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情结 文/直罗老赵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万天,我们在这三万天的生命里我们的童年是在共和国的红旗下度过的,我们的童年是在近六千天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这六千天是我们童年和青少年的开端,这六千天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就在我们在快活中成长的时候,风云突变!华夏大地乌云密布,我们在京城经历了天昏地噩的日子,经历了近一千天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动乱年月,在动乱的噪声中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从这个时候开始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把我们送到了革命胜地——延安,一张购买箱子的票证就把我们送出了家乡,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北京城在冰封的季节来到了黄土高原,我们被下乡了,我们下乡来到了陕北高原中的一条小山沟——葫芦河川,来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名镇——直罗。在这里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在这里我度过了3173个日日夜夜,就是这3173个日日夜夜令我永生难忘,在直罗的日子让我永远的铭记在心中。 六九年元月我们离开喧嚣躁动的城市,几天后我们乘坐着军用卡车来到了陕北高原的深处,这时这是一块覆盖着白雪的洁白土地,军用汽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坐落在荒山包围中的小村镇,小村镇周围有一条已经冰封了的小河流经的它的旁边,我们来到了一块几乎与世隔绝的土地,这里的冬天除了有呼啸的北风之外再没有了其它的声音,它是一块寂静无声静静的世界,这个小小的镇子是由一条不长的街道所组成,街边是由黄土作墙,灰黑色的瓦片遮盖的低矮住房所组成的,黑灰色的木门木窗,黑灰色的瓦片盖在屋顶上,街上的人他们都穿着黑色棉袄的山里人,他们与这里的景色结为一体,灰黑色的主色调是山村的唯一,这是个典型的山里面的村庄,它被封闭在大山之中,这就是我来到直罗的第一印象。 离开了家来到了陌生的窑洞里,静静的躺在烧热了的土炕上想着家, 想着今后怎样迈出生活的第一步。 下乡之时正是山里人的农闲时节,又是临近春节的农闲时节,山里的气候是天寒地冻,漫山遍野都是洁白一色的冰雪世界,白皑皑,晶莹碧透的雪覆盖着所有的山坡和河道,我们被白雪所覆盖的世界所吸引,我们怀着好奇之心开始了探索我们的未知世界。 刚下乡我们的玩闹之心还未退去,看着白雪覆盖的的大山,看着蜿蜒在川里的葫芦河一段冰封,一段露出,露出的河段清凉的河水哗哗的流淌,这一切都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我们决定要进行一次月夜的探险之旅,夜深之时我们开始了登山探险的尝试,几个手电筒,几把砍柴刀,几根木棍就是我们探险的工具了,我们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后就向窑洞的后山高处爬去,皎洁的月光倾洒在山路上,这是我们第一次和山村的月亮亲密的接触,我们实在没想到过去在城市里没觉得月亮有多么的亮,没想到山村里的月亮在这里竟然是这样的明亮,银色的月光不仅把山路照亮,还把我们每个人的样子照得一清二楚的。我们的塑料底的棉鞋走在坡度很大的山路上就像踩在泼了油的玻璃上根本吃不住劲,我们几个排成一路纵队一步一滑的向着山顶进军,在行进的途中不时的有人摔倒,“哎呀呀”的叫声划破深邃的夜空,惊叫声在山梁上荡漾回荡,不时地有回声从远方传回来。 我们走到一片桦树林里面了,高大林立的桦树一棵挨着一棵,我们只好绕着桦树向前行进,不时有茂密的灌木丛挡住他们的路,我们就只好绕行在华树林中,几缕手电筒的黄色光柱在树林里晃来晃去,白色的树干和满山的白雪融合为一色,回首看看只有我们留下的脚印在陡峭的山坡上树林中画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这个时候我们的身边没有一点声音简直是有些静得可怕,静的有些瘆人。 我们钻出了桦树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竟是一幅绝美的夜色雪山图,眼前又是一座披着白纱的山坡静静的伫立在眼前,我们身后是犹如无数个士兵排列战阵的桦树林,可这一切又都被蒙蒙夜色所笼罩在神秘之中,微微寒风中冷冷的银色月光却又把这些全都收入到她画面中,我们成了画面的点缀,几个渺小的男孩在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上艰难的行走,假如这时你站在高高的夜空之上你会看到我们这几个城市青年用我们的身影是在白色画面上的一点墨迹。 