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9《金风相送到瑶台》008兰陵美酒郁金香2.别离兰陵二三事(1.2.虔诚地参悟) ... ... ...

2014-7-25 12:57| 发布者: 杨七芝| 查看: 702| 评论: 0

摘要: 008兰陵美酒郁金香 2.别离兰陵二三事 (一)难舍难分 1988年经过闷热的夏天,经过七灾八难的我,终于在秋日的清风豪爽里喘过气来,终算有契机调回上海老家和父母亲人团聚的眉目。真是我20年闯荡南北江湖,38 ...

《观音菩萨》杨七芝敬改画于2011年



008兰陵美酒郁金香 
 
 2.别离兰陵二三事
 
 
(一)难舍难分

      1988年经过闷热的夏天,经过七灾八难的我,终于在秋日的清风豪爽里喘过气来,终算有契机调回上海老家和父母亲人团聚的眉目。真是我20年闯荡南北江湖,38岁最后的人生归宿。接收单位是上海市区级总工会,紧接着是渴望“对调方”传来的喜讯,返回我的日思夜想的故居。
       时间慢得似打磨,蓦地把人着急得憔悴损,仿佛那段度日如年的日子,十分紧张而漫长,心上的弦绷扯得如此悬乎:仓仓促促的拼搏滋味还未尝完,返回常州工作却刻不容缓。
      在常州令我最最难忘的是:许许多多美协和中国画研究会的老师和同仁们。大学里的戴孟清老师(可惜已故)、博物馆的邵遐远老师等都是我敬重仰慕的,尤其是谢稚柳老师的同胞侄子“谢伯子”书画家、待我像师兄妹一样关怀,他特别爱我的才气。因为他是聋哑人,就与我文字交流,还特意为我写推荐信写给她上海的谢玉(月?)琴姑姑,这才拜识了谢老师。他是谢老师一手护养大的,当年在张大千大师的“大风堂”里学习书画发展才华。后来他的山水画经常在上海友谊商店展出拍卖,峨眉画派的大千风格让他画得出神入化。那年他在上海美术馆开画展,我们都去祝贺了,隆重极了。特别令人骄傲,现在伯子大师虽已高龄、但仍就心态平和、笔飞墨舞健康地生活在常州,为发扬传承大千风格的艺术境界、怡养天年。

      在常州特别关键时刻帮助我一步步进入艺术界、发展我书画道路并参加市美协的是常州市文联干部、美协主席、原南京的老知青“丁德源”老师,后来他努力地考上了安徽歌舞团搞舞美艺术。他勤学苦练、谦虚向上,为自己人生的前程、扎扎实实奠定了光辉的艺术之路;他为人厚道大方宽容且热心相待诚挚忠恳,经常提携那些没有名气但想求进的艺术爱好者;他是常州市唯独几十年、一直到退休的、被行家们认可选上的美协主席,至今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二个世纪以来,他们丁家三代艺术在江苏省殊誉扬名并且家教甚严、德艺双馨。丁老师那美丽和蔼的爱人“周亦红”和她的可亲可爱的老父母:“周文龙”“谢焕华”老师,都是中学里的优秀教师,一家人为人正直诚恳热情和蔼。因为和我住得近,怕我孤独无助,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看待,经常邀我到他们家吃饭聊天解闷、探讨艺术。亦红的小哥“周可新”是打陈式太极拳的老手、为人侠肝义胆,经常正义地援助我一臂之力。我俩喜爱文学,时常交换图书、看得爱不释手。老周老师还介绍我到西藏民族中学教美术课,既得到一份收入,也让我在民族团结的教育氛围里享受到师生友谊的幸福与珍贵;那年我溶入在藏汉师生团聚过节载歌载舞的欢快里;那年民族师生淳朴深情地赠送我二条洁白的哈达;那年藏族学生听说我要走、抱着我痛哭流涕。在那温暖的民族大家庭里我感到由衷的荣幸。洁白的哈达——作为宝贝至今让我收藏在家里······
    兰陵美酒郁金香,常州友情入芳馨:2011年与2014年的春月,丁老师、亦红老师与常州的同仁们唐建中、周晓白、高晓东、朱海明、刘劲草、虞小菊、李先凤、周宝斋朋友们,满怀豪情地前来三清山看望我与先生,带来了兰陵美酒与深情厚谊,带来了丁老师从西洋画转向国画水墨领域的出色的创新与成就;可惜后来张留芳书记晚来了一步,与我们失之交臂,当张书记在三清山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刚到上海!但总有重逢的时候······“千里闲云随君去,阑珊灯火醉长堤;晚来寒烟袭人意,依树傍河到晨曦。”1988年初秋的诗情画意,令人回眸起一幕幕他们健康美好的笑容,留下了友谊胜似春江潮的一阵阵热烈,应验了:自古文人喜重逢,心心相印永长念。

