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噩梦

2015-10-6 13:39|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66| 评论: 0|原作者: 西荆村民

摘要: 噩梦 前言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笔下的“狂人”看似混沌,充满妄想,其实很清醒,在他的日记中道出 :“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 ...
                                

                                       前言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笔下的“狂人”看似混沌,充满妄想,其实很清醒,在他的日记中道出 :“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
     其中含意不难理解,就是:“狂人”昏昏沉沉地活了三十多年,今天才醒悟了:现在的社会是黑暗的。
     醒悟的人很危险,就连那赵家的狗也对他充满敌意。(鲁迅笔下的“赵家”暗喻旧中国的统治阶级)
     狂人的每篇日记中都写着:旧中国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人们被封建礼教愚弄,一方面被人吃,另一方面在吃人,包括吃自己的亲人……
     狂人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见人吃人,那些被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然而不幸的是,有的孩子也会做噩梦。
   
                    一、忠诚的代价
    1982年蓬勃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北京市立新学校总务处工作。
立新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
     香山慈幼院是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创办的学校。
     1917年夏末,直隶、京畿两省大雨连绵,永定、大清、子牙以及南北运河漫溢成灾,决口百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无数失去亲人的遗孤儿童,弃之路边,或乞食求生、或头插草签求卖自身。
     时任赈灾总办的熊希龄目睹灾民惨状,竭尽自己一臂之力,奋力奔走,督办赈济饥弱、疏河整堤、平复土地、抚民善后……
     是年11月,为了救济灾童,熊希龄建立北京慈幼局,专收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水灾平息后,收养的灾童达数百人。
     熊希龄认为,这些儿童不但要有饭吃,而且还要有学上,他们不但要学习文化,而且还要学会自食其力的本领,既能养活自己,又可以报效国家。
    1 91810月熊希龄以慈幼局名义,向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申请,得到末代皇帝溥仪的私邸园林—香山静颐园,同时成立静颐园董事会,决议在香山静颐园筹建香山慈幼院。
     1920年香山慈幼院成立。
     香山慈幼院设立男、女两校和一个蒙养园(幼儿园)。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从婴幼启蒙开始,之后是小学直至高中,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参加慈幼院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的实习劳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香山慈幼院建院以来,由一个单纯的慈善学校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培养人才的专门学校。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以治学严谨、师资精干、学生成绩优良而闻名。他的学生遍布海内海外,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成功的。
     可惜的是,文革时期闹“红卫兵”,香山慈幼院遭到严重破坏,在除四旧时,被改名“立新学校”。香山慈幼院这个校名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蓬勃来到立新学校时,所见到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烂不堪的校园。名曰“立新”,可是哪里有一点新的概念?许多门窗玻璃破碎,损坏的门窗用课桌面或者硬纸板订上,以便挡风。教室内的玻璃黑板完整的寥寥无几,多数有裂缝,有的干脆少了一半。讲台、课桌椅东倒西歪,残缺不全……
     这是学校吗?在这样的环境上班,简直是受罪!
     蓬勃对分配到立新学校十分失望。
     当时立新学校的校长姓林,党总支书记姓朱。他们也是刚到学校上任不久。他们属于那种有事业心的教育工作者,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立新学校重新整顿好,恢复老香山慈幼院的优良传统,把被“文革”搞乱的教育事业重新理顺,让立新真正获得新生。
     可是令他们发愁的是,他们俩新来乍到、势单力薄,现成的教职员工中也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挑起这幅重担。
     恰在这时蓬勃的到来让二位领导看到希望。还没有见到人,单凭档案,他们就认定这个转业军人能够胜任。
     校长和党总支书记在与蓬勃第一次见面谈话时,林校长便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苦衷:“说心里话,在这样的学校当校长,我都嫌丢人。可是没有办法,这是组织的安排,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我们自己,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改变现实。
     我想好啦,也得到校党总支书记的支持,就是先从整顿学校教育环境入手,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个学校占地100多亩,有条件利用学校宽敞的校园,把立新学校建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有美丽的学校,才能够吸引好的师资,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把学校的教育工作搞好。”
     听罢林校长的话,蓬勃有所感触,缓缓说道:“当我听说分配到立新学校,起初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通过‘安转办’的介绍,我知道立新学校的前身是香山慈幼院,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那时因为部队工作紧张繁忙,随军的孩子,有的就寄养在香山慈幼院,我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我那时还不太懂事。现在懂事了,我应该感恩。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偌大的北京,就把我分配到立新学校,我与香山慈幼院真是有缘,给我一次报恩的机会。我当时就表态,愿意到立新学校工作。可是到来一看,却是这个样子,真叫我进退两难。”
     党总支朱书记说道:“大道理我就不说啦,就问你一句:你是共产党员吗?”
     蓬勃答道:“是。”
     朱书记说:“那就简单了。改变这个破烂学校,是你转业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愿走还是愿留再做决定吧。”
     蓬勃思忖片刻,小声道:“嗨,就这样,干吧。”
     林校长露出笑容,说道:“我就知道嘛,只有像你这样的转业军人才敢承担这个任务。你要有信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你不像老职工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管放开胆子干好工作,我们全力支持你!”
     此时蓬勃的心情好多了。
          (待续)