五个小时后我们精疲力尽的回到了温暖的小土窑里,我们在到达这里之后第一次的认识了这座大山的一角,也看到了北国冰封的样子,虽然是在夜色中,可美丽的月光还是让我们领略了子午岭山脉的冬季的无限的秀色。 浪漫是暂时的,现实的严酷却摆在我们今后的路上,等待我们的是近乎原始的稼穑之苦,随着春天的来临,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伴随着我们开始了人生的起航,我们这些新新的荷锄人,摇摇晃晃的担着扁担和粪筐走在山路上,我们跟在老黄牛后面的拿粪播种,紧张的春耕让我们稚嫩的手磨起了血泡,血泡破了又会重新的磨起,往复循环让我们曾经只会写字的手磨起了坚硬的老茧,就连肩膀上也练就了一层厚厚的坚实的肌肉,我们的脸晒黑了,我们走在山里的脚步不再是蹒跚学步的样子,我们的每一步都变得是那样的坚实,那样的稳重,我们没有在艰苦的劳作生活面前所跌倒,我们用艰苦的历练把我们苦涩的青春写出了一部苦乐年华的诗篇,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再是丫丫学步的懵懂少年,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我们在面对粹不及防的严酷事实面前,我们曾经震惊这里的贫穷和落后竟这样有些惨不忍睹,我们曾经的反复的问苍天和自己:这是我们今后永远要面对的生活吗? 文革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可这里老百姓的生活却还在为饱腹而苦苦煎熬着,可我们却被安排到这里从他们嘴中再分去一杯羹,我们茫然,我们在探索······,可是在日日的接触中乡亲们的任劳任怨劳动中,在他们纯朴的情感中让我们这些不解和迷惑慢慢的得到了答案,黄土地培育的质朴已经在这些黄土地上的子孙们身上深深地扎根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他们曾经义无反顾的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无私的贡献,革命胜利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旧还在为温饱而挣扎,就在他们自己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时候他们依旧无私地接纳了我们,从他们吃不饱的嘴中节省了口粮分给了我们,他们怨过什么?没有!他们悔过什么?没有!难道他们的付出少吗?不少!这就是延安精神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着得很钦佩他们,他们无怨无悔的继续劳作在艰苦的山乡之中,依旧在默默的奉献着。 就是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许当时我们还不明白,可是过了几十年后我们才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在直罗这块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土地上我们汲取着如何做人的根本,红色历史印记中延安精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当年的红军是在比现在更艰苦的环境里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流血牺牲为中国的劳苦大众建立人民政权,我们经过了在直罗这块土地上的锤炼,长期与淳朴的山里人接触中我们的思想经历了一种渐变的过程,我们渐渐的在我们的身上有了坚韧顽强的品格,我们经历了上山下乡这碗老酒的熏陶,我们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健康的人格,我们在心底渐渐地培育出志高存远和坚韧不拔的一种精神气质。 我们的青春岁月,我们青春的汗水继革命先烈的鲜血沁润着直罗这块土地里,这就是历史的链接,尽管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但是我们还是从这块土地上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和淳朴的民风,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是混沌的动乱时期,我们由高热度的混沌中以措手不及的巨变来到了冷静地山里边,冷酷中我们在这里不仅仅看到了贫瘠和荒凉,更多看到的是善良淳朴的老区人民真情的对待我们这些外来人,就像他们当年欢迎养育了红军一样,我们从这些表象中渐渐地悟出了人生的真理,是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里的所谓的小知识分子,在艰苦的生活中通过思索和自我的认知,我们从无知的狂热中渐渐的清醒,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认知在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艰辛的磨练我们在直罗培育出的可以享受一生的品德和性格,就是这种品德和性格一直陪伴着我们走到了今天。 