              

       行文回到1988年的金秋,我单位工艺厂技术科的同事听说我要走,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合影留念。沈安丽、章淑华、荆亚萍、许建勋、尤功诚,七八个同事多少年在一起从没吵过架、不愉快地散过伙,确实情意浓厚。大家相约到厂的对门“瞿秋白故居”门口留影,一丝金灿灿的余晖照着屋顶,照亮我的脸,似乎感受到烈士的遗愿又在人的心中燃起。站立的脚跟也随此遒劲踏实起来,有什么比前赴后继更令人瞻仰而荣光的呢?
       接着我们又选择到正要结婚的孙雯霞新屋去拍照折腾一番,也是借了章淑华会摄影的光。秀美温和的雯霞画得一手好仕女,难怪人见人爱;沈安丽沉着稳定而内涵温柔,总是笑口常开,忽闪着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灵气倍升。我们的化妆师是小孙,一个个素装淡雅仿佛盛开的青春年少。大家各自挑选着新娘子四季华丽的服装,有中西结合,古典儒雅、浓烈飘洒,总之该洒脱该想往的都如愿以偿。这对于一贯简素的我们来说,是一个永久的美好留念!突然有一天大家要别离,不再朝夕相逢谈笑风生的话,留下一个记忆只有靠一瞬间的闪光。

       “彩凤双飞翼”的同伴们雀跃着选景。最幽雅的是在古色古香的“仿古街”纵情留影,那是大运河畔兰陵荟萃人文景观积淀的胜地,快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篦箕巷”石碑,“天女”飞虹,兰陵美酒,“舣舟亭”,东坡“洗砚池”……都是中流砥柱的史谈。
我们这些人穿梭在古往今来的汉白玉的大桥上,倾情展示。这么多年来家庭工作生活上的多种压力,从未像今天这样愉快过。感谢同伴,感激大运河常地给我留下的一片芬芳馥郁。回望驻足在长长的精致深动的雕花楼群组建筑里,最中间的凸显一组里、二楼有“谢稚柳”大师写的三个字大匾额“花市街”,三楼有我父亲“杨志翔”题过行体字的大匾额“云集楼”,还有许许多多国内外著名书画大师题名签字,将留传百年。也许是我师弟、那年在指挥部工作时十分卖力作出的业绩,可惜他后来就好歹不知去向了!
       我们按下史诗般壮美的一刻闪光,有多少吉祥多少感慨:文化遗产一代传承一代终不绝灭,中华文明的底蕴,如同那大运河的水八百里川流不息,这诚然使我最舍不得别离的文化之城!
       那年的深秋无限浩淼艳丽,一派派澄青蔚蓝的天空上飞驰着一朵朵晶莹剔透的白白云,形成多变的无可名状的种种图案,有飞鸟、野鹤,有花卉、山水和人文景观,看什么像什么,大自然是最精美的绣花娘,非得让人类看得眼花缭乱,去难忘,去沉思——提示着:所有人的心灵难道不应该如此的纯洁而坦荡吗!

       无论是美协老师和书画同仁们,还是艺术前辈及丁老师的全家至亲;无论是同事伙伴,还是依依不舍的新朋老友。那年的相片也照得特别精彩,你依着我,我傍着你,真是一场如歌如诗的友谊之曲,让大家感奋不已,陶醉如梦。让戛然而止的相机声声,呈现出大家尽善尽美的人间真爱,把须臾聚会的同伴好友、浓缩在由古迄今率真美谈的传说中,使思念与牵挂永久地化作秋高气爽的美妙记忆里。
                                      
 
(二)虔诚地参悟


    临近回沪的日子越来越快,婉留常州的日子也屈指可数。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日期,必须去“天宁寺”参拜我所敬仰的观音菩萨——慈航道人。她盛誉佛、道二宗,体显人类的慈善之光。

   

