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杂谈小人书与“汉玉凳”

2015-8-17 10:56| 发布者: 开心| 查看: 221| 评论: 0|原作者: 棋中王

摘要: 杂谈小人书与“汉玉凳” 小人书与“汉玉凳”,听起来怎么也觉得不搭界。不过现今它们在收藏界,倒是殊途同归了。我是不经意地从经济之声的广播里,闻听到当下小人书成了收藏界的“香饽饽”。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不值铜 ...

杂谈小人书与“汉玉凳”

小人书与“汉玉凳”,听起来怎么也觉得不搭界。不过现今它们在收藏界,倒是殊途同归了。

我是不经意地从经济之声的广播里,闻听到当下小人书成了收藏界的“香饽饽”。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不值铜钿的小人书,身价也百倍、千倍甚至是几万倍地扶摇直上。谁能想到,一本品相好的《渡江侦察记》,价格涨到了20万元。据说完整版的《三国演义》、还有什么《三打祝家庄》、《鸡毛信》之类的小人书,也炒得价格不菲。无论是真是假,都让许多把小人书当废纸卖掉的人,拍着大腿后悔。

我还算幸运,积攒了一箱子的小人书,有我小时候的,有女儿小时候的,总之都没舍得当废纸卖。这可应了那句老话:破家值万贯。竟然误打误撞跌进了收藏界。其实,我攒小人书并非是为了收藏,只是偏爱而已。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母亲给的零花钱,基本都去小人书店,租小人书看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国演义》,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一共60集。开始时租着看,那年月租1本1分钱,厚一点的1本2分钱。可那时人们的月工资收入,一般也只有三四十块钱。一二分钱也能买葱姜蒜、零拷的酱油醋、一把一把的爆米花啊!我对三国故事的了解,完全是从小人书上得来的。对书中描写的人物、故事情节,我几乎能倒背如流。后来,我开始攒钱买了。一本稍薄点的一角四五分钱左右,稍厚些的要二角多钱甚至要三角左右。我硬是靠储蓄罐里的钱,逐步地买齐了全部三国演义连环画,还每本都包上了书皮。没事就拿出来看一遍,简直是爱不释手。有时姊妹间为争看一本,还吵架嘞。遗憾的是,这套60年代版本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被父亲送给了朋友。原来,父亲的这位朋友,也非常喜爱三国演义连环画,支内去了四川,买不到全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知道我们家有,就张口要了去。我为此还哭了一个晚上。现在家里留下的一套,是父亲为补偿我买的文革以后再版的。不过现在看,更有纪念意义了。因为他老人家已经离开了我们。

相对幸运也有遗憾,居然忘记了这些小人书存放的地方了。几经翻箱倒柜,就是没能发现一本。我不禁担心起来,是不是搬了几次家,把这纸箱给弄丢啦?要不就是被妻子偷偷地给当废书报卖掉了,因为她早就嫌它们在家里占地方。于是,这箱小人书成了我的心病,隔三差五就得翻腾一下,倒是锻炼身体了。不过我笃信它们的存在,权当把它们埋起来了。古人不是有埋藏宝物的癖好吗?现在出土的许多文物,不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嘛。这样想想,便会得到很大的宽慰。至少不会像真丢了宝物那样沮丧。

其实,当下在收藏界里,最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收藏到是赝品、假货。今年早些时候,若不是媒体披露出造假者公开承认名噪收藏界的汉代玉凳,是一件仿制的赝品,依然会有许多专家坚持认为,所谓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玉凳)”是件艺术价值极高的真品。这件“汉代玉凳”居然以2.2亿元拍出,成为当年拍卖市场最贵的玉器。而这件高仿工艺品,当时的出售价格为230万元,相差近百倍。

倘若仅是打眼也就罢了。可恶的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为了牟利,故意为赝品、假货贴上真品的标签,让本来已经混乱不堪的收藏市场,更加扑朔迷离真假难辨。据央视曝光暗访的京城许多“文鉴店”,造假的手段令人乍舌,甚至搬出高科技激光鉴定的把戏,把一件现代仿制品,瞬间打造成明清时期,或年代更加久远的文物。不过按照年代,鉴定费用也是随之上涨的。那些拍卖公司,更是忽悠得的离谱。凡是拿去的藏品,都会被高估它的价值,目的是按造价收取拍卖费,大肆地进行知假拍假。据雅昌艺术网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文物造价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披露,在江西景德镇、安徽蚌埠、南京夫子庙、河南洛阳等地已形成造假产业,这些“产品”最终将流向北京、上海等地的拍卖和艺术品市场。专家称,由于我国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仅仅依靠文博系统内部的自律规章,难以消除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目前所处的鉴定混乱局面。

故那些想涉足收藏领域,特别是要玩大手笔的人,还是要三思而后行。莫不如在“小人书,大世界”里玩玩,也颇有乐趣,少招惹麻烦。至少这种东西很难造价。你想想,重新找画家画连环画,再制版、印刷、作旧……全套程序下来,那得多高的成本啊!所以,只有暴利才会有人铤而走险。至少小人书的收藏,还不至于让造假者趋之若鹜。

不过“神马都是浮云”,收藏必须要喜欢,不喜欢的东西肯定也收藏不好。还是不经意的好,只要是你家里不舍得扔的东西,就是你喜欢的物件,说不定哪一天就成了宝贝。尤其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坛坛罐罐、碟碟碗碗,千万可别小觑,没准里面藏着元青花哩。殊不知,仅小小的元青花瓷片都价值连城,让许多收藏者垂涎欲滴。

当然,也要奉劝那些凭借侥幸想通过收藏一夜暴富的人,别被当下电视中的五花八门的“鉴宝”、“寻宝”、“夺宝”之类的节目所诱惑,真要投资这个市场,风险性是极高的。不乏有人从海外花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的高价,买回的“宝物”竟然是赝品。至于国内的拍卖市场,一个“汉玉凳”足以证明其高危的风险。故“藏”海的水太深,波涛汹涌,没有好水性,不是被呛水,而是被淹死。普通人要想玩收藏,还是从自己家清仓挖潜,从小人书到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供应票证、被网络时代淘汰遗存的老信封老邮票、文革时期的报刊杂志及各种纪念章等等,至少自己家里自然流传下来的东西没有假货赝品。这样把玩一下,兴许也能过把收藏瘾。记住,千万别玩儿大了。

(原创于2012年6月1日)





谢谢龙版。
3

鲜花
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1 15:43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