直罗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极其古老人文历史的古镇,也不单单是有过红色印记的革命圣地,直罗还是一块景色秀美古迹多多的旅游胜地,首先要说的是直罗烈士陵园,在宝塔山下的一座肃穆古朴的烈士陵园是任何人来直罗必去观瞻的一个地方,这里埋葬着直罗镇战役牺牲的烈士们,他们的鲜血就流在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们就长眠在直罗这块土地上,就是烈士们的鲜血沁润染红了这块古朴的黄土地,他们为了人民而贡献了他们的生命。 屹立在直罗北山上的柏山寺宝塔巍峨耸立,宝塔在绿松翠柏的环抱下显得古朴苍劲,千百年来它见证了直罗镇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秦朝大将蒙恬率领着十万军民在这里修建直路时的场面,直路是秦朝为了以抵御突厥族的骚扰攻击而修建的运兵之道,这条路是一条宽数十米的大路,在直罗境内直路是沿着子午岭的山巅而建成,这一段也是整条直路最为壮观的一段,这条近乎完美的直路堪称现今世界的高速公路之鼻祖,其修建的规模令后人惊叹不已,其修建的质量也是可以称之为世界路桥史中之最,近两千年来在这条路上依旧是路基完好,山巅上直路的两侧古树林立,灌木丛生极其茂密,可是就在这条直路的路基上只有些孱弱的杂草,竟没有一棵树木在那里扎的下根,可见其地基的坚实,这是何等的质量啊,这样的质量足让我们现代建筑人汗颜啊!每当我们站在雄伟的秦直路上,我们会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而倍感骄傲,倍感自豪,如今的秦直路是我们重温中华民族坚毅品德的最好的课堂。 宝塔山见证了直罗的悠久历史,它见证了历代的佛家弟子们自隋唐起就在南川开凿石窟虔诚的建造石泓寺,一尊尊的佛像在匠人们的錾子一下一下的在坚硬的石窟中錾出,每一尊佛像都寄托了人们向善的本性,每一尊佛像都是对美好生活寄予希望。几百尊乃至上千尊的大小不一的佛像端坐在石泓寺的石壁上静静的看着世事的变化,主尊佛像睁着一只眼看天下,闭着一只眼原谅了世人的过错。 子午岭的深山中有着完全自然的景象,百余种动物的出没证明了这里的自然生态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这两年竟有极其珍稀的野豹出现,山里的狍子,狐狸等动物也是越来越多了,河川里的野鸡竟可时常见到,美丽的环颈雉经常的突然从山坡上飞道路的两侧,在那里“咕,咕”的找食。这里还可以看到神秘的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大麦秸沟的里面就有树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那里可见到许许多多的珍稀的植物,如在春夏之际走入深沟您会发现许多你从未见过的惊喜。 葫芦河是西川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用它清凉净彻的河水无私地养育了沿河人民,它所流经的区域盛产陕北黄土高原难得一见的水稻,而且就在直罗这里更是盛产自唐朝就封为贡米的直罗水稻,我们有幸在这里下乡,我们在这里闻过秋天的稻花香,品尝到晶莹玉透米汤,更是用那香糯的直罗贡米滋养了我们青春时的体肤,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直罗的物产简直是数不胜数,名贵的羊肚菌就在这里有产出,全自然野生的羊肚菌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极强的抗癌作用,如今这已经是世人公认的菌类的极品,珍贵的野生刺五加在这里更本不是什么稀罕物,藏在山林中的黑木耳更是当年我们知青回家探亲的必带之物,如今仍是连绵不断的供给着山里人们享用。 秋天您要是来到这富硕的土地之上,您会被漫山遍野的红苹果所惊倒,曾经的万亩山地如今已被万亩果园所替代,这些果树一到秋天就会挂满红红的苹果,当你走进满山的果园里时你会被满眼的红苹果所迷乱眼球,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红苹果挂在树枝上透露着迷人的粉红色的笑脸在欢迎你,这可是世间最好吃的苹果了,就是这块土地经植物学家认定,这里是最适合苹果生长的地方之一,它的土壤和气候以及极好的日照时光都是苹果生长的极佳的条件。加上这里没有什么释放污染源的现代化企业,给这里的苹果生长提供了极有的条件,如今这里的苹果已经是在有机的过程中成长的,它开始了走向极品苹果的历程。 葫芦河里的鱼虾和老鳖,山里的野鸡和狍子,春天山坡上的山桃花,夏季里满山的山杏,秋天的姹紫嫣红,冬季的漫山遍野的晶莹玉透,沿河的千亩稻田,塬上的红苹果都是我们常常惦记的记忆,我们的青春就是在这样一个如同花园似得地方所度过,我们不会因为那时的艰苦所后悔什么,我们只会深深怀念美丽的直罗。 情系直罗,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0 11:44 , Processed in 1.201203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