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天鹅翩跹·城韵悠长》

2025-11-23 08:31| 发布者: 安宁檬| 查看: 23| 评论: 0|原作者: 东山峰知青

摘要: 《天鹅翩跹·城韵悠长》 雁声擦过湛蓝的天际,洒下一串清泠的泠鸣,我便知道——又该是三门峡的冬天了。这些时日,心头总萦绕着那片苍茫的黄河 ... ...
《天鹅翩跹·城韵悠长》

雁声擦过湛蓝的天际,洒下一串清泠的泠鸣,我便知道——又该是三门峡的冬天了。
这些时日,心头总萦绕着那片苍茫的黄河水,还有那些应时而归的白色精灵。这份惦念,如同墙隅暗生的常春藤,在秋冬交替的寂静里,悄悄爬满了心壁。直到友人自黄河那头捎来口信,说:“它们来了,那些能将冬日从沉睡中唤醒的精灵。”只此一句,心扉便如被晨钟轻轻撞响,余韵悠长。
于是,在这个铺满白霜的清晨,我踏着晶莹的朝露启程。此行不为寻常游历,更像是一场奔赴心灵原乡的还愿,去践那个与天鹅、与黄河、与脚下这片厚重黄土早有了的、在血脉里生根的千年之约。
车过黄河大桥时,心竟有些微颤。晨雾正从河心升起,像大地舒卷的呼吸,那么从容,那么古老。这雾是活的,贴着水面游走,漫过枯苇,漫过黄土塬,将天地化作一轴待画的水墨长卷。我轻轻拭去窗上的水汽,仿佛怕惊扰了什么。远山隐在空蒙里,水际沙洲上,点点白影悠然浮动——那该是我魂牵梦萦的身影吧?它们恰似王羲之笔下那抹欲飞未飞的“飞白”,在水天之间书写着灵动的诗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旁的友人会心一笑,轻吟李白的诗句。而就在他话音将落未落之际,那群白影竟应声振翅,朝阳恰在此时破云而出,为它们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边。那一瞬间,胸腔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温热——原来美到极致,是真的会让人想落泪的。这一瞥,便注定要在记忆里永恒——三门峡的冬日序章,原是以黄河为纸,天鹅作墨,为我这般痴人写就的、一首无需结尾的永恒诗篇。
踏入天鹅湖湿地,风里带着水泽特有的清润。芦苇丛沙沙作响,似在为某个古老传说伴奏。一位提竹篮的老人从苇丛后转出,棉袄上沾着草屑,面容像这里的泥土般朴实。友人低声相告:这就是守护天鹅三十五载的高如意老人。
我随他走在吱呀作响的木栈道上。老人撒玉米的动作极轻,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瞧那小家伙,他指向近处天鹅颈间的褐斑,去年还追着父母讨食,如今已会扎猛子觅食了。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记录着三十五个寒冬的坚守,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与这片湿地相依为命的故事。
八八年那会儿,老人目光投向远处头顶红斑的老天鹅,声音里带着岁月的重量,我抱着两只受伤的天鹅跑八里地求医,血水混着冰碴,到底没救活……”话音在晨雾里散开,化作他天不亮投食、深夜巡滩的日日夜夜。而今,他笑纹里盛着光:黄河水稳保类,来越冬的天鹅超一万六千只了。远处快门声、欢笑声与天鹅鸣唱交织,竟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遥相呼应。这哪里只是生态的好转,分明是文明血脉在时光深处的延续,是古老诗意在当代的回响。
转往大王镇后地村的路上,枣林虬曲的枝干在灰蒙天幕下勾勒出铁画银钩。穿过林间,虽不见红果压枝,却嗅得到岁月沉淀的枣香,那香气里藏着黄河岸特有的甘甜。河湾里,天鹅们悠然自得——或交颈摩挲,或振翅低飞,翅尖掠起的水珠在薄阳中碎成万千珍珠,洒落在如镜的水面上。此情此景,竟与王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意境悄然叠合,古人笔下的清净世界,原来从未远离。
