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黄土情深

2015-11-16 23:16| 发布者: 雾梦| 查看: 252| 评论: 0|原作者: 直罗老赵

摘要: 黄土情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多么迷人的诗句。多么宏伟的气魄!我们被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所吸引,我们即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多迷人的诗句。多么宏伟的气魄!我们被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所吸引,我们即将就要到这样没人的土地上去接受再教育,我们激动万分,热情高涨!

 就在那一年我们告别了父母兄弟,怀揣着无比远大的理想我们下乡了,几经路途的颠簸在漫天大雪的迎接下来到了我们心中的圣地——陕北黄土高原来落户了,当我们的脚确确实实的踩在黄土高原上时,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惊得我们目瞪口呆。

    枯树荒山,茫茫荒原,白雪覆盖着大部分的黄土高原,呼啸的北风在耳边肆意的呼嚎,表情呆滞的老乡木讷的看着我们,我们眼中的老乡是清一色黑棉袄紧紧地裹在身上,他们的腰里都紧紧系着一根看不清是什么材料的绳子,头上围着一块看不清颜色的毛巾,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我们的新家——土窑洞的前面,一路上我们都在憧憬的美景和幸福的家园刹那间就化为乌有了。我们被现实的景象惊愕实在是有些措手不及,简陋之极的土窑洞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一个挖在山坡上的土洞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的心里哇凉哇凉的在问:这就是我们今后的家吗?

    巨大的反差让我们这些曾经热血沸腾的青年人竟有些不知所措,面对着荒凉和贫穷我们来不及做出任何思考就开始了我们走上新生活的路,在这条布满艰辛的路上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从这时候起我们的脚下就是黄土地在陪伴着我们。

    我们在第一次走进黄土坡上挖成的土窑洞,伸出我们那时还嫩嫩的双手摸着冰冷的黄色的墙壁,我们只是感觉到一种透心的冰凉从手掌传遍全身,这就成了我们对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第一次的感性的认知。 我们开始了在黄土地上的人生之旅的第一步!

    过了年开了春我们正式的成了山里的新人,我们开始了挣工分的过日子的经历,同时也开始了我们承受稼穑之苦的劳作,体味衣食之难的艰辛。无休止的田间劳作累的我们天天是筋疲力尽,我们开始喜欢我们的小土窑,小土窑给与我们的好像是是恬静的港湾,让我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我们从衣来伸手的生活中突然的转换让我们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无休止的劳作,我们穿着城市人的标志蓝色的制服,担起了装满牛粪的柳条筐走在弯弯的山路上一开始我们健步如飞,兴高采烈的超越了迈着四方步的山里人,一趟,两趟,三四趟,到了第五趟我们就成了一群败兵的模样,肩膀上再也搁不住那根颤悠悠的扁担,左左右右的来回的换肩,半筐牛粪犹如千斤之重压得我们腰弯背弓,脚下也不是健步如飞了,而变成了依里歪斜的趔趔趄趄迈开了醉八仙的步子,我们咬着牙在坚持着,熬到了晚上回到了曾让我们恐惧的黄土窑我们的感觉完全变了,小土窑给了我们最亲近的问候我们脱下上衣伸手摸摸被扁担压红的双肩,手刚刚碰到肩膀就被一股难以忍受的火辣辣的疼通所蛰回借来女同学的小镜子看到的是布满血丝红肿的肩膀,无奈中脱掉臭气熏天的鞋和袜子,翻起感觉热辣辣的脚掌瞪眼一看,三四粒硕大的“珍珠”趴在脚掌上,轻轻的一碰竟疼的小伙子咧着嘴直吸溜大家都在第一天的劳动中挂了彩热毛巾和烧红了的针一通热敷和穿刺,哥几个咿咿呀呀的瘫坐在黄土窑中,俗话说轻伤不下火线

 第二天我们一排瘸瘸拐拐的小伙子一步高一步低的的来到了老黄牛的家——牛圈,继续参加劳动队长开了恩,让我们进牛圈起粪我们一人一把铁锨开始尝试新的劳动,我们钻进了黑乎乎的黄土窑里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酸臭的味道在窑里面充盈着,我们屏住呼吸走了进去,可是我们实在忍不住了一大口的浑浊的牛圈的特有的味道一下就灌进了我们的口腔之中,满满的灌进了我们的肚腔。早晨刚喝到肚子里的棒子面粥立时就开始了它们在胃里的翻江倒海,脚下的疼痛还在继续,手里又开始了新的折磨,没有一会儿我们笨拙的劳动方法就让我们再一次的尝到了手掌上磨起血泡的苦楚,这里也疼,那里也疼让我们真的好想快一点回到那个黄土坡上挖出的小土洞里小土洞的召唤让我们开始感到黄土窑的亲切忍受着几乎要让我们窒息的味道,忍受着手上火辣辣的疼痛,我们完成了第二天的劳动我们瘸着腿一拐一拐的回到了土窑之中,土窑的亲切一下就迎面扑来,我们回到了土窑中开始大口的吸允着家的味道,一天牛圈味道的熏制我们连晚饭都吃不下去了,躺在黄土窑里歇着我们乏了的肩,疼的脚掌,疼的手心,我们望着圆弧的窑顶真实的感到这里的亲切。

