秫秸和一百二十斤高粱,还有一百多斤白菜土豆什么的,我跟车拉到黄景全家。然后跟车去五里地远的赵屯集,磨米,卖糠,又买了两个黑瓦盆、菜刀、菜勺、水缸、锅盖,买了二斤豆油,几斤盐,算是 准备齐了开伙的家把什。
下午做晚饭时,我帮驼背老王做饭,同时让他多下一点米,准备叫老王和黄大婶跟青年再吃一顿饭,算是对他们的酬谢吧。
黄景全在这个村算外姓,二十年多年前才搬到这的。他今年才四十多岁,但看起来一副老头样,五十多岁还有余。墩实的小个头,黑红的圆脸,短眉小眼,一个酒糟鼻子特别显眼。他家有两男三女五个孩子。一明两暗四间转混(房正脸墙垛和四角是砖砌的,其余都是泥坯的)平房,看起来还不旧。中间开门是灶房,一进门东西两边各一个灶台,灶房有北门,直通房后。西墙边放着一口专门装水的头号水大缸,两个墙角堆放着柴禾和小农具,放置的整洁利落。西屋两间一铺通炕,他们两代八口人住。东屋就是我们知青住。
吃过晚饭,我叫大家不要走,进屋开会。队里喂猪老王(给知青做饭的)和黄大婶在外面刷锅洗碗。
天还没有黑下来,屋内有些暗。曲显春、张生文、田文华他们四个人各自依偎半躺在自己的铺盖卷上:杨亚琳和锡秀云、李丽娟、任秀英四个女知青坐在炕沿上;丁文超、丁宝志、苏长范、佟小群四人只好站在地上晃来晃去。
我坐在炕头,背靠着门口的间壁墙,这个位置正好能看见所有的人。我用眼睛扫了一下屋内的人,看大家都不讲话了,就开口说:“大家都知道了,从明天起我们就自己立伙,自己管理自己了。知青不论男女,每人每年分600斤口粮。我算了,每月合四十五斤商品粮,一天一斤半。油盐只能靠磨米剩下的糠去换。吃饭定量,大队要求给每个人建伙食帐,伙食点领粮和知青个人吃饭都不准超量。超出不补,个人结余春节可以带回家。大家听明白了吧?”大家一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几天,一顿一斤都不够足,一顿半斤根本也吃不饱啊。”“是啊,我一顿就能吃一斤半。”“女的都不够,男的差的就更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就是认为不够吃。
我赶快制止道:“别说了,别说了。我知道是不太够,但是,这是国家制定的标准,不可能改变了。人家社员每人才450斤,比我们少多了。不是说向贫下中农学习吗?我们这就开始学吧。”见大家不作声了,把语音缓下来说:“600斤不够,没办法了。大家克服困难吧。大队要求知青不分男女轮流做饭,每人做一个月,从明天开始,每天给记十个工分。反正是都得做,看看谁先做吧?”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吱声。过了一会儿,曲显春说:“做饭还是女的有经验,还是从她们当中选吧。”“对,对。让女的做饭。”几个男知青附和着。锡秀云撇了撇嘴反驳说:“你们男的怎么不做?这一天又挑水又磨米的,女的能干得了吗?”曲显春被顶了一下,心里不服,但一下子又不知说什么好。我赶快接过来说:“做饭这个活,我看也是你们女的合适,挑水磨米我们男知青可以帮一下。你们每天出去干活,风吹日晒的累的够呛,才挣八个工分。还真不如在家做饭。”
四个女知青都不做声了,低头各自在心里盘算着。在家都娇生惯养的,不会做什么家务,就是在家做过饭,也没有用大灶烧柴做十几个人的饭菜,一个个心里没底,都想让别人先干吧。
屋内渐渐暗下来了。我见大家都不做声,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就把目光转向杨亚琳。我认为她身体还可以,性格开朗,能听我的话,是第一个做饭的最合适人选。于是我说:“杨亚琳,你先试试吧,万事开头难,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吧。有什么干不了的活,我帮你”那几个女生也附和着说:“我看行,这第一个做饭的就你了。”杨亚琳心里不太愿意,可见我点名了,不能再推托,就说;“要实在没人干,我就试试,可不一定能行。
散会后,杨亚琳留下了,她和黄婶在做明天早饭的准备工作,把米称好,把白菜、油盐都先拿出来放在灶房,两人坐在那还在说些什么。我看看大缸里的水被大家洗碗洗脸用的不多了,便主动抄起扁担和水桶出去挑水。杨亚林一见,连忙站起身说:“太不好意思了,谢谢啊!”我也一笑:“谢啥,应当的。”
挑水要向西走过三家,在这趟房的中间小队妇女队长许桂霞家院里有一口压水井。道西和道东这两趟房十几家人都要到那挑水。妇女队长许桂霞见我来挑水,就出来帮我。
虽然我们刚下乡,但她知道我是知青负责人,就挺客气的打招呼:“挑水啊,吃了吗?”我说“吃过了,这不每天由我们知青自己做饭了。我帮挑水。”我压满了两桶水,挑在肩上晃晃悠悠走了,扁担被压得一上一下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跳水的活,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干,挑第二趟水时,就觉得肩膀被压得火辣辣的痛,有些挺不住了,走路左右摇晃,桶里的水直往外溅,我咬牙强挺着担了回去。杨亚琳见我晃晃悠悠挺吃力,就急忙帮他把水倒进缸里,不好意思的说:“行了,累够呛吧,歇会吧。”我已经缓过劲了,就随口说道:“没、没事,这点活还行。”
     这天晚上,全安排妥当后,我才休息。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19:42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