正在收拾枝桠的农户老李递来一把滩枣:以前靠天吃饭,如今天鹅引来游客,冬枣也卖上好价钱了。枣子在他掌心红得发亮,与远处天鹅的白、枣林的褐,在冬日阳光下晕染成最动人的画卷。美,原来可以这般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生活。
若要寻这天鹅之美的源头,须得往仰韶文化博物馆去。那座灰朴建筑卧在黄土塬上,像极沉睡的古陶,等待着有缘人的叩问。推开木门,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陶土与历史交织的芬芳。庙底沟彩陶上的鸟纹舒展如翼,讲解员轻语:五千年前,先民便将飞鸟奉为图腾。在互动区执笔描画天鹅时,指尖触到陶土的刹那,我仿佛握住了一条绵延五千年的文明纽带——那是对生灵的礼赞,对自然的敬畏,古今如一。
这种共鸣在虢国博物馆愈发清晰。西周编钟的余韵尚在梁间萦绕,展柜中那枚燕形玉佩已夺去我的目光——深青玉料雕出尖喙圆目,展翅之态活脱便是湿地天鹅的化身。虢国墓地出土过天鹅骨骼,讲解员道,这玉佩,许是先民对美的永恒摹刻。我凝视着这凝冻三千年的飞翔,忽然明白,美的传承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一个民族对天地万物最深情的铭记。
暮色四合时,友人引我探访地坑院。站在塬上,但见树冠不见房舍,真个是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沿着斜坡步入院落,瞬间被黄土的温暖包裹,仿佛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女主人王大嫂端来枣沫糊,粗瓷碗里枣香与米香交融,暖意霎时通达四肢百骸。穿山灶上蒸汽袅袅,糟蛋在瓷盘中泛着琥珀光泽。要腌三年才得这个味,大嫂笑说,像咱三门峡的日子,耐得住时光才出滋味。这话里藏着的生活哲理,比任何书本都来得真切。
羊肉糊饽的鲜香尚未散尽,文创店里的彩陶天鹅又引人驻足。一位大姐正描画鸟纹,釉彩在她指间流转:老祖宗画鸟,我们画天鹅,都是因为心里觉得美。我选了一条天鹅戏红滩的丝巾,触感柔软如羽,仿佛把整座城的暖意都收进了行囊。美,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指尖传承,生生不息。
末日的行程自天鹅湖的黎明开始。当晨光将黄河染作流金,天鹅群振翅而起,翼尖水珠折射出七彩霓虹,恰似王勃笔下虹销雨霁,彩彻云衢的幻境。函谷关的寒风里,老者诵读《道德经》的声韵与黄河涛声相和。抚过冰凉的城墙砖石,俯瞰关下天鹅如织,心中涌起的竟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豁达。古老的智慧与鲜活的生机,在这里达成了完美的和谐。午后在高阳山温泉浸浴,看雪花落入氤氲水汽,再尝一口周总理赞誉过的大营麻花,顿觉这座城的韵味,原是如此可触可感,既在历史的深处,更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离别时刻,我独自登上观景台。万千天鹅在黄河上空盘旋,鸣叫声与涛声汇成雄浑交响,那是生命与时光的对话。高大爷默默将一包滩枣塞进我行囊:明年冬天,它们还会来。简单的话语里,是承诺,是守望,更是一种超越时间的信念。
车驶远了,回望处,夕阳给整座城镀上金边。天鹅的翩跹、彩陶的纹路、玉佩的光泽、地坑院的炊烟,都融进黄河不息的流淌里。我终于明白,三门峡的城韵,既是天鹅羽翼上的晨光,彩陶纹路里的古意,黄河奔腾的浩荡,更是寻常百姓用一生守护的温情。这韵味,如黄河水般源远流长,如天鹅啼鸣般清亮动人。教人无论走出多远,总心心念念——盼来年冬雪时,再赴这黄河岸的千年之约。
(完)
2024.12.20草于南窗书斋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醉酒下一篇:邻居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1-27 09:11 , Processed in 1.107601 second(s), 26 queries .

返回顶部