    劳动还在延续,强度不断地增加,我们的脸晒黑了,我们的手磨起了老茧,肩膀上有了结实的肌肉,我们的腰不再是纤细无力,一二百斤的麻包我们一锨而就,扛在肩上走在弯弯的山路上,我们面不红,气不喘,步履坚实,稼穑之苦的磨砺让我们青春更有朝气,衣食之难练就了我们变得意志更坚,天长日久我们的生活起居,休闲都在黄土窑里,阅读宝贵的家信,伏案给妈妈汇报自己的成长,在油灯下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躺在暖暖的土炕上体肤紧紧接触着亲亲的黄土,嘴里侃着京城八大楼的名菜,咽下口水,品味着精神大餐。自从离开北京的家我们就没有见过绿色的菜蔬,满眼都是黄色的土地,我们所接触的一切都是黄色的土地。

    开春了,倔强的小草拱出了黄色土层,露出了嫩绿色的小芽,我们见到了除了黄色之外的第一种鲜嫩嫩的颜色,新的生命又在延续,我们从绿色中看到了希望,我们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自留地里长出了绿油油鲜嫩的菠菜苗,我曾激动地坐在自留地里死死的盯着菠菜苗足足看了半个小时,神奇的黄土地呀,如此贫瘠的土地历经会长出如此茁壮的青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我们就吃上了青菜,餐桌上有了炒菠菜,拌菠菜等一系列的青菜,黄土地亲呀!我们学会了向黄土地里去索取,但是索取的前提是你要辛勤的耕耘这块黄色的土地,我们就在这块黄土地上学会了走步,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这块黄土地上在陕北乡亲的哺育下开始了人生的旅途。

 我们经历了第一次陕北的夏收,烈日炎炎灼烤着黄色的土地,麦穗迅速的被烤焦,一块块的麦田已呈现出一片片的金黄,紧张的麦收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挥镰上阵,看似简单的割麦子一旦实践了可就不一样了,蹲在被烤焦的黄土地上挥镰向前,没有一会会儿汗水就顺着脸颊,肩膀,后背哗哗的流下来了,我们青春的汗水一滴滴的流落在灼热的黄土地上,没想到的是麦芒的飞扬落在了我们的脖子上,钻进我们的衣衫里,先是刺痒的感觉,轻轻地一抓就变成了难以忍受的刺疼,红红的小疹子很快的就在脖子上,前胸后背上突兀的长了出来,一旦淋漓的汗水浸腌到红色的丘疹浑身的感觉就更加的难受了。黄土地里长出了香甜的麦子,可是香甜的麦子却实在是难变成馒头面条送到口中,整个春天的粗粮吃的我们嗓子都要被喇破,我们盼着能早点的吃上一口新新的白面,可是谁知到长在麦田里的麦子却要我们挥汗如雨的去一棵棵的把它们割下来,实在是受不了麦芒如针刺

 我们来到了场院里晒麦压场,这个活略显轻松我们刚刚舒了一口气,天的那一边黑压压翻滚着飘过来一片黑云,我们立刻紧张起来,手拿尖叉迅速的把摊在场院的麦子聚拢起来,仅仅几分钟我们已经大汗淋漓,我们把麦子用麦个把场院里的麦堆苫盖好了,就在我们紧张地忙碌时,铜钱大的雨点哗哗的砸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动作只能更加的迅速,一叉一个麦个扬起五六尺高送到麦垛之上,速度几乎就是一两秒钟就是一个来回,这就叫龙口夺粮,我们不能让眼看到手的麦子被无情的大雨所浇走。只是一会我们就累的腰酸腿疼,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我们既在场院的黄土窑里看着窑外的瓢泼大雨,水流如注的雨水从场院的边上形成了水流,裹挟着黄黄的泥土变成了黄色的水流,流下了山坡!我们擦着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看着如注的大雨倾盆而下,我们的付出保证了麦子没有受损,社员和队长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斜倚在黄土窑里的我们被神奇的黄土高原说变就变的天气整的筋疲力尽!

