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7年前的宠物小鲤鱼 红岩山人 快半个世纪了,我又重新拾起在文化大革命中练就绘制专刊报头的画笔。创作我的第一幅砖雕作品《荷香鱼乐图》这是在我人生最为艰难困苦的年代,是它!精灵般的小鲤鱼给了我慰籍和欢乐。 ![]() 66年12月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第八次检阅红卫兵,即最后一次接见的红卫兵比较多,达200多万,我在其中,这是我第二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同学合影。此时因父亲是“走资派”而没资格戴红卫兵袖套,在滴水成冰的北京广场上仅穿单布鞋的我只能手捧红宝书表表红心。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122758vbfbw7qrbebbbfq0.jpg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122758vbfbw7qrbebbbfq0.jpg 回到四川省江油县青莲初中,放寒假后。我就急匆匆赶回河西小学校的家,已是傍晚了。我找了辆自行车就往江油县城赶去,由于天晚过河时不小心掉进河里(当时汽车和行人都是靠船摆渡)。寒冬的夜晚中我又返回学校,邻居家的夏萍给找了衣服换后,我騎行了拾多里,到了县城身体才暖和过来。父亲请了假(因为晚上还有批斗会),带我去医院处理了摔破的伤口,在饭馆吃了晚饭。那天晚上父子俩说的话不多,尽管脸上写满了见到爱子的喜悦,但还是掩盖不了内心忧虑和不解之情。父亲解放后当了拾多年的小学校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也是很自然的。最让我铭刻在心的一句话:“批斗时他们没让我跪下”其时我还不太懂其意,也许在这特殊的夜,多少给了父子俩一点慰籍。这一夜我们家人里,是我唯一见父亲最后的一面。在不久父亲的葬礼上,从父亲的同事处得知事实真相。50年代活跃在学校的蓝球场上矫健中锋的父亲,却因“大炼钢铁”半年多在泥水中奋战,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其时腿上肌肉已严重萎缩,若跪下就爬不起来……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122758vbfbw7qrbebbbfq0.jpg 母亲是64年响应党的号召从学校下放到农村的。67年父亲去世后,在农村5口人的单亲之家,生活是异常艰难的。15岁还是一个孩子撒娇的年龄,兄妹4人中大男孩的我,义无反顾的和母亲承担了家庭生活重担。我和弟妹4人都在上学,我在初中里,因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串联”已没有了课上,便回到家。繁重的农活几乎压垮了我。尽管一年多农活使我与农村同龄孩子并无二致,但是到我们红岩村开会的“四清工作组”的解放军干部,她却慧眼独具,调侃身材单薄的我为“天上掉下来的小书生” 童心未泯的我干农活时,在稻田里快干沽的水坑中抓获的鲫鱼和一条小鲤鱼养在我住的土砖碉楼旁的小荷塘里。我几乎每天都会端着饭碗去看看小鲤鱼,有时喂它们一点饭粒。远远地听见我的脚步声,它们就会一起游出来与我嬉戏交流,一有陌生人来它们就瞬间消失在荷叶下和草丛中,瞪着小眼睛窥探。远山黛映、碉楼翠竹、荷塘蛙声、书生戏鱼好一幅经典的山水画! 快到年底,可我家的口粮还扣在生产队仓库里,得尽快筹款换回粮食。甚至母亲都动了将大妹来年送人之念。这天是送公粮到粮库,我平日里劳作一日仅得3~5分(全劳力10分)。这次我要了超过体重的90多斤稻谷,咧咧趋趋的担了10来里山路送到粮库。回家时身体快散架了,此时我听说大妹遭马蜂叮了,我飞一样的跑到田地里将她背回家。眼睛已肿得看不见,这一夜我们全家人都守在大妹身边。她!才9岁多,上小学3年级。隐隐约约知道要将她送人,她一人养了一头猪快出栏,猪的食量大增,每天下课以后都以最快的速度去打猪草。以期尽快将猪催肥卖个好价钱,减轻家庭负担。她不想离开妈妈,离开这个温暖的家。我们全家都在努力呀!可天不公啊!还让她遭此难。我再也控制不住,泪如泉涌。一家人哭在一起…… 夜半了,我不能在弟妹面前流露更多的忧伤。独自一人去到荷塘,一轮残月挂在天上。小鲤鱼领着一群鲫鱼们在池中静静的游,没有平日见到我的欢快,时常还会用鱼尾击打水花。沁人心脾的荷香阵阵袭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蛙声。我自省,尽力了吗?父亲的一句话:“批斗时他们没让我跪下”是自我安慰,还是其它含意。我隐约明了,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信念,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怨言。也许还有他为人师表和与同事的和睦所致,这些使我受用终生。明天我就要去建筑队当学徒,可能会比干农活更辛苦,但可以挣较多的工分。“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是不是小鲤鱼? 春节前回家,小鲤鱼没有了踪影。听说是“鲤鱼仙子”升天了,是饥馑的村民以鱼果腹的托词,骗小孩子的说法。不过我宁愿相信此说,要不然我的小鲤鱼寿终了,提锄葬之?想想都是十分滑稽的。流芳千古的是黛玉提锄葬花,哪有书生葬鱼!谁信呢? “鲤鱼仙子”还是给我带来福荫,它呵护的池莲让我收获了200余斤肥藕。我们没舍得吃,全部卖了加上大妹养猪的收入并借了部分钱,年底前换回了我们家的口粮。经此再没提起“送人”之事,让我遗憾和自责至今,是大妹在我们家唯一只上学到4年级的准文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她的全部。 退休后,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时间。可那铭刻在心,挥之不去的弯月当空的夜晚,沁人心脾的荷香,善解人意的小鲤鱼,却时不时地出现眼前。我将此文和即将镶嵌在庭院墙上的《荷香鱼乐图》砖雕作品献上,以示给我此生唯一的宠物“小鲤鱼”忆之! 2015-12-12 于北京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1 07:56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