看到晋阳秋和天蓝的回帖,很感动。没有想到我刚刚发帖第一天就有如此强烈的反响。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原本不认识的我、你、他联系起来,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思维,共同的喜怒哀乐,还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本来就是朋友,现在相会于三晋大地。
老兄弟,老校友,老插友,向你问声好!
说起进香山慈幼院,我那时才一岁多,什么也不记得,是后来听我父亲说的。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不愿进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至香山,占用了香山慈幼院的校舍,把香山慈幼院迁到西安门大街26号(现在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先是由军队接管,后来由北京市政府接管。我的父母都在公安纵队,刚接管的北京乱的很,根本就顾不上照顾孩子,于是我被送到那里的幼儿园寄养,那时不收费。
54年由国务院出钱,在白堆子建成新的校址,香山慈幼院从西安门迁到白堆子,仍然保持私立学校的性质,所以收费很高。那时我转到公安部六一小学,是公立的全寄宿子弟小学。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5 18:02 编辑

(续前)
     校长和书记又把整修学校的美好计划向蓬勃详细说明,将美化校园的任务直接交给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还给他一个总务处副主任的官衔儿。
    后来蓬勃才知道,总务处正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他这个副主任只是一个便于称呼的官名,不算干部,其实就是个普通职员,还不如修理门窗的木工师傅拿钱多。
     蓬勃在部队是团政治处干事,大小也是连级干部。现在一转业,等于连降两级,连排级都不是了。
     当不当官儿,对蓬勃来说并不重要,他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把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
     蓬勃的具体工作有两项,一是带领总务处工人维修校舍以及教学设施;二是带领劳动班修整校园,种草、栽花、植树、绿化环境。
     他请来市园林局的园艺工程师,进行美化校园的设计。按照设计图挖水池,装喷泉,做假山……
     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蓬勃真的把立新学校整修一新,建设成了一个黄土不露天、四季常青、花草满园的“大花园”式学校。一举获得海淀区花园式学校的称号。
     校长、书记对蓬勃十分满意,很欣赏他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在教职工的眼里,蓬勃似乎是校领导的“大红人儿”。
能够与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工作,并且取得成绩,本来是一件好事,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一年,校长换届,林校长走了,新来一个张校长。
     在张校长的眼里,林校长大搞绿化美化校园的举动是“不务正业”,是抓错了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蓬勃这个林校长的大红人、干将,自然成为张校长要排除的“异己分子”。蓬勃明显感到来自新校长的冰冷压力。
     蓬勃“总务处副主任”的头衔没有啦,变成一个地道的打杂工。
     这是怎麽回事?蓬勃很是不解。他并不知道张校长与林校长的工作观点不一样,才造成这种局面。蓬勃只是苦苦思索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整修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该走啦?可是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他对立新学校产生了感情。这一草一木,这满园的鲜花,这平整的操场,这整洁明亮的教室……校园里没有一处不浸透着蓬勃的汗水,没有一处不回荡着劳动班的欢歌笑语。蓬勃把对香山慈幼院的报恩思想完全转移到立新学校,刚刚有一点起色,他怎么舍得离开呢?
     有一次正赶上张校长和蓬勃同值夜班。蓬勃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他要和张校长好好谈一谈。
     蓬勃十分坦率地向校长汇报思想:“我当兵十几年,虽然现在已经转业,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性仍然存在。我的原则是:在家围着老婆转,上班围着领导转。以前我绝对服从林校长,现在我绝对服从张校长。请您相信我,我是校长最好用的一个兵。”
     蓬勃的表态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诚恳和单纯,让张校长觉得此人可用。
     张校长上任后,也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他要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提高水平,而不是像林校长那样做一些表面文章。立新学校还保留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和高中四个部,他想从根本上恢复原香山慈幼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教育模式,将立新学校办成一个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色的学校。
     不久张校长找蓬勃谈话,表示想让他发挥懂基建工程的特长,负责学校房屋修缮,特别是更新老旧的水、暖、电设备、更新供暖锅炉设备,改善供暖条件。
     另外还要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一座教学实验楼。
     得到校长的重用,蓬勃又恢复了活力,这些工作对蓬勃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他轻车熟路,不出两年,校舍面貌一新,水、暖、电全部进行更新。特别是冬季供暖,室温由从前的12度提高到20度。教学实验楼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立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张校长对蓬勃的工作非常满意,他又当上副主任,成了张校长的得力干将。
     这一天,在校长办公室张校长对蓬勃布置新的任务:“我自从来到立新学校,就一直想着一件事:‘立新’这个校名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不但名字不好,而且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区里排名落后。我想改变落后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挖掘一下我们自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原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那些成功的经验。
     我想从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入手,以此作为契机,实行教育教学改革。
     蓬勃,你和董副校长一起,组成一个香山慈幼院研究小组,这段时间放下其他工作,专门收集和研究香山慈幼院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记载。
     这个任务很重要。如果有了眉目,及时向我汇报。”
听到这里,蓬勃喜上心头。原来张校长也是有大志向的。恢复香山慈幼院,蓬勃虽然没有想过,可是听张校长这么一说,立马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大事。
(待续)
1

鲜花
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2 22:00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