    金秋的收获更加令我们目不暇接田地里的五谷都变了颜色,菜地里更是五颜六色,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辣椒,绿色的扁豆,白色的花,露出雪白肩膀的大罗卜真的是惹得人见人爱。漫山遍野的果树更是象打擂一样的竞相展览着它们挂满枝头的果子,青里透黄的酥梨,粉红色的苹果都飘出了诱人的香甜,后山上的山里红更是出落得艳红艳红的,杜梨和不知名的野果点缀着五彩缤纷的秋的世界。

    麦收秋收接连而过,转眼已是北风呼啸,陕北的冷风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我们的制服棉袄根本就不是它的对手,我们只要一走出土窑无情的冷风立即就会刺透我们的棉衣,绒衣和背心,直接就侵扰到我们的胸膛和后背,唯有黄土窑里才有那么一点点的热气给我们些许的安慰,我们直到这个时候才体会到了小土窑给与我们的是家的温暖,我们时时刻刻都不愿意离开这个挖在黄土山坡上的土洞。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又一次的留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准备过有一个春节,又是满山遍野的白雪覆盖着的黄土,多情的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冰封的世界,那些亲亲的黄土地再一次的躲藏了起来,只有窑院里的黄土裸露在我们的眼睛之中,就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传统的佳节,临近过年了我们的思念在不断的增长,我们朝思梦想的是远在山那边的家,时时想的是远在家中的妈妈,想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想的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和熬的大白菜。

    年三十说倒就倒了,我们在冷窑凉炕中迎来了家家团圆的传统的佳节,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我们点燃了几支鞭炮,在“啪啪”声中开始了我们的过年摆在眼前的一碗咸菜和几个馍馍让我们没有一点食欲,摇摇头我们回到了土窑之中前几天的一场漫天大雪把窑院里装扮成了白色的世界,我们谁也无心再把白雪扫去,任凭着洁白无瑕的雪花落在窑院里。静静的,无声无息,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们凑在微弱的油灯下痴痴地看着往日的家书,昏暗摇曳黄色的烛光中好像看到了远在山那边的家——煤炉上的锅里香气四溢,家常烧肉的味道是那样的熟悉,妈妈在那里包着猪肉白菜馅的饺子,桌子上摆着蒸好的馒头,每个馒头上都点着一个艳红的红点,豆包和脂油包也放在盘子里冒着热气,弟弟们嗑着瓜子在听着收音机里的联欢晚会,父亲正在写着一幅新的对联,红红的纸上跃然写出了:看满山红遍喜迎新春

    窑院里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四处漏风的窑洞木门响起了敲门声,一声淳朴的陕北乡音在耳边响起来了:学生娃,走呵,到额家去过年呵”一会会儿就来了三四户的老乡,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我们这冷寂的黄土窑前,不由分说的把我们拉到了他们家的土炕上,斟酒倒茶,不停的往我们碗里夹肉夹菜,让我们在陕北乡亲的热情中度过了1970年的大年三十。

    吃罢丰盛的年夜饭,微醺的我们迈着略有踉跄的步子,踩在坚实的黄土地上,听着山坡上传来的北风呼号声,内心涌动着深深地感动,我们感动着黄土地上的人们的淳朴善良,回味着黄土地上特有的肉香,还有那浓浓的豆豉与腊肉的滋味,那里传出的就好像是妈妈包的饺子和炖肉的滋味。在这黄土高原上我们又找到了家的味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陕北乡亲,亲呀!人亲,土亲,我们在团圆的年三十获得了亲人般的浓情,就是几十年过去我们依旧深深的记在心里,铭记着那一句:学生娃,走呵,到额家过年呵!

 又是一转眼,时光如梭逝去的时间就如风一样飘忽而过,下乡多年的我们还住在当初的小土窑里那一年的夏季阴雨连绵,延河水几次的闹洪水,大水冲垮了桥梁和岸边的建筑,洪灾的肆孽带走了多少无辜的鲜活的生命,就是我们那座温暖的小土窑在我们去上工时,土窑面上呼啦啦的垮下来一大块黄土,几十方的黄土把窑面子遮挡的严严实实,久经雨水浸泡的的窑洞再也没有了力量支撑它所承载山坡的重量,它的坍塌恰恰是选择在我们全不在家的时候

 几年来我们和陕北的黄土有着心灵相通的互知,我们每年的春天会把小土窑打扫一新,小土窑给我们安身庇护的温馨,几年的亲密相处我们和小土窑早已结下了无间的情感,通人性的黄土窑从我们来了之后就一直给与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骄阳下它给我们舒适的凉爽,寒风中黄土窑中却是那样的温馨暖和,连绵的阴雨中我们躲在它的怀里享受着安宁,鹅毛大雪中我们敞开了土窑门欣赏着满天飞舞着的雪花落地的样子,静静的听着雪花落地的声音。在黄土窑里听雨看风是我们最大的享受。

    黄土窑在它已经再也不堪重负的时候,黄土窑选择了我们不在的时候它不再坚持了,它觉得自己完成了庇护我们的任务,巨大的窑面轰隆隆的垮塌了。我们面对着这样懂情懂义的黄土窑不禁潜然泪下。

    啊!亲亲的小土窑,亲亲的黄土高原,我的第二故乡。

    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心底总也忘不掉的是陕北的那块黄土地,每次一过黄河我就会亲吻那魂牵梦绕黄色的土地,就像一位大诗人说的那样:手捧着黄土紧紧贴在心窝上,这时我的心在呐喊:亲亲的黄土!

    这就是我一生一世的黄土情。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04:00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