    “天宁寺”位于常州的东郊公园对面,是当年的乾隆皇帝下江南而下榻命名的。所谓天子之骄须安宁,只是清代的满族皇帝宗室信佛教罢了。我猜想,乾隆一定去拜谒过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一个仕运多舛、为人正直却被奸臣陷害落得个流放南疆的“罪人”,他在晚年大赦后返回常州的六月酷暑的大运河船上受不住上蒸下熏的溽热之苦熬,突然生疾病而死亡,实在可怜。在他的碑文上写着:“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八个字。想起他悲哀的诗我不禁久久地淌落泪珠:“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清官如此下场,但中国的文明古文化却一直传颂着他,当然也会意识到二宋皇帝的昏淫无能。常州人文荟萃,为东坡留下了“洗砚池”,即作为祭奠他归宿的终极点。常州人是爱才爱有识之士的,使我每每经过东郊公园而执着地流连忘返、追慕不回。


    回到那天的天宁寺之访,还没到门口,老远就听到寺内僧人们高昂的梵音及懾人魂魄的敲打音乐的铿锵声声。这嘹亮自由豪阔的禅吟里,也许,可以让人抛弃红尘、皈依佛门;也许能够让邪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声回荡上空,令人震撼不已。
见到天宁寺时,香雾缭绕朴面而来,一团团随风起伏、环绕寺院的内外。手中的焚香不时地反馈到鼻内是那么的幽郁郁,葱茏茏。踏进雾香的三进大雄宝殿,金闪闪,钴蓝蓝,使我连连感觉庄严与肃穆的敬畏。释迦牟尼的三尊雄伟佛像,至高而下、四周挂满了彩条的经幡旗条,十分壮观;广宽的供台亦居高临下,粗大的红灿灿金亮亮的高烛与高香不断引人注目,这是生命的光,努力的象征,人生的寄托,使殿内奇香无比。
    诚则信,信则诚,进香的信男信女多少虔诚,一个个匍匐在地,磕头跪拜。殿内殿外人头簇拥,简直是香烛的海洋,烟雾的洪流,殿内不准烧香,殿外的大香炉犹如细声的云海火山。火势旺盛,火苗威武,那一班又一班闪耀的火光里,尽有每一个众生的失落与渴望,也有哀默及泪水,祈盼着:求个人生的平安与顺达。
    刚到常州时,我便是牵着那种心态来的,如今命运正在转机,有望见到黎明的一线曙光。

    我敬了三柱高香,仰望着庄严妙相的观音菩萨,她的高大令人叹服,她的慈眉善目,简装素服,还有脚踩莲花,腾云驾雾为众生点化生机的伟大,即便是赴汤蹈火,她也要为普度众生而奉献毕生的精神,实在叫人心悦诚服,我仿佛听到了天宁寺内的晨钟暮鼓在耳畔响起,洪亮古刹,震入九天云霄。



    转眼间,我要离开常州,别离养育我五年的乡土人情,对天宁寺与慈悲的观音大士更依依不舍,竟然三步一回头,九步一内疚,直到消失在我的眼睑。虔诚的我,尽管在常州曾有过不少的苍凉悲戚,邪恶的魔爪总伸向我想扼杀我的性命,但也有不少的正义好人同情我帮助我,为我解难。信然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不至于迷失方向,坠入枯井般的情网,不可自拔!犹然记得那段三岔路口的踽踽独行,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的我,差一点稍纵即逝地湮没在黑暗里。在冥萦中,忽然慈航道人在天际莞尔一笑站在彩云之端,用宝瓶之泉,柳枝之甘露,轻轻盈盈地洒向我那枯竭的灵魂,蓦然地润活了我,救赎了我的一生。

    如梦初醒的时候,我体悟到自己变了一个人生,在幸福茂盛的碧绿菩提树下,我被装扮一新,勇气百增地走向人间,哪怕是荆棘丛生也能跨过去。于是淡定释然的佛主诚恳地对我说:“艺术的殿堂为你敞开着大门,成功地进去吧!不在于快与慢,在于一个心念。”我则真挚地感激,久久地鞠躬致谢,内心默默地祈祷着“冬去春来”的佳期。回首时的眼眶里热泪盈盈,心猜:未知什么时候再能到兰陵的天宁寺来参拜与感悟啊······



    观音大士是人类救苦救难的高尚形象,时时屹立在我的心宇上空。心在思忖:只要心中有她,她说的“我不吃苦,谁去吃苦”的大慈大悲的献身信念,同样会渗透在我的每一个细胞与神经里,那样,我的人格与心境也肯定会成熟起来。因为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忠诚的好人必然先去吃苦耐劳。那么,我所走的这番路不就是做一个对良知有所敏悟的正路吗?

    常州“天宁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心灵的升华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修养,我愿在虔诚的参悟中成长,不断地革新图志。
                  
                          
               写于2009.9.1.修改于2014.6.29.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6 11:17 , Processed in 0.121007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