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年后重返母校 ![]() ![]() 我的毕业证 可惜评职称没有用上 上小学的那年我们家附近的安平街小学那座三层建筑还没有竣工,我们被临时安排在丁家崖小学,虽然离家也不太远但要经过一条当年济南最繁华的马路-- 二大马路,因此每天放学都会看到姥姥坐在马路边那座五金店的台阶上等我领我过马路,几天后我便熟悉了回家的路再不用姥姥接送了。 过了马路就是当年很有些名气的文具店--光华文具店,文具店共六大间前三间卖的是常用的学习用品后三间主要卖体育用品和一些测量工具,因而后三间多是一些大人去那里,我只在那里买过两件东西一是一套轮船模型,所谓模型不过是一袋小木块小木条小木板回家按图纸沾合起来就成,这模型中看不中用一放到水里就翻个儿,想必是那桅杆太高了,再就是买过一个小指南针,那时总觉得这小东西非常神奇,像个小精灵始终有股神奇的魔力在遥远的地方操控它。 刚入校的那几年背的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其实那就是一件可以挎在肩上的布口袋,当时妈妈找了一块花布头但我坚决不要,因为那是女孩子背的无奈妈妈只好将那块准备裁衣服的大蓝布剪了还在上面用红线绣上了我的名字。文具盒是邻居丛爷爷给做的,丛爷爷会木工活,上面那盖是抽拉式的,这样就剩下了买合页的钱,不过那颜色实在太难看不知是从哪里倒蹬来的油漆说蓝不蓝说黑不黑, ,活像一口小棺材。一上课同学们都将五颜六色的文具盒摆在课桌的最前方最显眼的位置而我的正前方却摆着一口“小棺材”心里好膈应,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终于同意让我买个新文具盒,但前提是不能让丛爷爷知道,我满口答应,在文具店那十多种图案的文具盒中最让人心仪的一件是根据当时最火爆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里的情节所绘的卡通图案一件是几个小朋友乘火箭去太空的画面,最终我选定坐火箭去太空。 一二三年级的美术课用的是蜡笔,再之后老师要求要用水彩,那天妈妈没零钱于是就给了我一张五角大钞,要知道在当时这不亚于当今的百元大钞,文具店的水彩有好多种,我选了一盒六色的软管装的最便宜的一种,带着十二分的满意回到家但舅舅迎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这颜料是专业的大画家用的小孩子怎么能用这个!于是立马给我退了回去换回来一套纯业余级的水彩颜料-- 一块巴掌大的硬纸壳上沾着十二块颜料片,上面有两个瓶子盖算是调色盘,值得炫耀的是我用这廉价的颜料画的作品《老奶奶大炼钢铁》竟被选送到中苏友好协会的橱窗里展出了。 有一年的新学期开始校园里传来一个好消息,光华文具店新到了一种铅笔,一分钱一只!平时同学们大都用的是单色笔杆的偶尔也会买一只印花杆的一般要5分钱左右,也有同学会买一只带橡皮头的高档铅笔但那都是在文具盒里撑门面的一般舍不得用,至于那种一角一只的中华高级绘图铅笔则更是望尘莫及了。这种一分钱一只的廉价裸体铅笔没有任何穿戴,纯天然的原木笔杆,即使这样的便宜货大家都不会随意浪费,几乎每人都有一只铁皮笔帽,用到最后会套上笔帽使它增高一大截以便继续使用。 小学用的最高级的橡皮是一只双色的,一端是白色一端是墨绿色,有色的那一端质地较粗,据说是可以擦钢笔字的,不过那时还没用过钢笔,大概到了五年级才开始用钢笔书写,所谓的钢笔不过是那种大文豪们或是国家领导人签字所用的那种蘸水笔,在木制的笔杆上装上一个亮晶晶的笔头,沾一次墨水可以写一行字,墨水用的是墨水片,就象西药片一片可以泡一小瓶,再之后有了一种玻璃蘸水笔,全身通透,上面顶着一个螺丝头,那墨水就顺着笔头上的凹槽盘旋着聚于笔尖,笔尖上是一个极小的圆珠书写起来很顺畅,不划纸,一致那学期几乎全班人都用这种玻璃蘸水笔。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远房的亲戚给我带来了一个真品书包,从此结束了背着布袋上学的历史,那件书包的样子颜色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书包上面有一件当时算是非常神奇的东西--拉锁,现如今广泛用在包包衣服上的拉锁在当时还是极少见到,到手后反复开合了无数次也没有搞明白这东西是如何将那张开的口咬住的。 待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备齐了全部的行头:书包,钢笔,文具盒--一处新的校园里 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即将开始--- ![]() ![]() ![]() ![]() |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8 07:03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